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點擊“ 皇家藍彩寶”關注我們!

金綠寶石(Chrysoberyl)來源於希臘語的詞彙“Chrysos”和“Berullos”,意思是“金黃”和“寶石晶體”。金綠寶石按其特殊光學效應主要分為三類:不具特殊光學效應的被稱為金綠寶石(Chrysoberyl);具有變色效應的稱為變石(也叫亞歷山大石,Alexandrite);具有貓眼效應的稱為貓眼(Cymophane或Cat’s eye)。有些金綠寶石同時具有變色效應和貓眼效應的被稱為變石貓眼。

金綠寶石是西方傳統的五大寶石之一,發現於1789年,1790年由著名的德國地質學家維納(Abraham Gottlob Werner)描述並命名。變石發現於1830年,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脈東部的一個祖母綠礦中發現了這種奇妙的寶石,並以當時王子(即後來的亞歷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

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在金綠寶石這個大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貓眼(Cat’s eye)。家族的其他成員還包括普通金綠寶石(Transparent Chrysoberyl)、亞歷山大變石(Alexandrite)、變石貓眼(Cat's eye Alexandrite)。

普通金綠寶石(Transparent Chrysoberyl)

金綠寶石通常透明度較好,呈現黃或黃綠色,亦由此得名。大部分被切割成刻面寶石以表現其優良的火彩。產地有巴西、斯里蘭卡和馬達加斯加。市場價格尚處於低位, 由於它具備所有高檔寶石的優點,且顏色特別,所以不排除假以時日,當人們對它有所瞭解後,該寶石價格上漲的可能。

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貓眼(Cat’s eye)

金綠寶石具有貓眼效應的變種叫貓眼石;具有變色效應的變種叫變色石,二者都屬於高檔寶石的品種,都是極為罕見和貴重的。在所有寶石中,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品種很多,但在國家標準中只有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才能直接稱為貓眼,其它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都不能直接稱為貓眼。

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亞歷山大變石(Alexandrite)

亞歷山大變石是具有變色效應的金綠寶石,也叫“亞歷山大石”或者“變石”。由於它具有在陽光下呈綠色,在燭光和白熾燈下呈紅色的變色效應,許多詩人讚譽變石為“白晝裡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據說1830年變石首次被發現於俄羅斯烏拉爾一個開採祖母綠的礦山上,礦工們將這種有變色效應的寶石獻給了俄國皇太子亞歷山大二世,在他21歲生日的時候,將這種新發現的奇異寶石鑲在了自己的王冠上,並賜名為“亞歷山大石”。變石和貓眼一樣,在礦物學中屬於金綠寶石,只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光學特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寶石。

變色效應也是一種特殊的光學效應,因入射光的波長改變(既在不同的光源下),寶石呈不同顏色。變色的致色元素為Cr,既可以產生綠色,又可以產生紅色,日光中短波佔優勢,綠光大量通過而使寶石呈綠色,其他光中長波佔優勢,紅光大量通過而使寶石呈紫紅色。

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自然光下的變石

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白熾燈下的變石

變石貓眼(Cat's eyeAlexandrite)

變石貓眼是極罕見的一種金綠寶石,即有強烈的變色效果,又有明顯的貓眼效應,一般情況下,變石貓眼變色效應和貓眼效應不可能都很好,二者及難同時滿足,變色效應較弱的情況下,貓眼效應會更明顯。

走進低調靈性的金綠寶石家族

2011年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枚重達23.19卡拉的亞歷山大變色貓眼石戒指,最終以高達11,860,000 港幣(1,520,513 美元)價格成交。這粒變石給配以鑽石配鑲嵌在指環上,於白熾燈黃光下呈迷人的酒紅色,而於自然光之下則見藍綠色;同時也有清晰中正的貓眼效應,重量和品質均極為罕見,加上產自巴西,更見矜貴,故被美國寶石鑑定所(AGL)認定是現時市場上最優質的亞歷山大變色貓眼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