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勇與《我不是藥神》從不解到相敬

陸勇與《我不是藥神》從不解到相敬

今年暑期檔第一部爆款出現,甯浩監製,徐崢監製並主演,文牧野導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未映先熱,引得片方提前一天於7月5日以IMAX等版本上映。根據“電影票房”初步統計,首日票房1.59億,加上之前點映的場次,上映首日累計票房便已經超過3億元。

因為這部電影,也讓片中原型人物“陸勇”成為熱點人物。其6月8日在微博發佈的稱未授權電影一事,昨日也被不少媒體熱炒。事實上,陸勇早已與片方“化干戈為玉帛”,甚至也受邀出席了《我不是藥神》的首映式。

曾經被電影困擾

陸勇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家,他曾被許許多多的白血病患者稱為“藥神”。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為自己,也幫助病友,他開始從印度購買藥物。2014年因涉嫌販賣“假藥”,陸勇被警方帶走。之後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法院對這起案件“撤回起訴”。陸勇免去了一場牢獄之災。

6月8日,陸勇發微博,對電影《我不是藥神》表示了不滿,稱電影的預告片和花絮在網上發佈以來,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預告片中的‘我’是一個賣印度神油的小店主,從非法販賣印度藥品中賺了大錢,抱著一大堆錢睡覺。大家出於對我的關心和支持,紛紛向我表達了對該片的不滿,認為會讓觀眾覺得我真的從中賺錢,損害了我的名譽。但是我想,公道自在人心,只要我確實沒有幹過對不起良心的事,我就可以睡得安穩。”

在這篇微博中,陸勇發聲明稱沒有以任何方式,授權制片方來拍攝此電影,“應韓家女女士的請求,我於2015年授權她根據我的故事原型創作劇本,她承諾正面宣傳我的形象,維護我的名譽,並在此電影項目中,註明‘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字樣和字幕’;尊重我的各項合法權益,且不得授權第三方對我造成傷害。韓家女將劇本賣給製片方,並未告知我,更未取得我的同意。”

陸勇稱從劇本的創作開始至今,自己從未收過劇作者、製片人及其他任何人的一分錢,連提都沒有提過。“因此,請大家不要認為我從中得了多少錢。我承諾,如果將來我能因此得到什麼‘賠償’的話,我全部公開捐獻給腫瘤基金會或病友。”

陸勇對預告片和其他拍攝花絮中搞笑的行為表示不滿,認為他們的“爆笑”是建立在患者痛苦之上,“這種消費患者的行為,不值得稱道。在我的字典裡,‘命不是錢’,命是活生生的。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演員有沒有想過,一位癌症患者看到這樣的電影會是什麼感受?”

陸勇還和製片人聯繫過,要求在片尾加一小段自己的說明,以澄清事實,免得觀眾誤會,“其實,我不想當什麼英雄,我只想澄清事實。恰恰電影將主人公刻畫成一位為講個人義氣而對抗法律的個人英雄令我不滿。我從未對法律、對時代感到不滿,我和病友們不想造成與社會的對立。我始終敬畏法律,感恩新時代,感恩社會的進步。”

理解電影需要藝術加工

陸勇在這篇文章結尾,說自己在病友面前是“神”;在資本和明星面前,他也是弱勢群體,會依法維權。而這篇一個月前的舊文,隨著《我不是藥神》的熱映,昨日又重新被網絡和不少公號轉載。

但是7月2日晚上,陸勇受邀參加了《我不是藥神》的首映式,也對他之前的聲明做了一些解釋。他在現場再次澄清自己並未通過代購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賺過病友的錢。最初電影將他設置成一個受利益誘惑的人,他很生氣,後來表示慢慢理解了這樣的設置。導演文牧野表示,原型是個患者,但是電影劇本經過打磨之後,這個人物改成了不是患者,這是出於藝術和人物塑造的考慮,想讓人物變化更有火光。陸勇也表示接受:“藝術創作確實可以做一些改編。”

在陸勇的倡議下,由片方以及主創人員籌集,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給白血病患者。徐崢也在現場向陸勇表示了敬意:“如果說這個人物身上有不好的地方,那都屬於我,英雄的部分全都屬於您。”

最不喜歡電影裡千人相送的場面

7月6日,參加了首映式的陸勇又發表了微博,他說電影拍得很好看,“他們是第一批關心我們的電影人,這也是第一部以白血病患者求藥為題材的影片,我作為一個20年的‘資深’白血病患者,感謝他們對我們這群人的關注。電影上映後,會引起人們更多的思考。”

雖然對電影的“藝術加工”可以理解,但是從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作為當事人,陸勇還是心裡有點不舒服,“那個程勇,除了‘勇’字和我的一樣,其他哪都和我不一樣。我沒打老婆,沒賣神油,我沒有賣藥賺錢,我沒有為救患者而對抗法律。我是幫助了很多人,但我始終在法律的框架內行事,沒有違法。”

陸勇說電影最後千人相送的場面,是他最不喜歡的場景,“因為它太誇張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2015年我的事件備受關注之後,我最想的就是儘快恢復平靜的生活,過我的小日子,儘自己所能,以合法的方式幫助更多的患者。”

陸勇說:“電影就是電影,不可能和現實生活完全一樣,我也不能苛求。其實,我想拍一部更像我的電影,我和病友們的真實故事,不需要太多的改編,足以讓觀眾落淚,更足以讓觀眾感受到生命之光,感受到愛的力量。我覺得這部電影還可以拍得更像我手中的這杯茶,湯色純亮,味道純正,沒有一點雜質,產自三百年的古樹,捧在手上沉甸甸的,有真實感,有歷史感,沁人心脾,回味無窮,喝了還想喝,看了還想看。電影來源於生活,但不同於生活。電影可以搞笑,病友們的求藥之路卻一點也不好笑,更多的是讓人想哭。不過,回過頭來看我和病友們走過的堅實腳印,雖不能說感天動地,但可以鼓勵很多要‘上天台’的人,繼續勇敢地活下去。”

對話

陸勇:醫保新政策後,找我尋藥的人少了

陸勇7月5日接收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隨著醫保等新政策的推廣,來找自己尋求仿製藥購藥方式的人少了很多。談到熱播的電影,他表示其中很多情節都是當年他和病友們親身經歷過的,並曾為電影中的這些片段流下了眼淚。

北青報:你覺得電影中哪些地方最打動你?

陸勇:電影中有一段是患者“黃毛”為了保護主人公出了車禍,這給了我很深的觸動。當年我生病之後,我父親為了給我籌錢,跑出去為公司談業務,沒想到因為遭遇車禍,在醫院裡昏迷了7天后,不幸去世了,一句話也沒給我留下。我常常想,如果我當時沒生病,我父親應該能很長壽,他的身體很好的。

還有一段,是丈夫呂受益患病之後,妻子試圖籌錢買藥,撐到丈夫能夠做骨髓移植的時候。但丈夫看著,覺得不想給家人添麻煩,就上吊自殺了。這樣的事情在以前我們的群裡都是真實經歷過的,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會有撐不下去的感覺。

電影裡演到患者的QQ群裡,大家想要買到藥,想要活下去的那一段。那就是我們當時真實經歷過的。那時候,沒錢了,命就沒了。有的時候群裡會有人說,覺得自己不行了,得和大家道別了;群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幾個人的頭像永遠熄滅了;或者有時候好不容易一個患者登上QQ了,這個人告訴大家說“他”其實是患者家屬,來這裡是通知大家患者離世的消息的。那個時候,真的是“同病相憐”的感覺。

影片中的這幾段內容,我看的時候眼淚都流出來了。

北青報:從2015年到現在,你和病友們的生活有哪些改變?

陸勇:當初剛剛回家的時候,很多患者來聯繫我,甚至專門來我的工廠找我,最多的時候,一天有7個家庭親自來到工廠,就為了知道怎麼買到印度的仿製藥。這幾年,國家也做了很多改革,推出了不少新政策,尤其是相關的藥物被納入醫保之後,找我買藥的人少多了。剛得病的時候,一年的藥費就要28.8萬元,當時都能在我家無錫這裡買套房了,如今通過醫保,大部分患者一個月的花費只要1000多元錢,大家基本都負擔得起了。

如今,也會有人來諮詢我如何買印度的仿製藥,比如有乳腺癌患者想買赫賽汀,我會告訴他們,你買印度赫賽汀,得5000多元一支,如今國內醫保報銷之後,其實更便宜。我也會把新的政策告訴大家,方便大家合理購藥。到了今年,一兩個月才會遇到一次來找我問藥的人。找我買藥的人變少了,這說明社會變好了。

北青報:從被曝光之後,有沒有什麼讓你感到困擾的事情?

陸勇:曝光之後,我在病友圈裡算是成名了,但後來我發現有人以我的名義建QQ群,幫忙代購仿製藥。我當時主要是教人買藥的方法,並不真正代購,也不以此謀利,但這些人不一樣,他們直接賺取利潤,甚至冒用我的名字欺騙患者的救命錢。我收到過幾個患者被騙的投訴,後來我告訴大家,我不在QQ群幫忙了,所有在QQ群以我的名義代購的,都是假的。

這些年我始終沒有過用代購藥營利的念頭,否則以我當時最先發現印度仿製藥的差價,早就掙大錢了。就像電影裡,主人公加價賣給患者,患者都爭先恐後搶著買呢。

北青報:你在微博上自稱“藥俠陸勇”,如今隨著電影的熱播,很多人管你叫“藥神”,你覺得哪一個稱呼更符合你?

陸勇:“藥俠”是之前的一次報道中,有媒體給我取的稱號。其實我覺得,兩個稱號都不適合我,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覺得電影的“我不是藥神”可能更適合我。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白血病患者,是一個真實的人。

北青報:這次電影上映後,你有什麼新的想法和計劃?

陸勇:目前電影拍攝方告訴我,包括演職人員、製片方等等捐出了200萬元,用於白血病相關的扶助工作,可能會成立一個救助基金。我也考慮過參與到這個基金中,但這樣一來無疑要佔據我不少精力和時間。

我覺得,無論是否參與這個基金之中,我都會繼續作為一個患者的榜樣,幫助我的病友,畢竟我得這個病之後,已經活了16年了,這一點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