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黨支部:點亮生命的星星

“你不能來,我上門去。我們就是點亮你生命的那些星星”。日前,長沙市教育系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週年“初心與使命”先鋒故事會舉行,由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師生表演的《送教路上黨旗紅》讓在場觀眾淚流滿面。

近年來,為了“讓殘障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殘障孩子一樣有機會做最好的自己”,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黨支部不僅堅持送教上門,還推廣醫教結合、引領課程改革、開辦家長學校等,全心全意服務殘障孩子,辦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

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黨支部:點亮生命的星星

(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部老師進行課程研討。)

送教上門,去年一年送教300多個課時

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支部現有黨員12名,自2015年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工作以來,她們不斷嘗試創新模式,據統計,2017年學前支部送教上門次數共計100多人次,累計300多個課時。2018年開學之初,學校又新增了30名需要接受送教上門的孩子。每到週末,學前支部的老師們就各自走進送教對象家庭,切實地幫助這些孩子和家庭。

長沙最美志願者、學前黨支部書記彭筱和送教的學生薇薇(化名)家相距40多公里,每次她都需要輾轉兩次公交車,再步行半個小時才能到達薇薇家。為了幫助薇薇,彭筱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每次還會精心準備禮物,併為薇薇發起捐贈衣物的活動,逐步讓自閉的薇薇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我送教的是一個10歲的腦癱孩子,病情嚴重的時候晚上睡覺都會受到影響。”陶冶老師是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支部的黨員之一,和其他黨員老師一樣,她也有一個固定的送教對象。

每次去送教時,陶冶不但給孩子做訓練,也教會家長如何去做,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做。這樣一來家長也可以每天在家裡為孩子做康復。最近這個孩子的父親就打電話給陶冶,表示孩子的睡眠有所改善,他也可以睡得稍安穩一些了。

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黨支部:點亮生命的星星

(學前支部在學生春季研學活動中開展黨員志願服務。)

醫教結合 以第二名成績成為全國示範基地

當家有殘障孩子,家長們都會面臨是去醫院還是去學校的選擇。陶冶老師表示,她在送教時會一邊幫助孩子訓練,一邊通過遊戲等來讓孩子感知這個世界,醫教結合模式也是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支部進行的引領性探索。學前部成立於2011年,之前是始於1982年的康復班。為順應殘障兒童康復與教育的需要,2010年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積極申報教育部“醫教結合”首批實驗校,次年即成立了學前部。

“醫教結合”是特殊教育面臨的新課題與難題,對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而言,更是需要進行大量艱難的項目建設之領域。作為黨員,現學前部主任鄧蘭當時勇挑重擔,出任了項目負責人。

到2014年秋季項目正式結項時,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在全國首批17個實驗項目校中,以綜合排名第二的成績成為“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師資培訓示範基地”,同時也為2015年長沙市被確定為“醫教結合”改革實驗區奠定基礎。

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黨支部:點亮生命的星星

(學前部家長學校開展語言康復專題講座的家長培訓。圖片均由學校提供)

課程改革 黨員老師帶著編寫校本標準

前幾天,有一個叫向懷(化名)的小朋友帶著許多玩具來到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送給現在在學前部上學的弟弟妹妹們玩。據彭筱介紹,向懷之前是一名多重障礙孩子,既有聽力障礙,足部也進行過手術。後來通過耳蝸植入,向懷能聽到了。在學前部經過兩年半的康復訓練,去年9月向懷轉到了普通幼兒園入讀,這次帶著玩具來到學校,是因為向懷要去廣東上小學了,他想把這些玩具分享給更需要的弟弟妹妹。

彭筱表示,特教正面臨著七歲以下幼兒的患病程度越來越重,且很多是伴隨多重障礙的情況,比如有的孩子全盲且伴有自閉症。對於這些孩子的康復和教育,已經不能再用以前的課程模式了。於是,學前黨支部的老師們開始一起推動課程改革。

在課程改革中,學前部大膽接收自閉症幼兒、人工耳蝸術後康復幼兒、腦癱幼兒、全盲加自閉多重障礙幼兒,併為他們設置適宜的課程。為了提升專業能力,黨員老師們放棄寒暑假和週末,到全國各地學習先進的評估技術、干預方法。

2016年9月,學前部啟動“自閉症康復”實驗班,2017年9月聘請北京師範大學胡曉毅教授為首席導師,正式成立“胡曉毅教授自閉症康復教育導師工作室”,黨員幹部帶著一線老師一起學自閉症干預技術、探討課程設置、做教具、做家長培訓,讓學前自閉症幼兒的安置額度從20%提升到50%。

與此同時,國家沒有特殊幼兒園課程標準,黨員老師們就帶頭編寫校本標準,規範辦學。他們還帶頭創立親子同訓課程、指導家長每週撰寫家庭教育日記、邀請家長每天來學校聽課,每天手把手地帶著家長怎樣做康復。為了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今後的社區融合做準備,黨員幹部帶著部門老師一起創立社區課堂,帶著特殊幼兒走進電影院、菜市場、理髮店、超市、公園……過馬路時用自己的身體為孩子們護航,每到一個實踐地點,都會蹲下來,和孩子耐心的講解,什麼是紅綠燈,怎樣買電影票等等。

在大家的努力下,2015年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部畢業學生共計33人,入普人數8人,入普率為24.2%,2016年學前部畢業學生共計37人,入普人數7人、入普率為18.9%,2017年學前部畢業學生共計22人畢業,入普人數14人,入普率為63.6%。

全國領先 經驗做法獲全國同行好評

在推動長沙、乃至湖南省的特殊教育發展時,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意識到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學前部主任鄧蘭就認為:“特教老師不僅要有愛心和耐心,專業也很重要。”於是,近三年來,學前支部教師參與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共19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2人次,省級培訓4人次,市級培訓5人次,校級培訓8人次。培訓內容涉及面廣,有康復知識、特殊教育管理、就讀知識等內容。

在接受培訓的同時,鄧蘭、張理、彭筱、向莎等黨員老師也開始在省市和全國的活動比賽中頻頻獲獎,並受邀推介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方法與經驗。鄧蘭和張理還先後編著出版學前教育康復實驗教材《言語康復》和書籍《我們在課堂——特殊教育課堂觀察與評研實踐的研究》等出版物,贏得了全國同行的好評。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哪怕生命的歷程再短,也一樣期待精彩。”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前黨支部始終秉持對特殊教育的責任,本著“為殘障孩子幸福明天奠基”的使命,正在用自己辛苦而默默地付出,點亮著殘障兒童也能精彩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