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不長命 壞人卻常高壽 對此古人是怎麼看的?

我們常聽說‘天理昭彰,報應不爽’,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好人能上天堂永生,壞人要下地獄受拔舌、下油鍋之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往往是看到‘好人不長命,壞人常高壽’,這是為什麼呢?今天的我們是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那麼我們可能有一個疑問,古代的人是怎麼想的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來源於古典哲學著作《道德經》,很好的解釋了兩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對於一些事物的思考。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好人不長命 壞人卻常高壽 對此古人是怎麼看的?

‘兩神互毆’的啟示

清代文學家袁枚的小說《子不語》中有一篇關於‘兩神互毆’的故事非常有趣,說的是一個叫鍾悟的舉人,一生做好事,晚年卻缺吃少穿,甚至連個兒子都沒有。他因此非常憤憤不平向李大王投訴,還一一訴說了自己平生行善卻沒有好報的情況,責怪神不靈驗。神笑著說:“你行善還是行惡,我是知道的。你窮困,沒有兒子,我就不知道了,何況這也不是屬於我所管的範圍。”

原來地府中除了李大王之外還有一個素大王管事,素大王平日辦事昏庸。因為鍾悟的事情兩神大打出手,鬧到了玉帝那裡。玉皇大帝管理著三十六重天上的大事,沒有時間來處理區區小案。就賜了天酒十杯,誰能飲得多,誰就有權處理這些案子。李大王只飲了三杯就不行了,而素王則酒量大連飲七杯,一點也沒有醉的樣子。玉帝因此判定素王掌管七分大事,李王只掌管三分。素王因酒量大,所以吃醉了酒,就要顛倒是非,胡來一通。但是,李王畢竟還能飲三杯,所以世上的人心天理、美惡是非,到底還有三分公道。

好人不長命 壞人卻常高壽 對此古人是怎麼看的?

野鬼替神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實際上巧妙地運用了鬼神說解釋了本來無解的問題。其實對於鬼神說還有一個令人深思的例子——野鬼替神。話說古代迷信的人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很自然的要求神,如果自己做了壞事而求神後沒有受到庇佑,那麼可想用神靈代表正義之類的安慰自己。那麼,如果自己做了好事卻沒得善報該怎麼解釋呢?

袁枚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常做好事,對於神靈也非常敬畏,可以說做的是無可挑剔了,可是多年過去了他的祈禱卻絲毫沒有應驗。這是為什麼呢?有一天神靈終於顯聖了向他解釋說:“地方上供奉我的神像何止千萬,但是我的真身卻必須在天帝身旁侍奉,你們跪拜的神像都是找的當地有些靈氣的野鬼代替值守的,所以你百般向我訴說我卻根本聽不到啊!”

好人不長命 壞人卻常高壽 對此古人是怎麼看的?

由此可見,古代人對於‘好人不長命,壞人常高壽’這樣的問題也是難以解釋的,不得不利用宗教、鬼神之說補充。也許就像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那樣,個人的不幸在整體中實在是太渺小了,造物者只在乎人類整體是否在應該的軌跡上?除此之外,盈虧自負。不知道小夥伴們是怎樣認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