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探春告訴你,做一個無職無權的臨時管理者是什麼體驗?

賈探春告訴你,做一個無職無權的臨時管理者是什麼體驗?

對於探春而言,她在整部《紅樓夢》中最能展露才華、大放異彩的片段便是協理大觀園時期的管家經歷了。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賢寶釵小惠全大體一向是各位紅學家研究賈探春的重點所在。但很多讀者看書時或者只顧著看三姑娘大刀闊斧的改革開放,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大觀園的推行進展,卻沒有注意到,雖然管家理事,但實際上賈探春卻是一個無職無權、且隨時可能面臨下崗的臨時管理者。 如果知乎上有類似做個無職無權的管理者是什麼體驗這種問題,相信賈探春是位再適合不過的答者了。

當然,不管我們得出任何結論都不能只靠主觀判斷,客觀事實才是最有發言權的。那麼請看書中原文:

李紈本是個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縱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紈裁處,只說過了一月,鳳姐將養好了,仍交給他。誰知鳳姐稟賦氣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養,平生爭強鬥智,心力更虧,故雖系小月,竟著實虧虛下來。一月之後,又添了下紅之症。他雖不肯說出來,眾人看他面目黃瘦,便知失於調養。王夫人只令他好生服藥調養,不令他操心。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遺笑於人,便想偷空調養,恨不得一時復舊如常。誰知服藥調養,直到三月間,才漸漸的起復過來,下紅也漸漸止了。此是後話。

原文可見,王夫人原本考慮的管家第一人選是李紈,畢竟李紈是正經的珠大奶奶,而且賈府中向來是媳婦管家,探春身為未出閣的小姐,只是個助理的角色。而且重點是,王夫人原本以為鳳姐一個月後便能重新上崗,所以擬定的方案是“只說過了一月,鳳姐將養好了,仍交給他。”就是說,隨時以王熙鳳的身體情況為標準,何時王熙鳳病好,迴歸管家奶奶崗位,便是探春下崗之時。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鳳姐先天不足再加後天勞累過度,身體嚴重受損,直到三月間才漸漸好轉,但仍不能理事,所以才有了後面的探春搞改革,在大觀園內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故事發生。

賈探春告訴你,做一個無職無權的臨時管理者是什麼體驗?

說起這種臨時掛職,在國企工作過的銅子們可能對於“掛職鍛鍊”一詞有個印象,通常是上面下來一位幹部,在基層企業掛個**職,鑲過金,簡歷上算是有了基層經驗後便迴歸天庭去者。類似的還有大學教授去遠惡邊窮之地工作兩三年,回來後大抵便有大好前程相候。以近些年的情況看,掛職二字與鍍金一詞越來越多的聯繫在一起。

但是,探春所面臨的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管家一開始,她在做的,就是一份無職無權,隨時要下崗,且要積極配合好李紈與薛寶釵的管家工作。畢竟,李紈是王夫人的正經兒媳婦,薛寶釵是王夫人中意的未來兒媳婦人選,雖然她自謙說:“我原是個閒人,就是街坊鄰舍,也要幫個忙兒,何況是姨娘託我?”但這話也是託詞不假,鄰居家可以借油借鹽,幫忙買米買面、換煤氣罐,但鄰居能給你管理賬目、料理家務?真是想想都覺得難以想像。

在這種大背景下,身為庶女的賈探春,與王夫人兩位兒媳婦(只不過一位是一般現在時,一位是一般將來時而已)一起料理家務,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是一般人,處在這種地位上,通常便會明哲保身的做個跟隨者,只依其它兩人的意見行事,使力不使心便罷了。

但有著高度責任感和家族榮譽感的賈探春卻不是,在隨時面臨下崗與無法獨立自主的雙重壓力下,探春卻將這份看起來“有今兒沒明兒”的工作當成自身使命,以一種“三八紅旗手”、“崗位標兵”的敬業精神,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可以說是非常感人的了。支持她的,自然是她對於整個賈家的高度責任感與事業心。是一種明只賈家大廈將傾、獨木難只,但仍要勉力一試的決心與勇氣。

在探春理家的情節中,雖然改革創新工作搞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卻讓人從中讀出一種“徒把金戈挽落暉”的悲壯與無奈,令人嘆惋之餘,不禁感嘆,曹公對探春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的是確評之語。

賈探春告訴你,做一個無職無權的臨時管理者是什麼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