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節食,法國女人的苗條祕訣

一位定居美國的法國女性,對法國文化和法國女人再熟悉不過。在書中,她要透露法國女人保持苗條的神奇力量。說穿了,她們進餐也不忘用腦袋;她們吃完飯後不會撐得半死,也不會餓肚子。法國女人每天一定吃三餐;法國女人寧願吃一片上好的黑巧克力,也不要一打廉價的花生夾心巧克力;法國女人不吃“無脂肪”、“無糖”或是任何經過人工方法剝奪自然風味的食物;法國女人並不常稱體重,寧可用雙手、雙眼、服裝記錄自己的身材。

不節食,法國女人的苗條秘訣

  新鮮、多樣、均衡、享受,這不僅是保持窈窕的飲食原則,也是法國式美好生活的方針。

  不管法美關係如何———無可否認的是,時不時的會緊張一陣子———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法國文化的傑出成就。現在,容許我謙遜地指出,其中一項至今未被世人承認的光榮的功績,同時也是一項基本的和被人熟悉的人類學的事實就是:法國女人吃不胖。

  我不是內科醫生,不是生理學家,不是心理學家,不是營養學家,不是任何以幫助人類或是研究人類為職業的什麼家。不過,我生在法國,長在法國,憑著一雙慧眼,我這一生都在觀察法國。還有,我吃得很多。任何定律都有例外,不過絕大部分事物還是相同的,法國女人都和我一樣:她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且不胖。為什麼?

  在過去的十年間,美國人進一步瞭解了法國人巧妙遠離食物和酒帶來的巨大危險的能力。這種謹慎的對於“法國式的自相矛盾”的認知已經讓無數的心臟病人和健康的狂熱者衝進葡萄酒商店去搜尋紅葡萄酒。不過在另一方面,這種法國式的智慧仍然不為人瞭解,這種智慧存在於法國人飲食和生活的方式中,尤其存在於法國女人那種保持苗條的超常的能力中。我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在這些年裡,我成功地給予了成打的美國婦女忠告,包括那些在位於紐約城的Clicquot公司為我工作的婦女。我也在平時談話時做了上千場這個方面的演講。那些美國朋友和商業夥伴一直向我施壓:“你什麼時候才寫書(zeebook)?”好吧,這天來到了!

  自然界可以單獨存在嗎?演化進程的緩慢車輪有時間去製造出一組單獨的苗條女人基因嗎?我表示懷疑。不,法國女人擁有的是方法,她們自己的trucs———一一套經過時間打磨的訣竅。儘管我就在她們中出生,在媽媽的教導下幸福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可在青春期的某一天,一切都出軌了。在美國做一個交換學生時,毫無準備的我遭遇了一場災難:一場二十磅的災難。幸運的是,我得到了幫助:一名至今被我稱為奇蹟醫生的家庭醫生。他帶領我重新找到了世代相傳的美食智慧,讓我恢復了從前的體形。

  我現在基本上都在美國生活和工作。我搬到這裡時是聯合國的翻譯,後來為法國政府工作,負責推廣法國食品和葡萄酒。在任何時候,我不假思索地做著大多數法國女人都會做的事。這些年來,我所面對的危險要比一般人多得多。毫不誇張地說,我的生意需要我每年在餐廳裡吃大約三百頓飯。我已經這麼過了二十年,手邊總是有一杯葡萄酒或香檳酒(生意就是生意)。那些宴會都非常豐盛:沒有一道菜是單獨的卷葉沙拉,沒有氣泡礦泉水可以喝。我再重申一遍:我沒有超重,我很健康。這本書的目標就在於解釋我是如何作做到這一點的,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做到。通過學習和練習法國女人處理和食物和生活的關係的傳統方法,你也可以做到那些看上去是不可能的事。秘密在哪裡?首先:不要說不可能(awordaboutwhatit’snot.)。

  [生活的計劃]

  萊斯利是我的朋友,來自紐約,喜歡巴黎,她最近和我在塞納河邊的Grands-Augustins大街上的一家美味的餐廳裡吃了一次晚飯。她對著自己的食物挑挑揀揀,一邊看著我吃完了自己的食物,一邊對我講了那天中午的午餐經歷。她和另一個美國朋友逛街逛到了時尚的St.Honore區,就在Matignon大街上一家時髦的小酒館裡停下來吃午飯。坐在鄰桌的是兩位巴黎味十足的女性,打扮整潔迷人。萊斯利的朋友說:“看著吧,”她確信這兩位會點什錦蔬菜和依雲礦泉水,然後用高盧牌香菸作為午餐的其餘部分。萊斯利驚訝地發現她朋友說錯了,這兩位明顯不吸菸的女士要了開胃菜、主菜和葡萄酒。不過美國人在看到法國女郎大口吃著作為甜點的夾心巧克力酥球時才真的受了打擊,這時候萊斯利和她的朋友正在為自己只有一道菜的午餐付錢。最後她的朋友如此斷言:“好吧,這就是遺傳。”

  不,這不是遺傳。你可以相信,這些熱切盼望在一個美好日子裡享受一頓大餐的法國女郎會同樣熱切的在那個晚上或第二天做出補償。這就是生活。

  向沃森-克里克(WatsonandCrick)致以應得的尊敬,正是由此,大多數沒有特殊DNA的人們才擁有了這種既享受食物又不會發胖的能力。其實就此而言,天生修長苗條的女性在法國要比在加里福尼亞、德克薩斯、或是瑞士少得多。法國女人吃不胖的真正原因不在於遺傳,而在於觀念,假使法國女人讓自己陷入美國式的過量飲食,那現在困擾美國的超重問題一定會在法國嚴重得多。因為法國人相對來說體形較小,我們將會成為一個在林蔭大道上滾動前進的國家,考慮到我的工作性質,我將是滾在最前面的!

  一種“法國式的自相矛盾”因為我們享用著葡萄酒和奶酪卻又保持著健康的心臟的能力而更加不可思議了。其實,就象所有自相矛盾的事一樣,那些矛盾只不過是隱藏在表面現象下的擁有完美邏輯的事實。法國女人吃不胖,因為她們不會讓那些關於食物如何作用於身體的新鮮觀點和時髦理論影響到自己歷經了幾個世紀的經驗。她們覺得吃麵包、吃巧克力、喝些葡萄酒什麼的和健康苗條沒有牴觸。不過,她們的確懂得每個人都是保持自身平衡的決策者,而且一旦平衡失控,就必須在個人喜好的基礎上制定出修正平衡的計劃。一般來說,法國人不會讓平衡失控到難以掌握的地步。脫離節制也就是幾天的事,再用幾天就可以修正回來。如果你用一個禮拜來做一個享受和補充的基本循環,那要偏離平衡太遠也不是件容易事。我所認識的美國女人總是被一些小事擊潰:“哦!我把節食計劃給毀了,那本來是我唯一的希望。”這是個基本的邏輯錯誤。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會不時偏離正確道路。法國女人也會。她們只是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修補錯誤。

  有時候,即使是法國女人也會超重到在一個禮拜內無法修復的地步。我們也會經歷所有的熟悉的平衡破壞者———青春期、懷孕期、更年期。區別在於我們對待事物的方式。我們從不遵從美國概念中的“節食”,而更願意做一些長期的小改善。所以我們能夠去掉多餘的體重,不僅毫不痛苦,而且效果持久。如果我那些美國朋友能學到哪怕一點兒法國人對待食物和生活的態度(別擔心,你不用同政府簽約),控制體重將不再是一件又討厭又煩人的事,它其實是生活藝術的一部分。

  如果不承認認識一兩個一直超重的法國女性,那就是不誠實的。我們有個很親密的家庭朋友叫做伊馮娜,她對於食物和葡萄酒的迷戀程度超過我所認識的任何人。在她八十四歲過世之前,我經常同她一道吃飯,那種令人感同身受的興奮真是沒話說。伊馮娜知道自己不苗條,不過她的體形並不是失控造成的。尤其是在八十歲後,她瞭解到了食物和葡萄酒帶來的真正的莫大樂趣,這種感覺是如此的生氣勃勃,以至於由補償帶來的益處變得無關緊要了。並不是說她的體重持續增加,而是她有自由把自己的平衡點設置得高於別人,而且她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天。她的體形與常人不同,可她的精神是最為法國化的。

  這本書的寫作部署也無可否認帶有法國色彩。當然是隨筆,可又不止如此。試著向讀者一點一點的揭開法國女人———絕大部分法國女人———吃不胖的秘密。與其他節食類書籍不同,我的書不是一本用色彩分類的圖畫書———做步驟A、B、C、D,不會立刻奏效。這就是不同所在。你可以快速閱讀MadameBovary,摘錄下章節、大意、和方法,可要洞悉一本書的唯一方法就是反覆閱讀作者的敘述,因為只靠第一眼的觀察是很難不漏掉什麼的。要發展一項伴隨一生的計劃可不是快速安裝。態度的轉變要花費漫長的時間,不過一旦成功,它們會讓人受益無窮。

  做個總結或是把一整套哲學理論濃縮成抽象的概念不符合法國人的性格。任何真正的生活計劃都不是概括可以代替的。不過我也是個美國人,而且作為一個CEO,我對bullets和powerpoints有特殊的愛好。此外,如果一本書不至少對本身做一番解構,它又怎麼能稱為一本法國書呢?所以,懷著對評價的棘手性的謹慎愛好,體內的美國部分不安地注意到:

  ●法國女人總是想著有益食品;美國女人總是擔心著有害食品。

  ●法國女人各種東西都品嚐一點;美國女人盯者少數幾種東西大吃。

  ●法國女人蔬菜吃的比較多。

  ●法國女人水果吃得更多。

  ●法國女人喜愛麵包,更離不開螃蟹。

  ●法國女人不吃所謂的脫脂、無糖,或任何經加工剝離了自然風味的食品。她們適度地吃著真正的食品。

  ●法國女人喜歡巧克力,特別是黑的,微苦的,帶堅果香味的,絲綢般口感的巧克力。

  ●法國女人善於用所有五感來感受食物,認為更少意味著更多。

  ●法國女人一禮拜一禮拜地按計劃平衡飲食,和運動。

  ●法國女人有時可能失控,不過她們總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並且她們相信沒有捷徑也沒有死路。

  ●法國女人並不經常稱體重,她們更喜歡用手,眼和衣服來衡量:拉鍊症候群。

  ●法國女人每天吃三頓。

  ●法國女人不會整天吃零食。

  ●法國女人從不餓肚子。

  ●法國女人也從不把自己的肚子塞滿。

  ●法國女人經常訓練她們的味蕾,從小時候就開始。

  ●法國女人尊重進餐禮儀,從不站著,跑著吃,也不一邊吃一邊看電視。

  ●法國女人不看太多電視。

  ●法國女人根據時節來吃東西,以得到最好的風味,她們知道能吃的未必是最好的。

  ●法國女人熱衷於發現新的風味,總是能用香草,調料,橙汁使老菜色煥然一新。

  ●法國女人不吃過高或過低溫的食品。她們喜歡使蔬菜,水果保持室溫以獲得最好的風味,就連飲水也是。

  ●法國女人不介意酒精飲料。

  ●法國女人喜愛有規律地喝葡萄酒,但僅限於配餐的一兩杯紅酒。

  ●法國女人因做為開胃酒或配餐的香檳而振奮。她們不會等到特殊場合才開香檳。

  ●法國女人整天都在飲水。

  ●法國女人挑選自己的美食和自己的補償方法。她們理解任何小事都會日積月累,不管是增加還是減少,而且作為成年人,應該懂得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

  ●法國女人熱愛市場。

  ●法國女人喜歡規劃她們的用餐,即使在家也要構思菜單(小道菜餚的單子)。

  ●法國女人認為在家吃飯和出去吃飯一樣性感。

  ●法國女人喜歡在家享受娛樂。

  ●法國女人非常介意食物的擺放。視覺效果對她們很重要。

  ●法國女人去哪兒都步行。

  ●法國女人儘可能在爬樓梯。

  ●法國女人會穿戴好出去倒垃圾(你不會知道她們是去幹什麼)。

  ●法國女人獨立自主不隨大流。

  ●法國女人熱愛時尚。

  ●法國女人知道一個好的髮型,一瓶香檳,一種迷人的香水很有用。

  ●法國女人知道l’amourfaitmaigrir(愛情使人苗條)。

  ●法國女人避免做那些付出很多努力卻不能收穫很多樂趣的事。

  ●法國女人樂於坐在咖啡廳裡享受悠閒。

  ●法國女人喜歡笑。

  ●法國女人喜歡享受進餐的樂趣。

  ●法國女人不節食。

  ●法國女人吃不胖。

  最後,唯一真正能區分法國女人和美國女人的是惰性。只要依靠一些常識和對自身需求、力量、弱點,以及樂趣的關注,絕對沒什麼法國竅門或法國習慣是你不能自己制定的。

  這就是你最艱難的挑戰:寫下你這星期吃了些什麼。不要對自己說“我會記住的,我不用寫下來”。被動性不會讓你走上正軌。如果你能開始第一步,定期拿起筆記錄,瞭解自己吃下了些什麼,你就會發現你已上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