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扎心」錄音曝出幣圈亂象,幣圈或許要「涼涼」

文/東方亦落

昨天一大早,一段疑似“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的錄音在全網流傳。錄音中,被指是李笑來的人言辭犀利粗口頻頻,點評多位幣圈大佬及相關項目,例如曝出最大的虛擬幣交易所幣安是“騙子交易所”,銳波創始人孫宇晨是“忽悠”,並且還稱入圈的散戶為“傻X”,“手把手”教學如何“割韭菜”。

李笑來“扎心”錄音曝出幣圈亂象,幣圈或許要“涼涼”

這段聽起來頗為“扎心”的錄音一經傳播便引發幣圈“地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錄音被指源於李笑來。在虛擬貨幣投資圈,李笑來的號召力不可小覷。其早年是新東方講師,2013年搖身一變成為幣圈大佬,號稱持有比特幣十萬餘個。隨著比特幣價格飆升,李笑來身家被認定突破數億美元,而其在網絡平臺中的付費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訂閱者也超過20萬。

對於這段錄音,李笑來並未正面回應,而僅僅是在朋友圈發表了一則狀態。

李笑來“扎心”錄音曝出幣圈亂象,幣圈或許要“涼涼”

不管真相如何,這段錄音都使幣圈上了熱門。一方面散戶因被貶低而尷尬氣憤,另一方面,錄音中揭露了種種幣圈亂象。實際上,幣圈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處在一種尷尬的狀態中。從今年春節期間出現的各種“三點鐘區塊鏈”微信群開始,幣圈吸引了更多人的加入。

李笑來“扎心”錄音曝出幣圈亂象,幣圈或許要“涼涼”

表面上,虛擬貨幣如火如荼。但進入幣圈的人卻往往無法嚐到甜頭,反而能體會到諸多苦處。

甚至有觀點認為,幣圈就是“一群懂營銷的知識分子,利用區塊鏈風口和監管的空白又幹了一票”。

這種說法可能不完全貼切,但幣圈的投資很多時候就是一場賭博,所以才有人總能割到“韭菜”,但更多的人是成為了被割的“韭菜”。許多人總認為只要自己不是最後入局就能成為“收割者”,殊不知無論進場早晚,投機者永遠都是被收割的對象,而這恐怕也是幣圈交易的本質所在。

在幣圈內外因此段錄音或震驚、或調侃、或恐慌之時,或許都忽略了相關部門的監管。比特幣行業亂象由來已久,早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採取措施,中國也不例外。從去年9月開始,中國已對ICO依法進行整頓及取締。

李笑來“扎心”錄音曝出幣圈亂象,幣圈或許要“涼涼”

此次錄音中涉及眾多圈內人士的“黑料”、空氣幣騙局以及“割韭菜”等處於灰色地帶的概念。這些“內幕”很可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甚至是循著跡象進行調查。監管的加強再加上投資者信心缺乏,市場不景氣,或許會讓此次曝光的錄音成為一個使幣圈“涼涼”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