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創社|無人零售的本質是地產生意!

2017年無人零售概念興爆起後,大批無人零售企業湧入,雖然大多數無人零售企業不願意面對,但終究還是敵不住市場的”高燒“,而這波高燒的直接後果則十分明顯----租金上漲。(氫創投資轉)

免費到收費、服務生意變成地產生意!

氫創社|無人零售的本質是地產生意!

過快的成本上升成為無人零售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提及無人零售,我們不得不聊一聊國內無人零售行業的啟蒙,自動售貨機,大約有過十年以上行業經歷的資深人士都還曾記得當年的情況,售貨機入駐地產,尤其是一些外企,通常都不收費,並且運營公司還要向被進駐的企業收取服務費,雖然當時的設備功能和體驗水平並不怎麼樣,但因為是一種福利性服務,終究還是有非常多的企業買了單。然而這樣美好生活並未持續多久,隨著行業逐漸升溫,很快行業企業就發現市場變了,服務生意一夜間變成了地產生意,尤其是在2010後的大約4年間,大多數運營公司的成本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2016-2017年間,整個無人零售行業則經歷了第二波行業租金的漲價潮,其中甚至包括此前並不起眼的辦公樓和社區物業。根據自動售貨機產業資訊的抽樣問卷調查,2015-2017年的三年間,無人零售行業企業平均租金上浮超過22%。過快的成本上升,成了行業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不懂地產邏輯做不好無人零售!

無人零售就業態本身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意,作為一種新興業態,無論是向線上走,或是在線下跑,無人零售都有很強的可塑性。然而不懂地產邏輯的企業來做無人零售,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尤其是

純互聯網打法,可能未必真的適合行業。

無人零售業務嚴格來說更像一個偏於線下網絡的業務,在爆發力和複製力方面,遠沒有純線上項目簡單。而且沒有選址、運營、供應鏈、商品控制一整套的體系的配合,單純靠終端革新和規模化部署是很難實現企業所需要的價值的。即使是一家公司規模真的達到了數萬臺的規模,但如果這些點位都在一些並不理想的商業位置環境中,那麼這家公司的價值可能尚不如一家數千臺規模的企業。對於地產生意而言,賺錢是王道。

核心在於”人“,不在擴張速度與規模

氫創社|無人零售的本質是地產生意!

無人零售企業需做好消費者認知和體驗服務工作

一味依賴衝動和”蠻勁“的企業近階段我想可能已經付出了代價,對於這些企業而言,這可能是壞事,但對於行業而言可以說是好事。國內無人零售領域專家沈哲明曾經講過一個”山背理論“,講的其實也是這個邏輯,一些看起來門檻低,介入快,易複製的生意可能未必是好生意(山陽面),相反的一些看起很難、很慢、很苦的行業生意反而在未來可能是好生意(山北面),典型的如早先的天使之橙。地產生意是需要獨特屬性的,如果無人零售企業的綜合屬性不夠強烈,或者說同質化嚴重,沒有做好消費者認知和體驗服務的工作,那麼這樣的生意顯然也是做不好的。

無人零售的本質是地產生意!

氫創社|無人零售的本質是地產生意!

無人零售的大部分標籤與地產都有著緊密的聯繫

人群屬性、業務獨特性、位置特性等,無人零售的大部分標籤與地產都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很難將無人零售和地產生意分裂開來看,更多時候只有做的企業明白,他們做的可能是一門地產生意,因此只有懂地產,可能才能將生意做的更好。

本文轉自自動售貨機產業資訊 已獲原作授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