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新時代改革開放行動指南

編者按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中心主要負責同志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以《新時代改革開放行動指南》為主題在《瞭望》撰文,對改革開放重大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提煉,並明確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該文章在《瞭望》社論欄目刊發。以下全文發佈,以饗讀者。

黄勇:新时代改革开放行动指南

回首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探索,都是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來展開、深化和拓展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既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

改革開放四十年,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不懈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前進方向。要勝利實現既定戰略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改革開放四十年,充分證明了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都要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若干重要歷史關頭,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各種考驗,改革開放事業之所以沒有走上老路、歪路、邪路,根本在於有黨的堅強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

改革開放四十年,充分證明了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揮好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廣大人民群眾成為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熱情參與。黨在改革開放事業中始終強調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強調群眾路線的重要性,提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改革開放四十年,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的哲學特徵是堅持實踐第一。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是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踐、堅持實踐第一的結果。過去的發展經驗表明,只有立足實踐、重視實踐、尊重實踐、研究實踐,堅持實踐第一,才能在複雜的國際國內局勢中認清形勢,提高認識,統一行動,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如今,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經搭建,一方面,改革由單項和局部突破轉向全方位系統設計和整體推進的趨勢更為顯著,改革內涵更加豐富;另一方面,改革也在很多領域突入了“無人區”,改革的艱鉅性、複雜性愈加凸顯。因此,需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規律,既採取試點探索、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又要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各領域改革的聯動集成、協同配套,促進改革由點及面、串點成線、積厚成勢。

改革開放四十年,充分證明了中國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我們過去每一步的對外開放,都有力地促進了國內改革和經濟發展。過去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創新,確立開放發展新理念,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倡導和支持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新形勢,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我們對世界的莊重承諾。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守和維護世界貿易規則體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在開啟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徵程上,深入研究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經驗,必須要和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結合起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