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中最缺的一類人!

醫療機構中最缺的一類人!

導讀:私立醫療機構如何來尋找管理者呢?發現鑽石是一個方法(雖然機會很少),送潛在年輕管理者去學習培養是另外一種方法。

來源:“靖觀點”微信號(ID:drzhoulujing)

國家衛健委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9.3萬個。醫院3.1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235個,民營醫院19,139個。與2017年3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373個,民營醫院增加2,332個。同期環比,公立醫院診療人次增長3.1%,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增長18%。

可以預測的是,隨著醫療機構進一步全國遍地開花,醫護人員和臨床醫技人員的緊缺將制約私立醫療機構的發展速度。筆者認為在實體醫療機構中最缺的是懂得現代市場規律和具備一定醫療行業背景的管理者。尤其對於私立醫療機構,能否長久良好的發展下去將和機構管理者密切相關。

醫療管理專業(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目前只有少數醫學院校或者在商學院中開設相應分支。在前幾年,甚至國內都找不到這個專業,可能聽上去名稱最接近的是“公共衛生管理”專業,畢業生去向大部分是社區做公共衛生服務或者去醫院做行政,能當上管理者鳳毛麟角。

這或許和我國醫院管理者背景的職業道路相關,大部分醫療機構的高層管理者或各種分管院長可能90%都是臨床醫生背景。此所謂,醫而優則仕,代表了當今國內公立醫療機構管理者的大部分職業背景。

這麼多資本湧入私立醫療機構的今天,或許醫護人員可以用高薪甚至股票和期權綁定,但管理者呢?去公立醫療機構挖我相信也可以一定挖到,但看了那麼多失敗的案例後,筆者認為直接去公立醫院挖現成的管理者存在一定難度。

甲乙方身份的改變;市場環境的適應;職業經理人的身份等等都對公立管理者存在一定衝擊。能改變適應私立醫療節奏的那簡直就是鑽石,千萬要保管和珍惜好,別丟了。

那麼私立醫療機構如何來尋找管理者呢?發現鑽石是一個方法(雖然機會很少),送潛在年輕管理者去學習培養是另外一種方法。

在美國,所有的醫療管理者都學習了由美國醫療管理學院編寫的統一教材(涵蓋醫療系統、人力資源、醫療經濟、醫療信息、醫療法律等9大方面),確保所有管理者的語言都是相通的。在醫療統一化的培訓上(從臨床到管理),不得不服老美標準化的套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組織,美國醫療管理學院(ACHE)在今年1月已經擁有47603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醫療管理者加入。

會員年齡層代表了管理者職業的黃金年齡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30-39歲佔據21.6%,40-49歲和50-59歲各佔據27.9%,也就是作為醫療管理者,職業活躍期是從30歲-59歲期間,平均中位數為48.1歲。突然想到自己還有這麼多年可以再努力努力,稍微有些欣喜,否則要中年危機了。

管理者教育背景普遍很高

25.2%的會員擁有博士學位或兩個以上的碩士學位;60.9%的會員擁有一個碩士學位,本科及及下僅僅佔13.9%。看來,要成為管理者的前提還是要博學多識。嚇得我趕緊是不是考慮去讀個管理學博士還是啥的。此外,ACHE也統計了最高學歷的學位,51.5%的管理者都是畢業於醫療管理專業,商科畢業為22%,臨床專業畢業為15.9%。

會員從事的管理崗位

最多是Department head,佔據25.5%,作為部門負責人可謂是最前線的管理者了。CEO佔據第二,為14%;經理崗位佔據第三,為11.5%;在C打頭的高管裡面,COO 5.9%、CFO 1.7%、CIO 0.5%、CMO 1.5%、CNO 2.3%。核心高管具有共同溝通語言會減少很多溝通成本,增加機構的效率。

會員在崗位年數

從業2-3年的年輕管理者佔據14.9%,佔據第一。從業1-2年的行業初入者為14.5%緊隨其後。從業3-4年的為10.8%排位第三。由此可見,初入管理行業1-5年內的年輕管理者最需要專業的醫療管理知識去給日常工作做指導。另外一個小高峰是5-7年,或許在這個年間管理者需要從日常管理經驗中進行再學習從而得到突破。

從事管理部門分類排名

General Management毋庸置疑成為了第一,佔據46.5%,所以我說作為醫療行業的職業經理人,不去讀一個醫療管理專業簡直對不起這個抬頭。從事醫療機構財務的會員數量為7.1%,佔據第二。從事護理服務為6.1%佔據第三。

結語:在充滿競爭的今天,醫療技術、醫療服務和醫療管理同步進行,那麼醫療機構才會有可能走得久遠。強烈呼籲國家開始重視並開設醫療管理專業,並統一教材,統一不同機構間的管理溝通語言。最後,經常有人讓我推薦一些醫療管理的交材,具體可以上官網查看(http://www.ache.org/publications/books.aspx),但美國的套路只是美國,結合實際最重要。(原標題:醫療機構中最缺的一類人)

醫療機構中最缺的一類人!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 021-50688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