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本期問題來自兩位想賺(bao)錢(fu)的網友

Question

聽到P2P都是騙錢的?因為我放P2P裡了自己不少家當,嚇得昨晚沒睡好覺。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事情差不多已經過去2年了,但很多人應該還記得山東那件“辱母案”。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高利貸、P2P如同洪水猛獸一般伴隨著暴力催收。這樣驚心動魄的一個個案例,衍生出一次次的慘劇。

被告人掏出了不可描述的東西亂塞著……

讓大家覺得P2P也好高利貸也罷,就像是惡魔一般蠶食著借貸人的骨髓。

但如果諸位真的對P2P的理解是這樣的,那麼我覺得可能你們對P2P業務還是有點誤解的。我們先來聊一聊傳統意義上的P2P是什麼吧。

P2P,英文名是person to person,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業務。各類機構僅僅只是作為一箇中介,類似於淘寶一樣提供對接信息的服務,順便賺取手續費以此盈利。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如果劇本真的按照這樣設計的來走, P2P的盈利模式本不應該讓它成為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人們漸漸發現,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提供了大眾借貸手段的便利。於是乎,許多P2P公司搖身一變,便成了網絡信息科技公司。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最早的時候,P2P業務就如同許多街頭打的小廣告一般,什麼無抵押貸款,上午申請下午到賬。這樣的原罪出現在當時社會的信用體制不健全。究其原因, P2P中介僅僅是分別給借款人和貸款人提供信息,收取信息費用。調查、借款、還款,甚至是追債都是由借款人與貸款人自行負責的。

如果借款不還的人多了,借款人通常是無力承擔逾期、壞賬或是追討成本的。那麼如果真的任由P2P行業就這麼發展,就沒有什麼解決辦法麼?

需求決定了市場,於是許多P2P公司尋找到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信息中介+信用中介的模式:我平臺來幫你審核借款人的信用,提供優質可靠的借款人給貸款人用以放貸。如果有逾期等問題出現,由我平臺方來處置。

如此一來,貸款人心裡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了。與此同時,貸款人也不敢確定P2P平臺是否做到了調查盡職盡責,出了壞賬以後會像是對待自己的錢一樣去追賬。至此,雙方都意識到一個問題,既然P2P平臺承擔了信用調查的工作,那麼貸款人勢必也要要求平臺方承擔一個墊付兜底的責任。只有權利與義務完全對等的情況下,才會實現一個“剛性兌付”的過程。這些,就是P2P在進入中國以後第一次開始具有了“中國特色”的情況。

所以,真正的P2P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也是我自己一直在投資的一個P2P: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平臺的審核資料是一定要具備的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平臺的審核資料是一定要具備的

截止至這個階段,我們的P2P行業還是能夠稱之為P2P,因為它還是一個貸款人與借款人都是小額業務參與者個人對個人借貸業務,只不過中介在其中承擔了部分的風險和任務。但是人的慾望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當平臺方發現既然我開始承擔風險了,為什麼不能找一些大的企業來做借款方呢?於是P2P的分支便由此形成,從原來的P2P搖身一變,P2B就此誕生。

諸位,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篇幅來說明什麼是P2P,就是要告訴大家P2P的本質是什麼,只有我們瞭解了他們的本質,才能清楚地釐清什麼樣的平臺靠譜,什麼樣的不靠譜。

在瞭解了什麼是P2P之後,我們對他們的風控就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就明白什麼樣子的該投,什麼樣子的不該投。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地方性的公司,往往收益率會稍微偏高那麼一些。

但是如果跟我一樣屬於風險厭惡型的投資人是不建議的,這一點大家自行判斷。

因為類似這樣的公司開設容易,收攤子自然也容易。如果是一家全國性企業,那麼收攤就是個大工程了。此外地方性企業就算遇到區域性風險,也難以獨身抗的下來,比如鄂爾多斯……大家一定耳熟能詳我就不具體細說了。

還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成立時間較短的也不建議。

考慮到風險和回報的比例,你們自己心裡也明白。諸位現在如果能打開手機上的P2P軟件,就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回款週期都是12個月以上。也就是說平臺開始營業以後到第十二個月或者是更長時間後將面臨陸續的還款,一旦現金流無法堵住壞賬的漏洞,公司就會出現提款困難,嚴重的會面臨跑路的情況。尤其是業務不純的P2P平臺,一旦涉及到P2B業務壞賬,那這個漏洞就不是輕易能堵住的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先去會介紹從P2P到P2B的原因,因為這涉及到風險的大小。

此外,一般來說年化收益超過15%的看看也就算了……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正規P2P平臺借款端的資費說明

如圖所示,一家正規P2P公司收取客戶綜合借款成本在合同金額的35.9%,核算下來,收益在10%已經是薄利多銷了。

天上不會掉餡餅,正規的P2P貸款業務,收取借款人利息不能超過24%,而平臺的運營成本一般在10%左右,若是收益率達到15%左右,平臺將會面臨虧損或者是無盈利。

P2P公司難道不要賺錢麼?很多平臺敢於開出高收益原本也是想用新鮮血液補充虧空,但這個空子也已經被國家堵住了。

所以有沒有保障措施,就成了一個P2P平臺好與不好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

我們在投資之前一定要翻閱各類信息,比如平臺方有沒有風險備用金,而風控的流程又是如何,這些在投資前都要知道。

在這裡再給大家說一點進階乾貨,供有餘力的投資人去核查,就是:

風險備用金的隱患

不少備用金顯示很多的時候,往往還能夠通過銀行賬戶去查看備用金的平臺,往往會有這樣一個漏洞:就是存單質押借款。

在一個賬戶裡做一筆定期存款,然後以此為質押,再從銀行借款去套用現金。這時候哪怕投資人看到的賬戶裡面一直有金額,但實際上也有可能已經被套現了。

知道了這些隱患,在做平臺背景調查的時候,大家就可以多一個心眼去防止陷入一個接著一個的坑。

但實際上,P2P平臺儘管這幾年風波不斷,但是這個行業絕對不是一個壞掉的行業。我自己也扔了一部分閒錢在P2P裡面做投資。

阿里巴巴的馬雲曾經在達沃斯論壇上說過我們國家對中小企業借錢難的問題。不是說從銀行借不到錢的人或者企業就是信用不好的,因為實際上銀行不選擇做這塊業務是因為銀行有更賺錢的業務以及以銀行現有的審批流程去做這個業務費時費力不說,或許也是入不敷出的。既然有人想投資P2P業務那就一定是不滿足於銀行存款的收益,所以從一定角度上來考慮,願意投資P2P產業的人也是風險喜好者。

識別風險

就是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在看完了這些東西之後,你們再看看標題,“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大家現在回答我一下,你覺得合理的收益區間是多少呢?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年化16%的P2P你敢投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