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大的習慣差別是什麼?

Rway

老胡座標在河南省洛陽市,河南地處中原,也能說是北方人。

12歲之前,我在江蘇江陰桐岐公社的農村跟我公公(爺爺)一起生活,是江南養育了我整個童年。12歲移居到河南省洛陽市,一晃37年過去了。南方和北方我都生活過很多年,所以我回答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大的習慣差別絕對有發言權!

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大的習慣差別在於飲食。回答中的這張午餐照片,是前幾天我老家江蘇江陰青陽鎮居住的堂姐發給我的,午餐菜有獅子頭肉丸、滷雞爪、紅燒排骨、茭白清炒肉絲、還有紅少紫茄子,這是50歲出頭的堂姐和姐夫的日常午餐,我覺得質量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張午餐照片是堂姐2018年7月5日微信傳給我的,鱔魚做的湯,另外有紅燒肉、滷雞爪、韭菜炒豆腐皮絲、雪裡蕻炒肉絲和紅燒鱔魚段,生活質量相當不錯了。

河南洛陽人早上最愛喝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胡辣湯或者豆腐湯!不愛早上喝湯的男人不是真正的洛陽人,洛陽湯滋潤下的洛陽男人都是身材魁梧的男人,身體體能非常好!

30歲以上的洛陽人,或者年齡更大一些的洛陽人,午餐很簡單,一碗蒜水撈麵條加黃瓜絲就打發午餐了,或者就是吃西紅柿雞蛋撈麵,過的簡直就是苦行僧的日子,由於收入和南方差別太大,午餐質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這是我家星期天的午餐,米飯4個菜1個湯,酸豆角炒肉末是葷菜,其它都是素菜,比起江南堂姐的午餐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南方人和北方人還有最大的差別是南方人特別愛乾淨,我2014年10月初回了一趟江蘇江陰老家,我堂姐要求我每天都洗澡,否則不讓我睡覺。我在洛陽市的家裡有熱水器,10月份一個星期才洗澡一次啊!


老胡寫實

謝邀,這個問題正巧菲李我仔細研究過哦,特別是在吃的方面,菲李發現南北方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此處先給自己一個贊)

好啦,說回問題,南北的飲食習慣確實差距挺大,比如說聚餐的時候,一份碗碟的使用,南方人眼中是這樣使用的:

而不少北方人眼中,碗碟的用法是這樣的:

而在買菜方面,南北方人也呈現出了巨大的行為差異,比如北方人不能理解,南方人買個西紅柿,居然可以論個買!一次買兩三個都是平常事。

但輪到北方人自己,卻往往是論斤買的。

人家說,南方人一次買一頓,北方人一次買一噸。雖然是誇張了點啦,但確實也反映出了這樣的差異,特別是早些年冰箱啥的還沒普及的時候,這樣的差別更是明顯呢。

另外對南方人來說,到北方最大的苦惱之一就是點菜啦。比如南方人的認知裡,一籠包子是這樣的:小巧,精緻。

結果端上來的包子是這樣的:個大,量足,吃不完,分量真心嚇死人。

還有排骨,南北方的排骨總是覺得差別好大呀。南方說起排骨是這樣的:

而到了北方,他們的排骨是這樣的:

就問你怕不怕?

下次在北方點菜,一定要說清楚是大排還是小排。

還有就是飯碗的差別,北方人性子豪爽大氣,因此吃東西也是大開大合,他們的餐具飯碗也是個大,通常一碗飯是這樣的:

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北方人初次到南方,會覺得一碗飯真心不夠吃,可能只夠家裡的喵星人吃。

最後要說到就是口味了,南北鹹甜之戰每年都在發生,各個公眾號也是年年科普,相信大家都瞭然於胸了,這裡菲李主要說一點,一般來說,南北口味是南甜北鹹,但粽子卻是相反的,南鹹北甜。

據說很大的原因是和古人經濟條件有關。

古時候糖是屬於奢侈品的,即使早期北方經濟更發達,但對於北方人來說,吃糖也不像現在這麼隨意呢。

所以只有在逢年過節,重大節日的時候,平常人家才會在食物里加一點點糖,於是北方雖然平時吃鹹,但端午吃的卻常常是甜粽。

過節嘛,總要吃點好噠!

而南方早期比較窮,吃肉是件奢侈的事,為了保持肉類不壞,喜歡將肉類進行醃製,據說鹹魚這個說法,其實也是說南方人的。

和北方人一樣,南方人也會在重要節日的食物裡,加入他們的奢侈品——鹹肉。慢慢的,吃鹹粽就成為了習慣。

而北方人的奢侈品糖,在南方倒還算消費的起,所以日常生活中有了食甜的習慣。(歷史就是這麼奇妙呢~)

其實南北方存在較大的生活差異,也和咱中國地域遼闊,人群居住分散有關,南甜北鹹是個較籠統的說法,但也反映出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樣呢。

好啦,今天的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科普知識,可以關注菲李哦,絕對讓你驚喜不斷哈。


菲李

作為在南方生活多年的北方人,深刻體會到二者最大的習慣差別——南方人相對“精細”,而北方人相對“粗放”。下面請聽霍小姐娓娓道來:

一、表現在飯前使用餐具的習慣上。例如廣東人飯前要用開水“涮碗”,幾乎已成全民共識,甚至儼然上升為一道神聖莊嚴的就餐儀式。對比而言,北方人就沒有這麼刻意講究了,他她們通常是端起飯碗就吃,拿起筷子就用,絲毫沒有覺得有何不妥之處。倘若是第一次看到此情此景的“老廣”們,估計一定會驚得目瞪口呆,不可思議。

二、在早餐的品種花樣上,南方的精細複雜程度要比北方的粗放簡單多得多。因為北方的早餐品種簡單明瞭,不是“豆漿油條”,“稀粥鹹菜”,就是“燒餅搭羊肉湯(牛肉湯)”、“水煎包配胡辣湯”。霍小姐曾在深圳的國貿旋轉餐廳享用“廣式早茶”,諾大的餐廳、數十個品種上百道佳餚的“蝦餃、榴蓮酥、腸粉、幹蒸燒賣、叉燒包、奶黃包、糯米雞、皮蛋廋肉粥、海鮮粥、排骨鳳爪”,讓人足足享用了兩個多小時,可謂大快朵頤,流連忘返。


三、在家庭衛生的打掃處理上,南方家庭主婦的精細講究堪稱讓人歎為觀止。在粵東的潮州,曾經登門領教過一位企業老闆的家,脫掉鞋子走入客廳,別說地板被檫得起明發亮、快照出人影了,就連盆花的葉子每一片都被勤快耐心的主婦,用毛巾擦拭得油光碧綠,一塵不染,令人感慨萬千。

四、南方人在做生意上的精明精細,也是豪爽粗放的北方人難以企及的。比如一向以善做生意聞名遐邇的潮汕老闆,他們做生意十分精到,善於細算投入產出,控制開支成本,如小到幾毛幾分的水電費用,大到多用少用一個工人,採購成本貨比三家等等都會看在眼裡,反覆計較。另外短期內投入不見成效的項目,潮汕老闆基本上不會去投資和染指。


五、在夜生活上,南方的“精細"也要大大超出、完勝北方的。譬如在冬天,由於室外寒風凜冽,北方的城市往往過了10點就會冷冷清清,漆黑一片,人們早早進入了夢鄉。而南方的城市,因為冬天氣侯溫潤可親,晚上10點燈紅酒綠、通屑達旦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以南方某老闆接待一遠道而來的客戶為例。晚上7點左右東道主擺上頗具地域特色的潮菜、海鮮、XO洋酒為客戶接風冼塵,然後要麼遊覽燈火通明的城市美景夜色,要麼打麻將,要麼KTV一展歌喉,要麼去冼腳放鬆。到了晚上12點,大夥還會再聚到街頭大排檔開始吃五花八門、品種豐盛的夜宵,然後再去娛樂中心,直至清晨四五點,東方發白,主客盡興,大夥才拖著疲憊的身子互相告別散去。




霍小姐的八卦爐

懂吃也要健康的晶晶湯博士前來作答。洗澡次數不同吧。



晶晶湯從小生活在北京,除了夏天,其他季節不會每天洗澡。不是不愛乾淨,而是北方乾燥的天氣使然。

身上的皮膚本來就沒有那麼發達的皮脂腺,不像臉上。

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覆蓋在皮膚角質層上,有很好的保溼作用,還能避免皮膚敏感發炎,再貴的潤膚露都比不上這層天然油脂。北風呼呼吹,天乾物燥,實在是沒有必要把珍貴的保護膜洗掉。

如果在北方天天洗澡,還用沐浴露去油,那身上的皮膚肯定會非常乾燥,還容易掉皮屑。不出汗沒有汗垢就沒必要洗,一般冬天3天洗一次澡就行了。

而自從我搬到了南方,發現必須要天天洗澡。潮熱的天氣讓人容易出汗,就算沒有出汗,但總覺得衣服是黏在身上不舒服。夏天甚至每次出門回家都要洗澡,一天洗兩次都不夠。

南方人總覺得北方人洗澡不勤是不愛乾淨,其實北方人是在保養皮膚啊。

晶晶湯的山海經是一個活人不是小編!專門給親介紹看起來荒誕不經,但其實靠譜又專業的健康知識!如果親願意看,歡迎關注哦!


晶晶湯愛健康

人的基本需求就是衣食住行了吧~從這四個方面淺顯的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

①衣。也許是愛面子的原因,北方人在穿衣打扮方面普遍會比南方人更注重一些(在此說的是大多數),女生穿衣會更大膽,潮範兒十足。南方人大多比較含蓄,就是家有金山看不出的,穿著也更為隨便,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穿著睡衣就出門的。

②食。民以食為天,這個方面不用說大家也都耳熟能詳。從粽子豆花到買菜喝湯,從鹹甜到菜碼,無不顯示出南北存在的差異。

③住。北方氣候乾燥,風沙較多,南方高溫溼潤,氣候宜人。但每到冬天,北方的暖氣必然會拉來一波仇恨,讓南方小夥伴既眼饞又嫉妒。

④行。北方冬天較長,冰封路面實在不適合騎單車,尤其遇到暴雪天,汽車都不好開,高速更是要封路的,會為交通造成很大不便。南方的電瓶車大軍一年四季都是浩浩蕩蕩,甚至聚集一波就可以跟卡車搶道了,綠色出行雖值得鼓勵,但是安全千萬不能忽視哦!

每個人都是有個體差異性的,無論地域黨還是鹹甜黨,南北都是我們自身的歸屬,我們的依賴,我們的家。雖然我們身處城市不同,但是對美好的嚮往,對世界的善意都是一樣的~


今榜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別,在很多方面,是顯而易見的、有趣的。

南方人靠自己的“打拼”取得財富,北方人靠親朋好友的“關係”來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南方人朋友之間經常在一起喝茶,互相交流商業信息。北方人朋友經常在一起喝酒,縱論天下大事(吹牛皮)。

南方人有些“小氣”,做任何事之前,醜話先說在前面;北方人互相都是哥們,一旦出現重大利益衝突,翻臉比翻書還快。

南方人“細心”,做事情之前,先謀劃,事情總能成功;北方人“粗獷”,先幹了再說,事情不行再去“擦屁股”。

南方人要是討厭某個人,一樣會對這個人笑容滿面,見面又是握手又是擁抱;北方人要是看不起某個人,會對這個人一臉的鄙視,恨不得一輩子不見。

南方人對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認為是小事情;北方人對用自己廣泛“關係”來解決大小事情,顯得無比自豪。

南方人低調,即使是個億萬富翁,你平常跟他打交道,總覺得這個人是農民。北方人有點“小錢”,恨不得讓周圍的人都知道,他“發了”。至於金項鍊、金腳鏈、金戒指、貂皮大衣那是必配,要不怎麼顯示得出“大款風貌”吶?

南方人喜歡在家裡每天衝一次澡,每天清清爽爽。北方人幾天去澡堂洗一次澡,搓去身上泥土的同時,放鬆心情。

南方人多吃大米飯,只要沒吃大米飯,就會認為今天“沒吃飯,”會覺得心裡空吊吊。北方人愛吃麵食,同時對大米飯、水餃、混沌等等一切能吃的東西,都不會拒絕,都能吃飽。

南方人大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北方人看到不公,愛打抱不平。

朋友,你還發現了南方人北方人有哪些差別?


尋常路不尋常

最大區別就是:南方人以為北方很冷,北方人以為南方不冷。北方人看不出來窮,南方人看不出來富。

南方人從來不承認自己吹牛逼,北方人吹牛逼認為是開玩笑。北方人愛打趣,開玩笑,談自己個人的事情。南方人從不說自己的事情,但特別愛打聽別人的事情,從來不開玩笑。

你北方正餐在吃,不管吃什麼都叫吃飯,南方正餐主食就是白米飯,其它的都不是正餐的主食,所以吃飯自然指的就是白米飯,當然喝酒吃菜沒吃米飯也叫吃飯,但中午晚上只吃包子或夾膜或麵條,一般會說沒吃飯只吃了什麼什麼的。

還有一個就是北方人嫁女是賣女兒,彩禮高的要命。南方人嫁女就是純粹的嫁女,禮金一般要的不多,所有要的禮金全部都基本上用在陪嫁上。

南方宗族觀念真強,有人富裕起來會帶著一大幫親戚發財。北方村落姓氏雜,有人富了會躲著窮親戚。小的時候家裡窮,家裡親戚都看不起,都不拿你當回事,現在家裡富裕了,他們就都嫉妒,反正不盼你點好。


笑搞

北方石家莊姑娘,南方隨州媳婦來回答下哈。

我曾以為南方不冷,夏天悶熱,蔬菜水果豐富便宜。南方人吃麵少,米飯炒菜家常。結果臉都打腫了!

南方親戚以為北方冬天會凍死人,不能出門,雪厚。夏天涼快,蔬菜水果貴,花樣少,還不吃米飯就是饅頭,麵條。

結果是,石家莊水果蔬菜種植都是輸出的,扔的比吃的還多,自給自足小意思。外來水果我們也吃的起,幸福城市不要提及霧霾,我們在食品消費真的吃得起喝得起,很幸福。

我們本地物產豐富,小米,小麥,玉米,豆類,核桃,大棗,櫻桃,杏,桃,草莓還有便宜到4毛一斤的西瓜,1元一斤的葡萄。。。等等。。。不要太幸福哦

結婚第一年親戚問我,姑娘冬天都是雪,有菜吃嗎?造孽那麼冷吃麼斯呢?我的家在華北地區,不在東北地區。沒有那麼冷!我們冬季再冷蔬菜價格都遠不及隨州菜價,3,5塊一斤的蔬菜讓我吃驚,甚至還有10來塊,哪來的勇氣賣那麼貴!

公婆來莊裡小住,每去菜市場都會感嘆,怎麼這麼便宜,不會有問題吧。。婆婆指一捆青菜問價。老闆說2塊。婆婆說來挑幾顆。老闆說一捆。婆婆說怎麼這麼便宜,打藥了吧。。。至今理解不了菜價便宜就是打藥的?那我們石家莊人家都沒毒死也夠頑強,或者說隨州蔬菜都不打藥?再說了打不打藥和物價沒關係吧!買牛肉25一斤,問我有沒有問題,不會是問題肉吧,帶她轉了一大圈後,都是這個價。。

北方人吃麵食並不是單一吃麵,就如河南燴麵,山西刀削麵,陝西臊子面,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蘭州拉麵,就連廣東面食都有獨到之處。我們吃米飯也是日常必須,並不是偶爾改善才吃。我喜歡東北黑土地的大米比南方米的口感有嚼勁。飲食多樣化哪都一樣,南北方都有特色,口水戰沒意義,我吃甜粽也吃肉粽,吃甜豆花也吃鹹辣的,那我算哪的人呢?喜歡各地美食特別好,中國這麼大,走哪都是別樣風景,請勿地域黑!

我們北方冬季過冬有暖氣,特別舒服,南方人不好適應的就是太乾燥。只要不在馬路吹西北風都有暖氣,謝謝朋友們擔憂。。最不可思議我們夏天40度是常有,大大大火爐,一點也不涼快。嫁到湖北隨州,人家吃麵我們石家莊都比不過,早餐就特別霸氣,牛肉粉,牛肉麵,柺子飯,不過真的特別好吃!夏天溫度也不會動不動就40度。。

我是石家莊鹿泉人,我熱愛我的家鄉。歡迎來看看我們這幾年的變化,雖然有霧霾也不是石家莊百姓喘氣造成的,我們也難過空氣汙染這麼嚴重,我們身心受創,就當做我們用生命愛著這座城,也輪不到別人嫌棄!

隨州也是名城,和鹿泉一樣千年歷史,有機會去看看,熱情好客的隨州人也歡迎八方來客!


風靜時聞笑語妍

巧了,我的下鋪是個地道南方姑娘。

南北方的女生呆在一起,平時的狀態大概就是下圖這樣:



她喜歡吃米飯,連著一週吃都可以,如果哪一週沒吃到米飯總會覺得少點什麼。而米飯對我來說,可以作為一週午飯的調劑,並非不可或缺。



她在天氣稍稍暖和的時候就喜歡穿單衣單褲,而我。。。現在是4月21號,我還穿著秋褲🌝


她說話聲音和行為舉止都很少女,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南方姑娘的共同點。她生氣起來我都覺著像撒嬌,挺可愛的。而我,大家自行腦補吧,可以大膽地往對立方向猜。🙊


對了對了,還有一點關於洗澡,南方姑娘幾乎對澡巾沒什麼概念,她們只衝澡,洗澡不會搓泥。北方人就不一樣了,不僅沖澡,而且可勁兒搓泥。🙉

我只是對這些比較印象深刻,你們有什麼其他的事情分享嘛?


不願爬樹的魚

先生是西安的,我是福建的。現在居住在蘇州和上海。剛結婚的時候日子根本過不到一起。從起床開始。我的作息包括我父母的作息是早上六點到七點半起床。他和他父母週末都是不吃早飯的,公婆起的早一些九點半十點,先生可以一直睡到十一點。我是一個很熱愛生活的人,喜歡自己下廚喜歡逛菜市。逛了早市就發現兩地差異。福州當地的平民超市永輝六點半開門,市民去買菜。菜市場更早,五點就有小販出攤。西安市的菜場九點半以後才陸陸續續有人出攤。早餐也是,福州的夜宵到凌晨四五點,基本沒有斷檔了,西安的早餐六點老闆都還在和麵。我把這歸結為兩地日出時間的不同。西北日出要比東部晚一兩個小時。當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群體,我這裡只說我瞭解到的。這個後果就導致婚後七年時間裡,要嘛都是我起床準備早餐,三請五請的喊他吃早飯。要嘛就是我自己先吃,不管他。

說到早餐,我只能說雖然現在社會天南地北的口味都在普及,但是迴歸到小家庭,生活習慣是很難改變的。福建老家的早餐十分豐盛,基本都在外面吃。扁肉,米粉,拌麵,各種粥配小菜,豆漿包子,海鮮鍋邊糊,雞蛋。早餐於我們來說是一天的開始,營養一定要豐富,高蛋白一定要保證。先生家的完全不同,以麵食為主。澄清一下,西安的麵食特別多,這裡只是說對吃的一個概念。先生說小時候一般是一晚熱乎乎的湯麵配肉夾饃。如果有煎餅之類的就很好了。婚後因為少跟公婆住在一起,老公不下廚房,偶爾公婆來他們也吃得晚,所以早餐體驗只有去西安才感受到了。非常簡單,小米粥配饃。非常稀的小米粥。北方人對粥主要是一個潤饃的作用,太稠他們反而不愛喝。

再來是衛生。先生以前從沒做過家務。婚後開始學著做一點。我發現拋開被家裡寵慣的壞習慣,他洗碗從來不把抹布擰乾。婆婆也是一樣。南方天氣潮溼,特別是黃梅天,抹布不擰乾半天就發臭了,而且滋生細菌。說了很多次都無效,持續了三年吧。後來只好放棄。原因是北方真的很乾燥,抹布掛上滴水,一會會就幹得透透的了。開窗的問題。不用說家裡了,大學寢室想信不少人都領教過。南方人喜歡通風,早起就開窗。先生家整個冬天一天都不開窗戶。婆婆說灰大,開窗冷。公公家裡抽菸抽得全是煙也不開。好在平時住在一起時間少。

午餐和晚餐。都吃不到一起。公婆家都是和麵的。做各種麵食。岐山哨子麵湯面拌麵麵疙瘩油潑面扯麵等等等等。剛開始吃不慣,後來去西安吃了幾次,發現那邊的麵食跟南方的不是一碼事。小麥好吧,水分少,筋道爽滑而且甜。而且北方氣候冷,吃麵食可以維持的熱量高一些。重點來了,羊肉是真好吃😋。西北羊肉已經不是不羶兩個字的等級,是鮮,嫩。羊肉泡饃,鐵鍋燉羊肉,羊雜湯都是我的最愛。但是這些重口味只能在北方消受。南方的氣候還是得吃得清淡一些,否則人會覺得油膩。婆婆燒菜的油量是我的三倍。而且偏愛大肉。我的家鄉菜原則是葷素搭配,元素要多,材料要新鮮,吃時令。比方某頓晚餐來說,六個人吃飯,我家是煲個雞湯,裡面放各種菌菇海鮮幹,清蒸魚,小炒肉,涼拌茄子,炒時蔬。兩葷兩素一個湯,根據人頭來。婆婆家一般是一碗麵,胡蘿蔔木耳豆乾切絲或者丁,肉醬澆頭做哨子面。

大家可能看出來了,我家到我這輩是自力更生,我先生還都是媽媽在做。都是獨生子女,兩家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情況都差不多。這點我自己覺得差異是最大的。父母面前孩子再大都是孩子。但是教育方式差異最大。我的父母告訴我沒有誰能陪誰一輩子,爹親孃親不如自己的手腳親。他們愛我的方式是教會我如何生存如何生存得更好,在我迷惑的時候給我指點迷津,但是不慣著我,希望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先生家,公婆把他所有能包的事情都包了,用我叔叔的話說就差沒有給三十歲的兒子餵飯了。我的先生是一個很善良很老實的人。但是在生活上他確實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甚至不懂如何承擔家庭責任。好在經歷了多年的磨合,我們的感情還是戰勝了很多困難,先生也逐漸成熟起來,雖然目前還是有很多問題,但是起碼讓我有信心可以把這段南北差異巨大的異地婚姻維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