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見清和小曉,《後來的我們》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睽違娛樂圈已久的劉若英,在今年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線中。這次,奶茶的身份不再是歌手或者演員,而是以電影導演的全新身份華麗迴歸,這一次,奶茶給大家帶來了她首次指導的影片《後來的我們》。

不只是見清和小曉,《後來的我們》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後來的我們》在經歷了上映初期的“退票風波”後,依然以近13億票房力壓徐崢的《幕後玩家》以及張家輝的《低壓槽·慾望之城》等影片橫掃五一黃金檔。掀起了一陣觀影熱潮。影片的強勁勢頭還在延續,小編也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雖然電影在豆瓣的評分中規中矩,但總體來說,但它給觀眾帶來的驚喜還是大過失望的。

影片之所以在五一期間勢頭如此強勢,小編覺著原因主要有三點:

1 影片的上映時間:

影片的上映時間是決定電影票房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遇上五一,十一這種觀影黃金週,絕對是影片最佳的上映日期

2 劉若英以及《後來》帶來的情懷

劉若英以導演身份重回娛樂圈已經夠吸引大眾目光,再加上這次影片的片名讓人很容易想到奶茶膾炙人口的歌曲《後來》,所謂情懷滿滿。

3 影片的聚焦點

這是影片最重要的一點,影片主要描述了同為北漂青年的林見青和方小曉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拼,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影片聚焦北漂這一社會群體,深刻描述了異鄉人的的社會人生,唉?等下,哈哈這話有點正式。。。。不過,試想下,在座的各位誰沒有漂泊異鄉,在外打拼的經歷,片中見清、小曉不斷換工作,不斷搬家的場景不正是我們這些異鄉人的真實寫照嗎?這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大多數人都有過。異鄉人,或許你現在是,或許你曾經是,這其中很多難忘的回憶都烙在了我們的心裡。

不只是見清和小曉,《後來的我們》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電影裡見清做話務員期間,因忍受不了客戶的謾罵而粗口相向,結果招致報復。這也讓我們想起了剛踏入社會時的血氣方剛和因為血氣方剛而吃過的虧,其實,現在想想,那都是人生。

不只是見清和小曉,《後來的我們》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影片多次描述見清和小曉回家過年的情景,長輩們的逼婚,對工作情況的詢問都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項目,不只是林見清,大多數人都有過這種體驗,這就是電影又一次把觀眾的共鳴引了出來。

電影裡有一個見清過年回家,與老同學聚餐的片段,昔日同學相見,難免會互相對比,見清謊稱自己在營業額上億的上市大公司工作,本想在同學面前掙個面子,殊不知同學們對見清的狀況其實都心知肚明,只是不是好意思戳破。見清知道後,瞬感羞愧。這個片段也在刺痛小編的心,說實話,很多人都覺得同學聚會只屬於那種混的好的人,而像我們這種闖蕩幾年,還碌碌無為,是對這種名為相聚,實為炫耀的活動有牴觸心理的。

不只是見清和小曉,《後來的我們》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不只是見清和小曉,《後來的我們》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影片最後見清終於憑自己的努力在北京買了一套房,但他卻認為自己沒有得到父親的認可,甚至沒有挽回失去的小曉,我們拼搏在每個大城市裡,勤勤懇懇,努力工作,還不是為了買一套房,然而現在的人都為了買房而工作,為了買房而生活,卻不知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太多!

不只是見清和小曉,《後來的我們》拍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可以說《後來的我們》描繪的正是我們在座的每個人現在面臨或者曾經經歷過的人生,正因為如此,它才引起了這麼多人的共鳴,它真實,真實的就像一幕芸芸眾生的浮生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