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有一種修養,叫「開口慢半拍」

胡適:有一種修養,叫“開口慢半拍”

修養是什麼?是情緒的延遲和控制。

很多時候,情緒爆發的太快,就容易出口傷人,事情往往失去了迴轉的餘地。

所謂“開口慢半拍”,就是把要出口的話,在舌尖上打個轉,問一問自己,這話說出去,合適嗎?

01

開口慢半拍,是相處之道

胡適和江東秀是包辦婚姻。

一個是有才有貌,還有著不小的聲名的文壇新秀。

另一個是不識字的舊式小腳女子。

但是兩人友愛彌篤,扶持一生。

連刻薄犀利的張愛玲都說:他們是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適那麼帥那麼有才,卻與她相守一輩子,沒有納妾,又那麼聽話。

這一切都歸功於胡適獨特的吵架之道。

江東秀在美國的時候,情緒很差,經常為了生活裡的小事發火。

胡適就聽她數落,一句也不回嘴。

等她氣消了,才開始跟她說明事情。

江東秀脾氣直,說話也直來直去,胡適知道這脾氣不好,就力爭不讓自己犯。

很多家庭之所以不和睦,就是因為沒有人肯“慢半拍開口”。

利刀割肉傷可愈,惡語傷人恨不消。

言語才是這世界上最快的刀。

世上最好的修養就是慎言。

直言快語不如“開口慢半拍”,不輕出傷人之言,才能讓夫妻、朋友之間的關係保持和諧的狀態。

胡適:有一種修養,叫“開口慢半拍”

2

忍辱不辯,是人生大智慧

胡適和魯迅可謂是新文化運動的雙子星。

因為對學生運動的態度不同,魯迅公開聲討胡適。

但是胡適卻未曾辯駁一次。

甚至在跟魯迅弟弟周作人的書信裡對魯迅讚賞有加。

魯迅去世,有人出來落井下石,他第一個出來維護魯迅。

時光如水,在事情過去百年之後。

後人為他們豎起了不同的豐碑。

胡適不願爭一時的高下。

因為他清楚彼此之間雖然觀念各異,卻不妨礙他們的人格和成就。

時間會證明一切。

一時的辯論聲討,終究會煙消雲散。

兩人的成就會擺在桌面上,誰高誰低任由後人評說。

倘若兩人公然開撕,倒是讓那些真正的小人看了笑話。

蘇東坡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大,而其志甚遠也。”

一個人受到侮辱就要跳起來跟人決個勝負,這樣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懂得忍辱,清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勇者。

胡適:有一種修養,叫“開口慢半拍”

3

人生重在行,而不是嘴

《道德經》裡講: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聖人不喜歡去爭辯,只願意默默修煉。

很多人能言善辯,說理論辯誰也比不上他們。

但是一到做上就傻眼了。

塌下心來去做事的人,不會迷信嘴巴,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實踐才能驗證道理,而辯論不會。

孔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如果想要證明自己的言論是正確的,那完全可以用行動讓對方啞口無言。

胡適曾經說:我們要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在那個時代,面對千瘡百孔的中華大地,很多人都在爭論“主義”,天天忙著打嘴仗,卻沒有人願意踏踏實實地做些事情。

而凡是有價值的思想,其實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的問題下手的。

太喜歡爭嘴論辯,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少逞口舌之利,多在手腳上下些功夫才是正經事。

畢竟,張嘴說說誰都會,真要去做,可能就沒幾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