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的名門望族:崔氏十房

《古今姓氏書辨證》雲:崔氏“出自姜姓。齊丁公伋嫡子季子,遜國叔乙,食採於崔(今山東章丘一帶),遂以為氏。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八世孫夭,生杼,為齊正卿,諡武子。”



崔杼有三子,其一子子明,因齊國內亂奔魯國,生崔良。十五世孫崔意如,為秦大夫,封東萊侯,有二子:崔業、崔仲牟。

崔氏的名門望族:崔氏十房

崔業,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
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一帶)。

自此,崔氏有清河、博陵之分。

在歷史上,清河崔氏的社會地位高於博陵崔氏,北魏分定姓族時,清河崔氏為第一甲門,博陵崔氏為次甲門。北齊的“崔每以籍地自矜,謂盧元明曰:‘天下盛門,唯我與爾,博崔、趙李,何事者哉!’(博陵)崔暹聞而銜之。”

清河崔氏有大房、小房、鄭州、許州鄢陵、青州之分;博陵崔氏亦有大、二、三房等之分,由此可見崔氏家族之龐大。

崔氏十房:一曰鄭州,二曰鄢陵,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二房,十曰博陵第三房。

其中前六房為清河崔氏;後四房為博陵崔氏。崔氏後裔,有宰相二十三人。

一曰鄭州 業,字伯基,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生太常信侯昱。昱生襄國太守穆侯紹。紹生光祿勳嗣侯雅。雅生揚州剌史忠。忠生散騎常侍泰。泰字世榮,始居(左俞右耳)縣。二子:恪、景。恪,丞相司直,生郡功曹殷。七子:雙、邯、(上寶蓋下禹)、金、虎、蕃、固。雙為東祖,邯為西祖,(上寶蓋下禹)為南祖,亦號中祖。 四世孫林,字德儒,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悅,前趙司徒、左長史、關內侯。三子:渾、潛、湛。湛生(凱,幾為頁)後魏平東府諮議參軍。生蔚,自宋奔後魏,居滎陽,號鄭州崔氏。



二曰鄢陵 許州鄢陵房:蔚少子彧居鄢陵。

三曰南祖 南祖崔氏:泰少子景,字子成,淮陽太守,生挺,字子建。挺生破虜將軍權。權生諫議大夫濟,字元先,亦稱南祖。濟生湫,字道初。湫生安定侯融,字子長。融生中書令溫,字道和。溫生魏常山太守就,字伯玄。就生上谷太守公安。公安生晉大司徒、關內侯嶽,字元嵩。嶽生後趙尚書右僕射牧,字伯蘭。牧生後趙徵東大將軍蔭,字道崇。廕生聊城令怡,字少業。怡生宋樂陵太守曠,隨慕容德度河居齊郡烏水,號烏水房。生清河太守二子:靈延、靈茂(2)。靈茂,宋庫部郎中,居全節。生稚寶;稚寶,後魏祠部郎中。生逵,字景通,北齊三公郎中。生周司徒長史德仁。德仁生君實。
伯基八世孫密。密二子:霸、琰。霸曾孫遵。 琰字季圭,魏尚書。生諒,字士文。生遇。遇生瑜。瑜生逞,字叔祖。逞生棉。 四世孫溉。

四曰清河大房 清河大房:逞少子(湮,三點水改為言字旁),宋青、冀二州刺史。生靈和;宋員外散騎常侍。生後魏贈清河太守宗伯。生休、寅。休號大房。

五曰清河小房 清河小房:寅字敬禮,後魏太子舍人、樂安郡守。生長謙,給事中、青州剌史,生子令、公華。


六曰清河青州房 清河青州房:琰生欽。欽生京。京孫瓊,慕容垂車騎屬。生輯,宋泰山太守,徙居青州,號青州房。輯生修之、目連。

七曰博陵安平房 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生融。融生石。石生廓,字少通,生寂。寂生欽。欽生朝,漢侍御史。生舒,漢四郡太守。二子:發、篆。篆,郡文學,生毅。毅生明,字亭伯,長岑長。二子:盤、實。盤生烈,後漢太尉、城門校尉。生鈞,字州平,西河太守。十世孫昂。

八曰博陵大房 大房崔氏:駟少子實,字子真,後漢尚書,生皓。皓生質。質生贊。贊生洪,字良夫,晉大司農。生廓。廓生遄。遄生懿,字世茂。五子:連、琨、格、邈、殊,又三子:怡、豹、(左單立人,右品)為一房,號“六房”。連字景遇,鉅鹿令,號“大房”。生郡功曹綽。二子:標、鑑。標字洛祖,行博陵太守。生後魏鎮南長史廣,字仲慶。生元猷,元猷生當。 鑑字神具,後魏東徐州刺史、安平康侯。三子:含、秉德、習。秉德,驃騎大將軍,諡曰靖穆。子忻、君哲、仲哲。

九曰博陵第二房 第二房崔氏:琨字景龍,饒陽令,行本郡太守。二子:經、鬱。經生辯,字神通,後魏武邑太守。饒陽侯,諡曰恭。二子:逸楷。 鬱,後魏濮陽太守,生挺。


十曰博陵第三房 第三房崔氏:格二子,蕃、潁。蕃生天護。潁八世孫不疑,左補缺。

鄭州崔氏有元綜;鄢陵有知溫;南祖有昭緯、慎由、胤、(祭,示為言)、神基;清河大房有龜從,小房有彥昭、群、鄲;青州房有園;安平房有仁師、(堤,土為三點水);博陵大房有玄(日韋)、損、鉉、元式,第二房有珙、遠、佑甫、植,第三房有日用。


校勘記

(1)、生子成、子明、子強皆為慶封所殺,子明奔魯生良。按既雲三字皆為慶封所殺,子明何得奔魯生良?考《左傳》襄公二七年雲:“(慶封)使盧蒲帥甲以攻崔氏,......殺成與強而盡俘其家。......辛巳,崔明來奔。”《史記》卷:二《齊太公世家》亦僅言殺成、強,未及子明。此並子明言之,乃行文之失。
(2)、生清河太守二子靈延、靈茂。按《魏書》卷六七及《北史》卷四四《崔光傳》,靈延為曠之子,此處有誤。
(3)、宰相二十三人。《考異》卷五十雲:“博陵大房有沆,字內融,相僖宗;博陵二房有安上,字敦禮,相高宗;造字玄宰,相德宗。皆失舉其目。又玄孫渙,明皇西狩,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表》但云‘門下侍郎’,不雲相玄宗,亦誤也。按所舉四人,本書及引日書》俱有傳可證。”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卷七二

根據各方面研究,現代90%的崔姓人口都是崔伯基(崔業) 和崔仲牟的後裔。

一世:崔季子
二世:崔穆伯
三世:崔野
……
十二世:崔天
十三世:崔杼 (齊正卿)
十四世:崔明
十五世:崔良
……
三十世:崔意如
三十一世:崔伯基(業);崔仲牟

崔伯基(業)一支:

住清河東武城。崔伯基(業)後裔,屬赫赫有名的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鄭州、許州鄢陵、南祖、青州房。

三十二世:崔昱
三十三世:崔紹
三十四世:崔雅
三十五世:崔忠(揚州剌史)
三十六世:崔泰(世榮,散騎常侍)
三十七世:崔恪(丞相司直);崔景
三十八世:崔殷


崔仲牟一支:

三十九世:崔篆

住博陵安平。
在河北,河南,江西,廣東,安徽,湖南,浙江一帶的崔姓後人多數是崔仲牟後裔,屬赫赫有名的博陵房( 分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和博陵舊族)。是崔仲牟的九世孫崔篆的世系。

注:季子傳到杼十三世,杼生明,明生良(良是十五世)、良十五世孫意如、意如傳九世篆,屬博陵房。

根據《清河文史輯覽》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