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複習無方法、無重點?速度收藏史上最全、最權威考研政治講義

政治複習無方法、無重點?速度收藏史上最全、最權威考研政治講義

昨天,分享了考研政治答題模板,反響強烈,不少同學要求繼續“放大招”。那就繼續吧,今天分享學霸師姐結合複習班、專家授課、大綱及真題,整理歸納的詳細講義。講義清晰明瞭、重點突出,為你在考研政治備考中提升複習效率、輕鬆獲得高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要點精述

第一單元唯物論(選擇題)

1。哲學的科學內涵。

(1)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理論性質)

(2)哲學是關於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一切哲學)

(3)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4)哲學屬於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由於哲學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所以在階級社會有階級性 意識屬性)

(以上是所有哲學的共性)(注意馬哲與非馬哲的區別)

2。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的關係。

(1)二者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體、指導和被指導的關係 。

(2)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沒有離開具體科學純粹抽象的哲學。

(3)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為各門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各門具體科學必須以哲學為指導。

3。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性。

(1)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間的關係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方法論 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2)沒有和世界觀相脫離、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論;也沒有不具備方法論意義的純粹的 世界觀。

(3)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一般來說,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世界觀 和方法論是一致的。

4。哲學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質)[這兩種表述只有在這個情況下才相等]的關係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本原的問題,它是劃分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唯一標準。②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思維能否認識或能否徹底認識世界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在認識論上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是恩格斯提出的) 康德、休謨(不可知論的代表)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它的解決制約著第二方面如何解決。第二方面的解決也影響著第一方面。

辯證唯物主義可知論是真正徹底的可知論(實踐

...................................................................

33、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的含義。(選擇 原理背誦)

(1)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事物、現象具有共同的本質或共同的本原是物質。

(2)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事物、現象是物質的不同表現形式。

(3)意識、精神現象也是物質的產物和特殊表現。

(4)人類社會也統一於物質,也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一部分。

(5)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是無數物質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物質統一體。

(6)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辯證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


第二單元 辯證法(重要章節)

36、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37、聯繫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單選)

(1)聯繫是指事物間、現象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係。

(2)聯繫的客觀性是指,聯繫是客觀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堅持聯繫的客觀性是把普遍聯繫的原理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之上。

(3)聯繫的普遍性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世界上每一事物、現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圍的其它事物、現象有某種聯繫或關係。第二,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第三,每一事物和現象都是整個世界普遍聯繫之網上的一個環節,每一事物通過自身體現出聯繫的普遍性。

(4)聯繫是相互區別的具體事物、現象之間的聯繫。

(5)事物之間的聯繫是以承認事物之間的確定界限為前提的。

40.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

(分析題)

(1)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所謂過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一切事物都處在發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中,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都要在歷史上滅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恆地存在。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

(3)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發展是過程的思想,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則,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

60、可能和現實的辯證關係。(可能性:選擇)

(1)可能性和現實性是對立的。表現在:①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現實性是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②可能性是潛在的尚未實現的東西;現實性則是已經實現了的可能性。

(2)理解可能性區分幾種情況:

①要分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可能性,是指在現實事物中有內在根據,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變成現實的趨勢。不可能性,是指在現實事物中沒有任何根據,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變成現實的事情。

②要分清現實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現實可能性是指具備了充分的根據和必要條件,目前就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指雖有一定根據,但尚不具備必要條件,當前無法實現的可能性。

⑨要分清在多種可能性中,依照對人是否有利標準劃分好的可能性和壞的可能性。

④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

(3)可能性和現實性是相互依賴、相互轉化的。(大題)

①可能性和現實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現實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人的活動)

...................................................................


第三單元 認識論(大題最多的一章)

61、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

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一條是“從物到感覺、思想”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即唯物論的反映論;一條是“從感覺、思想到物”的唯心主義認識路線,即唯心論的先驗論

62、唯物論的反映論(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論的先驗論(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對立。

(1)唯物論的反映論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認識路線,認為人的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一切唯物論在認識論上都堅持反映論。

(2)唯心主義先驗論是從感覺、思想到物的認識路線,認為人的認識是先於本質、先於經驗、先於實踐的,否認人的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一切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都是先驗論。

63、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能動反映論)和舊唯物主義反映論(機械反映論)的區別。(選擇

(1)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舊唯物主義的反映論都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認識路線,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2)兩種反映論又有根本不同。第一,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把科學的實踐觀引進認識論,認為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舊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否認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把認識看作是主體對客體消極、被動的反映。第二,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把辯證法引入認識論,科學地說明了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而舊唯物主義反映論不懂認識的辯證法,否定認識的辯證過程,認為認識是一次完成的。

(3)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舊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是消極、被動、直觀的反映論。

...................................................................


第四單元 歷史觀(較重點章、易考大題)

88、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社會和自然的關係

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包括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三個方面。它們都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地理環境,人口因素是社會歷史的自然前提,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歷史前提,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

129、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新增)

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實現了社會關係的根本性變革,為人的全面發展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2)社會主義實踐表明,要保持社會主義強大的生命力,要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的不同發展階段都要追求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所決定的。

(3)由於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是,沒有起點就沒有終點,這個起點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通過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實現黨的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

...................................................................


講義附錄還有更多模擬題、辨析題、易錯題等詳細內容,關注私信領取完整電子打印版。

政治複習無方法、無重點?速度收藏史上最全、最權威考研政治講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