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了解一下~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來源:《定安故事》中的文章《那古牆那老街》,攝影:吳建華、韓保獻、黃祥、程守滿

定安的縣城——定城鎮

古稱定陽古城

她歷經明、清、民國

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直都是定安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她不僅仍遺存眾多文物古蹟

解元坊、亞元坊、清潭亭

見龍塔、縣官衙、文廟

明照閣、王映鬥故居

百年老街騎樓等歷史遺蹟

更有新建設的塔嶺新區

丹桂公園等現代建設

如今的定城面積不斷擴大

老城區風亭月榭,古牆斑駁

南渡江如銀蛇飛舞,蜿蜒向前

新城區風和日麗,高樓林立

東線高速公路如輕軌快車,奔馳前進。

2008年,定城鎮被評為全國曆史文化名鎮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城市的拓展、擴建,似乎都在唱著同一道歌,那就是以犧牲舊城為代價的拆建,誠然,城市的現代化是一種進步,但古城的拆除改造無疑又是在破壞歷史,當歷史與現實發生碰撞時,人們義無反顧選擇了破舊立新,於是,許多古城牆老街道便慘遭破壞,能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定安古城同樣遭此厄運,只是由於自然條件的制約,苟且存下一段,但就是這麼一段已是海南保存最完整的古牆了。你若真想一睹海南古城古風貌,還真得非來定安不可。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定安古城牆現在存下的是北段與西段,之所以能保存下來,是因為北段面臨著南渡江,拆了沒意義,拓展不了城區,甚至會造成洪水沖刷塌方的危險,西段則是因為城裡城外存在著兩米的落差,不便拆除。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因素,這兩段古牆逃脫了厄運得以保存下來。

古城牆採有長方形巨石砌就,這種石頭採自金雞嶺的花崗岩,每塊都經過工匠打磨成光滑平整的面,砌牆工藝是“內外橫鋪而縱壓其上,犬牙相制,上下相承”。石塊與石塊之間用三合土加固密縫,三合土是採用一種粘性高的白色土,加煮熟的糯米加糖混伴在一起舂制而成,當年沒水泥,但用三合土砌牆比水泥還堅固。但是,歷經歲月和風雨的侵蝕,外牆的三合土幾乎已剝落殆盡,牆體露出一道道的口子,許多口子長出雜草荊蔓,有的甚至長出小樹,在外力的作用下,有些牆體已出現外凸傾斜,如不採取保護措施,若干年後,我們也許就看不到這堵古牆了。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古城牆始建於明正德八年(1513年),至今已跨進500年,可喜的是正好他500歲那年,被列入省級保護文物。

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即1369年,南建州被廢除恢復定安縣,官衙遷至定陽即現定城,新縣衙迎來了第一任知縣吳至善,吳至善是一位好官,他不急於建縣衙,卻租借民宅辦公,把有限的資金全都投入了辦學宮建學校上,故而,當時縣城只設木柵,沒有城牆。

築城鑿池,保民固國也。明成化二年(1466年),廣東巡撫都御史韓雍親自到定安考察勘察,準備開鑿城池,但回去一算經費過大,只好作罷。

正德八年(1513年),瓊州知府委派知縣羅昌開始創築城池,為了管好經費節約開支,羅昌躬身親為,用了六年時間工程終告竣工,沒有向農民攤派一分錢賦稅。羅昌因而受到定安人的稱頌,祀入名宦。

定城古牆周圍593丈,高1.4丈,厚1.6丈,垛堞1193個,開東、南、西三門,各建樓其上。定安自此有了一座較為完整堅固的城池,定城四周皆為平坦開闊的田野,平地起高丘,誠盛地也。定城縣衙就設在這塊高丘的最高點上,正枕龍脈,前對文峰,好山好水孕人才,自此,定安縣文運大開,經濟發達,社會進步,為古時瓊州的一方樂土。

隆慶六年(1572年)二月的一天,一批日本海寇從澄邁登陸,一路燒殺劫掠,直奔定安而來,夜間至定城,守城兵卒堵住城門,全城戒嚴,日寇企圖登牆進城,被一一擊退,進而轉為圍城,想困死城裡的官民,這樣相持了10多天,城裡糧食告急,人心惶惶,鄉紳黃瑛,大底村人,這時挺身而出,打開自家糧庫賑濟居民,舉人程大慶,定城人,以教書為業,這時也散盡家財,向兵卒發話,砍死一名日寇,賞銀五十兩,此舉大大鼓起兵卒的勇氣,他們在典史施可才的率領下,操起巨斧,打開城門,衝向日寇,猝不及防的日寇倉惶應戰,結果是丟下幾十顆首級後,逃過南渡江,惱羞成怒的日寇把博通村洗劫一空放上一把火,才順著南渡江逃上大海。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經過這次劫難,大家慶幸有城牆真好,終於保住了自己的家財。於是,富戶人家就醞釀應該加固加高城牆,他們推舉鄉紳李楊泰、孫一驥向知縣謝應元提出倡議,謝應元也深有同感,馬上向上級報告,上級批曰:“可”。當年五月,就立馬籌資金,請工匠,備材料,正要動工之際,謝應元調走,工程只好叫停。直至萬曆三年正月(1575年),新任知縣張文獻才到位,工程接著動工。張文獻從家鄉帶來的一位隨從參與過築城很有經驗,他告訴張文獻:基礎一定要打牢,先挖出五尺深的地基,用巨竹塹底埋住,再用亂石舂實填平然後砌牆,牆可不加高但要加厚,牆上設二十間窩鋪以便士兵值班巡邏,三座城門要加蓋三座城樓以便瞭望呼應。城外挖濠池以阻敵攀牆。張文獻採用他的建議,親自置理,日夜操勞,僅用了一年五個月就大功告成。張文獻與往任知縣羅昌一樣:“民不加賦,人不告勞,官法不煩,群情大洽”。

定城古城經過這一次加固擴建,更為牢固更為完善了,尤其是防禦功能大為提高。

這防禦功能在幾十年後得到驗證。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清兵入主中原,在此朝代更替之際,海南天下大亂。騷亂源自臨高,臨高縣城失守後,澄邁匪起兵呼應,他們一路焚劫鄉村,直指定安。定安賊首吳偕、陳有授、謝九霄、張宏憲、吳天運、郭子傑、梁家玉一時同叛,集黨數百,劫殺鄉村。他們又串通黎賊符元豪、黎雷等人,大張聲勢,揚言攻城,九月二十八日,他們會集在一起,有幾千人,把定城團團圍住。當時,定安知縣由會同知縣王廷遴兼任,為守城他日夜操勞,不幸猝死。訓導陳天貺護印率兵抵抗,他們用銃箭擊傷擊斃賊兵無數,賊匪見攻城無望,第二天只好撤兵解圍。幾千人圍攻一座小城拿不下,足見其固若金湯。

固若金湯當然是人而不是一堵牆。明順治四年,大清兵入瓊,瓊守官兵悉數投降歸順。一些讀書人自稱守骨氣,不願接受異族統治,便糾集兵勇起兵抗清,其中最有名的是吳履泰,吳履泰被鎮壓,兩年後即1650年,以貢生許宗孔(瓊山蒼原人,與定安隔江相望)為首,糾集林沖霄、蔡從龍和定安的黃和聲、黃夢聲等人,再聯繫臨高賊首李花臉、馬蹬根,南岐峒黎首王瑞應,假借抗清起義,卻大肆擄掠鄉村。八月二十八日深夜,定城內奸程九娘和謝九作為內應,打開城門,賊兵攻入定城,“殺擄甚慘,大索富豪”。這是定城第一次遭到洗劫,也是最慘重的一次。雖然以後還有知縣棄城而逃,城池失守的故事,但他們只是打劫官家和富戶,沒有傷及百姓。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定城古牆再來一次大修。這就是保存至現在的古城牆了。

1954年,定安縣制訂長遠城市擴建規劃,東門段南門段城牆相繼被拆除。1958年,在東門外建起一條長500米寬32米的水泥街道,因其在“大躍進”年代建成,故而起名“躍進路”(現改為人民路)。躍進路的建成標誌著鞏固封建政權的定城古城池土崩瓦解。

有城就有街,古定城有四條街,街不長,縱橫也就一公里,城不大,居民也就1000來戶。因古城牆開有東南西北四個門,故而街道分別稱為東門街、西門街、南門街、北門街。現在街道尚存,只是原來的青石板路已改成水泥路,古韻喪失不少,但尚存一些古建築依稀可見當年的風采。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古民居大致分為兩種風格,一種是明清風格磚瓦房,懸山式頂,留有走廊供行人通行。另一種是南洋風格騎樓,樓高以二層居多,也有三層但不多,這是民國時期的建築,主要集中在西門街。西門街是古定安縣衙所在地,是最繁華的一條街道,古時的集市貿易就集中在這裡。民國時在東門街建街市廊(即農貿市場),商業中心向東移,建國後,由於商品貿易繁榮,南門街也成了一條商業街道,唯有北門街始終沒有商業活動,是單純的住居街道。

城裡居民以周邊村莊富戶人家或官家居多,他們有錢在城裡購置地產房產;另一類是商賈人家,為了生意方便在城裡購地蓋房;還有一類是讀書人或外來移民。城裡居民不象農村以某一氏族為主的家族群居,他們不以血脈而是以經濟利益維繫著彼此的聯繫,故而人情世情淡如水。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城裡居民大多以經營買賣為生,他們憑藉自家房子臨街的優勢,經營生產生活用品,手工藝品,土特產品或飲食業,也有來料加工的手工作坊或食品加工作坊。反正他們都各有各的活法,實在沒方法就幫人打工賺點小錢也能活下來,城外西邊就有十多座磚瓦窯,挑土劈柴搬磚拆瓦,活多的是,只要你不嫌苦嫌累嫌髒,就不會餓肚子。解放後,定安辦起炮竹廠,這是定安的品牌企業,“定安炮響遍瓊島”是海南人對它的評價,產品供應全島甚至廣東的一些地區,產量很大,但制炮工序很多,工廠不可能招錄那麼多工人完成所有工序,於是,就把一部份工序下放給民間,如搓炮引、打炮眼、扎炮聯等,定城許多居民便把這活兒領回家,利用工餘時間去做。上世紀六七八十年代,只要你走在定城街上,準能看到一家家的居民房裡有人在操作這些工序,特別是打炮眼的“嗶嗶叭叭”敲擊聲,簡直就是一道風景,定城韻律。改革開放後,磚瓦窯因汙染環境被全都叫停拆掉,炮竹廠因引進機械流水線作業不需民間勞作。但新的企業新的產業不斷湧起,居民的就業門路更多了,創業機會更多了,他們一樣活得滋潤活得灑脫,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搶他們的飯碗,但坐擁城裡人的他們總有他們的優勢,總有他們的活法,老街人家並沒有感到生活的威脅,反而活得更休閒更自在。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老街人家的生活心態如何?

且看定安作家王奼的描寫:

“老街上世世代代的居民喜歡守著這般的美景和家園,過著一種塵煙不染與世無爭的生活,古老的生活方式,淡定從容的心態,總是讓很多奔波在路上的人心生妒意。老街以寬厚包容的胸懷,接納著南來北往的客人,絲毫不會責怪他們匆忙的腳步踏破了小鎮的寧靜,慈眉善眼地看著他們在這裡聚散離合,看著他們在這裡停留長駐,讓他們在夢裡含笑之間,常以深情的回眸,凝視這座寧靜安適如家院的古老小鎮。”

那古牆那老街,不老的記憶。

定陽古城,定安最早的城市記憶!她的故事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