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楊曉軍獲得國電電力2017年煤質檢驗人員調考採製項目第一名。”當與會的國電電力領導宣佈完調考成績後,我這顆懸了多天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得到需要參加國電電力煤質調考的通知時我已在趕往南京的高鐵上,此行本來是參加國電集團燃料技術監督會的,但我“很幸運”的被國電燃化部抽中參加考試。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接到任務後,我心裡思緒萬千,喜憂參半。喜的是:難得有這麼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可供自己盡情發揮,取得好成績為企業增光、為自己添彩。憂的是:作為一名採製化專責,成績好是應該的、必須的,可考不好怎麼面對領導的信任、同事的支持?何況這還是一場無準備之戰,沒有考前的理論複習,沒有實操的強化訓練,我甚至連本國標彙編的書籍都沒帶。

壓力大,壓歷山大……可轉念一想,與其給自己壓力,何不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呢?我每日的工作就是監督、指導煤場中心採製化操作符合國家標準。那些採製樣方法、操作流程、公式定理按照自己的理解早已暗記於心了,只要再重新溫習一下標準流程,我想成績應該不會太差。

最初煤場管理在我的印象中是:煤場不虧煤,發電指標、數據正常,不發生重大事故。然而,面對國電集團2012年燃煤採製化評價提出的35條整改建議時,我一下愣住了。“制樣破碎縮分設備沒有進行精密度核驗和偏倚試驗”“破碎機未做定期篩分試驗,不符合GB474-2008第8條的要求”“缺少採制樣作業指導書以及多種原始記錄”……許多名詞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不服輸的我立即重新學習燃料國標,認真理解裡面的內容,實在弄不懂了就通過電話、QQ、微信各種通訊手段向南京煤檢中心的老師請教,並主動尋找和創造各種去煤檢中心學習、考證、培訓的機會。通過努力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燃煤採製化的基礎知識,併為大同二廠(公司)重新修編了《煤場採製化管理制度》《煤場存查樣管理制度》等規範型制度,編制了十餘種採製化原始記錄。

2014年,大同二廠(公司)開始進行燃料智能化建設,作為項目組成員,我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對新建的採樣機、全自動制樣機、人工制樣間、化驗室提出了專業意見和建議。

面對智能化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自己吃不準就從書裡面找答案,許多同事看到我在辦公室翻著一本厚厚的國標時,都會調侃幾句,“呦,這是要當勞模的節奏吧。”,“哎呀,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面對這樣的調侃,我總是會心一笑,心想懂的更多些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調考成績的取得便是對我多年努力學習,知識積累的回報。但我深知紅紅的獲獎證書不僅僅是榮譽,更包含著滿滿的責任,也將時刻激勵、鞭策著我努力工作,報效企業!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文:楊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