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學霸!從霍普金斯走出來的華裔防癌抗衰老專家

1871年春天,一位名叫威廉·奧斯勒的年輕醫科學生拿起了手邊的一本書,看到了對他的前途有著很大影響的一句話——“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而要去做手邊清楚的事。”正是這句話使這位醫科學生成為當時最著名的醫學家,並創建了聞名全球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在過去將近一個半世紀的今天,就在同一所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一個華人名字因為在防癌抗衰老方面做出的重大發現而在業內走紅。張春雨,這張華人面孔讓那些被癌症的恐懼所支配的人看到了希望。他領導的團隊通過對腫瘤抑制基因RhoB的表達和功能研究,在蛋白水平證明其在維護呼吸系統正常形態和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首次發現一種新型的RhoB轉錄激活機制及其相關信號通路,進而利用相應植物營養小分子在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中恢復兼具抑制癌症和延緩衰老作用的關鍵腫瘤抑制基因的表達和功能。因此,其研究成果直接靶向癌症和衰老,挑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當今世界性難題,劍指癌變與老化的共同發生機制,以期防癌抗衰一箭雙鵰。

這才是學霸!從霍普金斯走出來的華裔防癌抗衰老專家

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綜合癌症中心肺癌和衰老項目首席科學家張春雨博士

學霸?並非有心之舉

對於張春雨而言,攻克癌症是他在年輕時代就立下的志願。正如威廉·奧斯勒在茫然時看到的那句話一樣,從清楚的事情開始,學習生物學、研究癌症是18歲的張春雨最清楚不過的一件事。

在18歲高考那年,張春雨的養父因罹患肺癌並最終去世的突然變故讓張春雨毅然決然地報考了北京師範大學的生物學專業,開始了他探索人類生老病死的旅程。用當下流行的說法,張春雨屬於天生“學霸”級人物,而他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可以清楚地印證這一點。

張春雨隨後在中國科大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取得優異成績,並在中科院動物所研究課題中期評審中表現突出,被推薦碩博連讀,提前一年完成研究課題,獲得多項獎勵,並同時受到來自美國兩所頂尖機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後研究邀請。因此,張春雨還沒來得及參加博士學位畢業典禮就又遠渡重洋,前往耶魯大學師從謝爾曼·韋斯曼院士攻讀博士後,參與分子醫學Boyer中心分子腫瘤和發育項目。張博士先後就職於哈佛醫學院和哈佛醫學研究所、國立癌症研究所、洛夫勒斯呼吸研究所等美國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並最終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成為悉尼·金梅爾綜合癌症中心肺癌和衰老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創了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先河,其醫學院則被視為現代醫學的聖地。

“我無意成為什麼學霸,只是被生命的奧秘所吸引,為什麼胚胎的發育與著床和腫瘤的生長與轉移如此相似,結果卻截然不同?一個是生命的開始,一個卻是人生的結束!為什麼細胞的長生不老卻成了個體死亡的前兆?為什麼細胞衰老是腫瘤抑制機制但又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看到中國菸民的日益壯大和不斷攀升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我無法忘記身患支氣管炎和哮喘多年並最終死於肺癌的養父。作為重度吸菸者,他臨終教誨我‘永遠不要吸菸!’。我希望在癌症研究上有所成就,對解救病患痛苦有所作為。”張春雨說。

抗擊癌症! 這是畢生的事業

關於學霸身份,張春雨覺得自己並非人們心目中刻苦學習的類型,屬於興趣驅動、快樂學習型,不具普遍性,以後有機會再詳談。而說到癌症研究,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雖然癌症被稱為死亡之症,但並非不可預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癌症的風險逐年上升。抗擊癌症宛如在時間長河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年齡的增加,人類身體機能的衰退,再加上外在的各種因素,這促使癌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通過多年來在“生命時鐘”端粒及端粒酶,Werner早衰蛋白與DNA聚合酶,核編碼線粒體長壽突變蛋白,老化過程中慢性炎症、肥胖和癌變生物標記物FAT10,免疫調節因子基因表達和組織定位,癌症與衰老關鍵信號通路PI3K/Akt/mTOR及其抑制劑,肺癌發生過程中基因表達改變與化療抗性和預後生存,香菸提取物對氣道上皮細胞的DNA損傷,NOXA對肺部炎症緩解的分子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張春雨帶領的團隊終於在預防癌症和延緩衰老方面實現了突破。

“簡單地說,我們首次確定了一種轉錄激活腫瘤抑制基因RhoB的全新機制,並據此找到一些新的抗癌小分子。其中一個小分子在肺癌、腦瘤和橫紋肌肉瘤等多種癌細胞中始終高效誘導腫瘤抑制基因RhoB的蛋白表達,抑制癌細胞增殖、遷移並誘導其凋亡,而沒有過度的細胞毒性。我們進一步證明在正常細胞中強化通常在癌細胞中缺失或突變的另一重要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表達,可以通過同樣的分子機制增加RhoB的蛋白水平。另外,我們不僅在癌症細胞而且在正常細胞中都找到了安全有效的方法,恢復在癌變和老化過程中不斷被表觀遺傳學下調但功能正常的RhoB的蛋白水平。因此,我們的目標是重建內源性的RhoB以消除惡性細胞,同時保護正常細胞、修復DNA和穩定基因組,並希望最終實現抑制癌症和延長健康壽命的雙重效果。”張春雨說。

多年來,張春雨博士已先後在國際頂級期刊及核心專業雜誌發表近30篇論文,包括《自然》旗下《粘膜免疫學》和自然出版集團《細胞死亡與疾病》,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癌症研究》、《臨床癌症研究》和《分子癌症治療》,《美國科學院院刊》,《基因組學》,《科學通報》以及《細胞》等,累計影響因子128,引用次數達1600。他申請和參與了中國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攀登計劃、耶魯、哈佛、NCI/NIH、LRRI、以及霍普金斯的眾多研究項目。

關於未來,張春雨直言道:“我只想在癌症研究上能夠不斷進步,讓更多的人健康長壽,不再遭受我養父曾經的那份痛苦,這是我畢生的追求和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