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阿里、京東、每日優鮮等的超市快送競爭格局!

美團、阿里、京東、每日優鮮等的超市快送競爭格局!

外賣市場,已經形成餓了麼與美團外賣雙雄稱霸的格局,兩者都已經開通商超頻道,而且都把超市頻道放到首頁獨立入口黃金位置,消費者在外賣APP下單,配送員會到入駐外賣平臺的超市取貨,送貨上門。

本文通過分析美團外賣,聊聊外賣平臺商超頻道的現狀和未來,通過本文,還能看到超市快送市場的整體格局。

美團外賣的定位已經是“送啥都快”,並不強調外賣屬性,美團外賣APP上可以看到商家的月銷訂單數,筆者分別在4個地點查看附近3公里商超和生鮮商家的訂單數量,上海市區某位置的訂單數量是18036單重慶南坪某位置的訂單數量是27263單

杭州濱江區某位置的訂單數量是14266單福州五四路某位置的訂單數量是14744單

美團外賣商超頻道超市訂單多於生鮮訂單,根據以上4個網點調研的訂單數,半徑3公里區域,月總單量大概在2萬單左右,每天單量在300到800單之間。

美團外賣為什麼要開通商超頻道,原因如下:

1. 價值

快送平臺,未來有較大機會成為最大購物入口,其體量甚至超過淘寶+天貓。消費者永遠追求更實惠、更便利的購物渠道,超市快送目前普遍能做到1小時內送達,已經具備便利的競爭力,

未來,一旦自動駕駛和無人機用於訂單配送,超市快送會同時具備便利和實惠的2大競爭力。

未來,快送平臺有望在便利和實惠方面超過目前主流的購物渠道,包含便利店、超市、菜市場、電商平臺快送平臺可能代替目前的主流購物渠道成為未來最主流的購物渠道。由於快送平臺有高頻特性,購物的定位可以擴展到大部分品類,所以,快送平臺甚至有可能成為前所未見的“購物”平臺,全方面滿足全場景全品類購物需求。

快送平臺具有巨大潛在價值,是餓了麼與美團外賣開通商超頻道的根本原因,目前外賣日均訂單數超過千萬單,但外賣筆單價太低,品類不宜擴展,而商超快消領域,不但筆單價能提高,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規模,能擴展更多品類。

2. 基礎

外賣平臺經營商超商品,幾乎順理成章,其優勢點如下

需要外賣的用戶,他們更能接受送貨上門的購物方式,他們更懶,不喜歡為了用餐和購物外出,外賣平臺比較容易把這類用戶發現成超市快送用戶。

外賣平臺有很多配送員,配送員的工作效率與單量規模有關,商超頻道開通,有助於提高訂單規模,提高配送員效率,商超頻道的訂單,相對外賣而言集中度低一些,所以對配送員的調配也相對靈活。

外賣與商超可以相互引流,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商超入駐外賣平臺,會在入駐超市門店有廣告地推,發展的顧客也可能成為外賣的用戶。

外賣與商超具有相似點,就是快速送貨,比較容易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統一定位印象,像京東到家這樣只做超市快送,不做外賣,其用戶覆蓋度會較低。

外賣和超市快送都是高頻消費,兩者之和會有更高的使用頻率,對於APP而言,高頻十分重要,決定用戶是否會保留APP,而且在高頻吃低頻的效應下,有統一定位印象的APP更容易成為超級APP。

美團外賣的商超之路

美團外賣表面上的競爭對手是餓了麼,但它要承擔的主要壓力來自阿里旗下的新零售板塊,主要是“餓了麼+盒馬”

阿里巴巴16年提出新零售後,新零售真成為阿里核心戰略目標,用224億港元拿下大潤發,用94億美金收購餓了麼,接下來,阿里一定會投入大資源與美團外賣競爭,而美團外賣和出行還在虧損,最近美團用27億美金收購摩拜消耗大量資金儲備,從資金資源來看,美團並沒有優勢。

從用戶流量來看,阿里巴巴新零售板塊也有優勢,

支付寶、淘寶、優酷、UC、微博、釘釘等阿里系APP幾乎覆蓋了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阿里可能把這些流量引入新零售板塊。

還有,阿里巴巴擁有盒馬鮮生和淘鮮達,筆者在前文《自營快送PK平臺快送》中分析過,超市快送用C2C的模式很難經營好。

多家超市入駐平臺,不如一家超市具有齊全的商品,良好的購物體驗,傳統超市入駐外賣平臺,很難解決庫存不準,揀貨效率低,商品質量和售後難保證等問題,很難有單店規模優勢,為什麼盒馬鮮生的線上訂單能超過線下,訂單量比其它超市快送模式高一個數量級,這和盒馬鮮生以線上訂單為中心,重構供應鏈,系統,流程等相關。

目前來看,盒馬鮮生新業態超市模式是生鮮電商的最優解,因此,美團也開建了小象生鮮(前掌魚生鮮)

,目前正在常州、蘇州等城市拓展。

團購和外賣依靠地推和燒錢能力,強調的是單點突破,而新業態超市系統工程,涉及電倉、供應鏈、線上線下運營等複雜組合。如果說團購外賣是青蛙補食,是看準目標主動出擊,一擊必殺,那麼新業態超市就是蜘蛛結網,是用一個複雜的網絡吸引用戶,留存用戶,對於美團而言,如何做好小象生鮮,如何與先行者盒馬競爭,是一個挑戰。

超市快送的競爭格局

筆者認為,從格局+潛力方面排序,在超市快送領域,阿里新零售板塊強於美團,這兩者又強於京東,然後是每日優鮮、多點、永輝生活APP等小眾平臺。

阿里是唯一一個擁有成熟外賣平臺和規模化新業態超市系統的企業,盒馬鮮生+餓了麼+淘鮮達+天貓一小時達

,這四者的結合,充滿了想象空間,盒馬鮮生對應超市快送模式,餓了麼對應外賣模式,淘鮮達對應傳統超市門店改造模式,做對模式走對路是成功的最重要基礎

美團的外賣平臺比較強,但在新業態超市方面相對起步較晚。外賣平臺的優勢是單量多用戶多,餓了麼與美團外賣的日均單量已經超過千萬單,如果新業態超市要達到千萬單,需要開2000家門店,且每店每天線上平均單量超過5000單。目前超市快送雖然總單量少,但增長快,具有更強的購物屬性和擴展屬性,如果只守在外賣領域,未來用戶很可能流失。

這裡也分析下美團為什麼要進入打車領域,並且收購摩拜,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摩拜用戶與打車用戶質量較高,能與美團主業務用戶切合,使用美團APP下單外賣的比使用美團外賣APP的用戶多,美團希望整合更多業務,使美團APP更高頻的使用,對於APP而言,覆蓋和高頻具有重要意義。

京東擁有京東到家+7fresh,京東到家弱於餓了麼和美團外賣,7fresh還處於跑通模式階段,也弱於盒馬鮮生,所以

京東已經在超市快送領域相對落後

每日優鮮起步階段依靠滿99減80營銷吸引了大量流量,融資超過60億元,現在已經放棄用券價營銷,希望靠無人貨架和會員制吸引流量,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每日優鮮可能面臨流量難題。

永輝生活APP和多點,他們的價值點在改造傳統超市門店,這條路已經很多玩家嘗試過很多方式,從經營效果看,要突破比較困難,但這條道路,還是應該持續關注,也許方法得當,能夠走通突圍。

總結

外賣平臺具有重要價值,目前的外賣體量已經較大,美團在這方面有較強競爭力,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擁有盒馬鮮生和餓了麼的阿里新零售板塊,小象生鮮的成敗很大程度影響美團的未來。美團王興19年

美團要大規模應用無人車送貨,筆者認為無人車送貨真正應用,還有5年時間窗口,這個期間超市快送領域,新業態超市跑馬圈地是最大看點。

對於美團外賣來說,需要關注的問題包含超市快送的最佳模式是什麼,平臺模式的瓶頸在哪裡,傳統超市深度改造是否能成功,無人送貨真正普及後,商業模式如何發展,美團是否真能抓住無人送貨機會。

筆者認為,無人送貨不僅僅是送貨,而是整個商業模式的重構,在無人送貨背景下,甚至餐飲也未必會是現在的C2C模式,因為外賣的增加,現在的餐飲店未必能承載這麼多訂單,也許未來的餐飲外賣是集中的,而非分散的,所以,對美團外賣而言,大戰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