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如何精準發力 湖南發布首篇民意調查報告

“鄉村振興”如何精準發力 湖南發佈首篇民意調查報告

湖南“鄉村振興”如何精準發力

——省統計局發佈“鄉村振興”百村萬戶民意調查報告之一

通訊員 彭鐵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了解我省農村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鄉村振興”的所思所盼、意見建議,省統計局民意調查中心近期在全省開展了“鄉村振興”百村萬戶民意調查,對26個縣(市)104個鄉鎮416個村的832名村幹部和10400戶農村居民進行入戶面訪。

調查中,農村幹群對當前鄉村生活進行了評價,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重點提出自己的願望,並對我省如何進一步推進這一戰略提出建議。7月2日,省統計局據此發佈了首篇民意調查報告。

盼進一步改善基礎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得到極大改善,調查中,超過80%的農村居民對這兩方面總體“滿意”和“比較滿意”。

但具體到細項,居民認為仍有可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在基礎設施方面,農村居民們最不滿意道路交通情況,高達46.3%的受訪者認為“道路不整齊、路況差、檔次低”;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農田水利設施、汙水處理設施需要改善;還有部分受訪者表示,飲用水設施、環保設施、網絡設施、電力設施、燃氣設施等方面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在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方面,約50%的農村居民對公共照明設施表示不滿意,垃圾處理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教育設施和購物設施等也遭到較多“吐槽”。

對於自己生活的環境,96%的農村居民評價生活的生態環境“好”和“比較好”,但認為農村汙染問題要引起重視,其中,64.8%的村民認為存在“生活垃圾汙染”,47.0%的村民認為存在“農藥汙染”,27.4%的村民認為存在“飲用水汙染”,20.3%的村民認為存在“土壤汙染”,11.4%的村民認為存在“空氣汙染”,10.8%的村民認為存在“工業汙染”。

調查結果顯示,我省鄉村幹群迫切希望,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

農民心中“鄉村振興”重點首要為產業興旺

盼編制村級規劃防止千村一面

在民意調查中,100%的村幹部、98.9%的村民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很有必要,但對“鄉村振興”的重點各持己見。

“鄉村振興”戰略包含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個方面。

受訪村幹部和村民認為重點首先是“產業興旺”(41.9%的村幹部和34.9%的村民選擇),其次是“生活富裕”(20%的村幹部和34%的村民選擇),再次是“生態宜居”(19.1%的村幹部和13.1%的村民選擇)。

強調“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重點的鄉村幹群,大部分建議全力發展農業(大農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希望政府幫助建立打通市場的渠道,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

認為鄉村振興重點應該是“生活富裕”的鄉村幹群,希望政府更多關注就業、保障收入、完善社會保障特別是提高農村醫療、養老標準等。

選擇“生態宜居”作為鄉村振興重點的鄉村幹群,建議主要是“提高農村道路等級標準”,其次是“整理環境衛生,治理髒亂差”,再次是“房前屋後綠化美化”“住宅建設位置統一規劃”“植樹造林增加綠化”等。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鄉村幹群認為,要編制村級“鄉村振興”規劃,確定村級具體工作目標,針對鄉村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詳細規劃基礎設施配置、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方向、環境衛生整治,建立長效機制,做到既全面均衡發展,又各具地方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92.3%的村幹部、71.2%的村民“有信心”

盼調動村民積極性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享受發展成果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省農村居民對當地政府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是否有信心?

92.3%的村幹部、71.2%的村民表示“有”;7.4%的村幹部、26.0%的村民表示“有一些”。

調查發現,我省農村廣大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前景充滿信心,同時不可避免內心存在一些憂慮:談及“鄉村振興”戰略在我省實施的難點,九成村幹部和八成村民認為面臨“資金不足”;超過六成村幹部和近六成村民認為可能“缺乏科技人才”;還有相當一部分幹群提出,目前農民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常住人口老齡化嚴重,調動村民積極性難度大且利益難平衡,因此“怎樣吸引農村廣大群眾參與”也是一大難題。如果不能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最終必然出現政府熱、幹部急、村民看的局面。

相對於鄉村幹部,村民看待鄉村振興戰略更著眼於自身利益。在調查中,34.0%的村民擔心“形式主義,農民得不到實惠”;26.1%的村民擔心“上級政策落實不到位”;24.6%的村民擔心“一陣風,不能長期堅持”;15.2%的村民擔心“加重村民負擔”。

調查結果顯示,鄉村幹群普遍希望,我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特別要注意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凝聚各方力量參與,使村民成為“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參與者和貢獻者、也是成果享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