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在萬年曆、陀飛輪、三問這三大複雜功能中,陀飛輪是最酷的。更因為陀飛輪代表了機械錶技術的最高工藝,幾乎各大中高端腕錶品牌都會用陀飛輪來炫技。世界上的陀飛輪腕錶很多,但實話說,我覺得特別好看的陀飛輪腕錶並不多,寶璣5367 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之一)。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從外觀上看,這款寶璣5367超薄自動陀飛輪腕錶是在2017年巴塞爾推出的寶璣7147的基礎上加了一個陀飛輪裝置,7147正是我最喜歡的一款寶璣。其實7147推出的時候我就預料到以後難免會在上面添加複雜功能,因此我最擔心的是新的東西會破壞它原有的平衡,萬幸,5367的陀飛輪添加的恰到好處。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其實,現在想來,今年寶璣如果非要給去年推出的7147添加一個功能的話,最大的可能還真的就是陀飛輪。因為就在2018年6月26日,寶璣迎來了陀飛輪裝置專利誕辰217週年紀念日。1795年,被譽為“現代製表之父”的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髮明瞭陀飛輪,這個裝置的目的是校正地心引力對鐘錶機件造成的誤差。1801年6月26日,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獲官方機構頒授一款創新裝置的專利權。因此要論陀飛輪的血統純正的話,當屬寶璣。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寶璣先生一生共創作35枚陀飛輪時計,其中已知存留於世的不到10枚。西班牙波旁王朝唐·安東尼奧(Don Antonio)親王於1808年購入的No. 1188陀飛輪精準計時懷錶是品牌史上頂級時計傑作之一。這款懷錶將自2018年6月26日起進駐設立於寶璣蘇黎世精品店的寶璣博物館進行展出。此外,寶璣還珍藏著另外兩枚極具歷史意義的陀飛輪懷錶,分別為寶璣先生於1809年售出的No. 1176以及於1812年售出的No. 2567,其原始記錄一併貯存,記載下了每一步歷史創作的過程。上圖是No. 1176正面圖及其陀飛輪裝置細節圖。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全新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67超薄自動上鍊陀飛輪腕錶(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67)採用的白色大明火琺琅錶盤,藍鋼寶璣指針和黑色寶璣時標,再加上寶璣原創的傳統陀飛輪,正是最純粹的寶璣風格。在5367上,陀飛輪得以用最簡約的方式進行詮釋,正因其極簡,反而更能襯托陀飛輪機制的重要地位。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5367看似簡約,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這還是一枚超薄陀飛輪腕錶。42毫米的鉑金(另有玫瑰金型號)錶殼對應是隻有7.45毫米的錶殼厚度,但寶璣並沒有為了追求超薄而使用飛行陀飛輪,相反地,堅持寶璣原創的傳統陀飛輪樣式,並將之薄型化,固定陀飛輪的上、下橋板簡化為細長的一字形,且陀飛輪框架改為扁平式設計,並以輕量化的鈦金屬打造,陀飛輪的軸承以藍色尖晶石製作,與一般的紅寶石軸承有明顯的區別。此外,腕錶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細節,例如腕錶分鐘刻度的特色:五分鐘刻度為法式鳶尾花造型(Fleurs-de-Lis),每一刻鐘的刻度是鑽石菱形,而其他的分鐘刻度則為星形,這都是傳承自18世紀的早期設計。再例如寶璣為琺琅面上開的陀飛輪窗口做了金屬邊框,而這無疑增大了技術難度。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和極度簡約的表面不同的是,透過藍寶石水晶表背你能看到極盡精美的寶璣581機芯。該機芯振頻28,800次/小時(4赫茲),可提供長達80小時動力儲備,厚度僅有3毫米。機芯的橋板、發條盒與擺陀均經手工雕刻。擺陀則由鉑金製成,具備更大的慣性,並且置於外緣,不僅能讓人更清晰地觀賞機芯,還能確保機芯精巧纖薄。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67超薄自動上鍊陀飛輪腕錶不僅是我見過最美的陀飛輪(之一),而且包含了寶璣200多年來修煉的內功,無論是外觀、機芯、還是細節無一處不完美。腕錶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低調的奢華,絕對是收藏家級別的臻品。也因此,它157,600歐元(鉑金款,摺合人民幣約1,215,000元)、143,700歐元(玫瑰金款,摺合人民幣1,108,000元)的價格我竟然覺得很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