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軍「蠶食」的步步緊逼,根據地軍民向敵後展開全面攻勢

晉察冀邊區,是中共抗戰期間創建最早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它直接威脅北平、天津、張家口、太原、石家莊、保定、唐山等敵佔戰略要地及偽滿洲國,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為敵“掃蕩”的重點,敵我鬥爭甚為殘酷。根據地軍民在根據地大面積收縮,主力部隊傷亡較多,地方幹部損失較大的嚴重困難前,繼續堅持鬥爭。

面對日軍“蠶食”的步步緊逼,根據地軍民向敵後展開全面攻勢

晉察冀邊區

1942年9月11日,中共晉察冀分局和晉察冀軍區在聶榮臻主持下,在平山縣寨北村召開了邊區黨政軍高級幹部會議,軍區副司令員肖克在會上作軍事報告,指出當前華北各根據地面臨的困難是敵人“蠶食”政策的嚴重危害。為開展反“蠶食”鬥爭,會議確定了“以武裝鬥爭為核心,配合各種鬥爭,向敵後展開全面攻勢,變游擊區為根據地,敵佔區為游擊區,敵進我進,向敵後之敵後伸展”的方針。

面對日軍“蠶食”的步步緊逼,根據地軍民向敵後展開全面攻勢

日軍“蠶食”之後的村莊

明確提出“到敵後之敵後去”的口號。這次會議對扭轉晉察冀邊區對敵鬥爭的被動局面、恢復和發展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邊區各地軍民在黨政軍統一領導下,積極開展反“掃蕩”鬥爭。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北嶽區位於平漢、平綏、正太、同蒲四大鐵路之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該地區在日軍1941年的大規模“掃蕩”和1942年的全面“蠶食”後受到嚴重損失。1942年秋,根據地退縮了20華里,周圍敵碉堡增至1800餘個。

面對日軍“蠶食”的步步緊逼,根據地軍民向敵後展開全面攻勢

根據地軍民

是年9月以後,全區開展反“蠶食”鬥爭,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打破敵人的全面封鎖。1943年初,日軍為摧毀根據地領導機關,消滅八路軍主力部隊,在全面“蠶食”失敗後,改為實行對預定目標分進突擊的“躍進蠶食”戰術,以迂迴包抄向中心區壓縮包圍,或以夜間奔襲突入根據地中心的辦法,進犯北嶽抗日根據地。

4月18日至5月11日,敵集中12000餘人,對北嶽區進行分區“掃蕩”,八路軍以主力一部堅持內線分散遊擊,在對敵阻擊和側擊作戰中予敵較大殺傷;一部轉外線深入敵佔區,乘敵遠途奔襲,後方空虛之際,在敵深遠後方開展襲擊戰和交通破襲戰;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主力部隊,以地雷戰、麻雀戰連續打擊敵人,使敵人在根據地內難以立足。在這次歷時一個月的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共作戰200餘次,斃傷日偽軍1700餘名。敵軍在八路軍及地方武裝和民兵英勇打擊下,被迫撤退。其摧毀根據地指揮中樞的計劃失敗,事後日軍不得不承認“共軍的戰鬥意志極為堅強,只剩一兵一卒也要堅持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