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萬人空巷聽評書……

乘坐出租車時,師傅車內播放著劉蘭芳的評書,好傢伙!那熟悉的聲音,一下子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那年那月,萬人空巷聽評書……

時間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人們的文化生活少的可憐啊! 很多人家,連個收音機都沒有,鄉下人一般是,雞一叫人起床,雞上籠人上床。

公社所在地附近的村子,算是有福了,時不時的能看個電影,多少緩解了老百姓對文化生活的飢渴感。

不知道從哪天開始的,劉蘭芳的評芳風靡了鄉間,男女老幼,識字的不識字的,沒有不愛聽的。記得那時候,公社有高音喇叭,每天早中晚定時播放,或新聞,或歌曲。​​
那年那月,萬人空巷聽評書……

每天下午六點半,準時播放劉蘭芳的評書,播放最多的是《岳飛傳》和《楊家將》。劉蘭芳的評書結構緊湊新奇,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生動曲折。

劉蘭芳說起評書,口齒清晰,繪聲繪色,聲音高亢嘹亮,有一種鏗鏘起伏的聲韻美感。聽得大家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每天半個小時,就播一集,正聽的起勁呢,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沒了!

沒辦法,只有眼巴巴地等到第二天下午。種田人,哪裡有固定的時間,在固定的地點等著聽?於是,田間地頭,河溝池塘,房前屋後,灶間炕頭,就都成了聽評書的地點了。
那年那月,萬人空巷聽評書……

農忙的時候,大家都在田裡忙著農活。不到六點,就有人張望著公社方向的高音喇叭,翹首以盼了。高音喇叭一響,放下手裡的活,有人坐在田埂上,有人躺在樹下,有人乾脆就站在田裡,田野裡靜悄悄,只有劉蘭芳那字正腔圓的聲音在空中迴盪……

有時候,為了能聽上評書,有事外出的人,辦完事,緊趕慢趕地往回跑,生怕誤了當天的那一集。實在趕不回家,就在站在半道上聽,聽完了再回家。就有人去城裡買米,回來的路上,挑著擔子站了半個鐘頭,聽評書……

女人們正噼裡啪啦地燒著晚飯,評書時間一到,手裡的動作立馬溫柔起來,生怕聽不清劉蘭芳的聲音呢!一家人圍坐飯桌邊,邊吃邊聽,有孩子打鬧,大人們必定瞪著眼睛大喝一聲:“滾一邊去!”
那年那月,萬人空巷聽評書……​​

吃飯時,人們喜歡端著飯碗鬧門子,東家串,西家串,東家吃,西家吃。等把一碗飯吃完了,端個空碗回家了。喜歡鬧門子的人端著飯碗,走到半道上,評書時間到了,索性三五成群在蹲在牆根,手裡端著碗,豎著耳朵聽……

評書的內容,我已記不清了,但當時聽評書的情景,真的歷歷在目。人們如痴如醉地聽,隨著劇情發展,或興奮,或悲傷,或憤怒,或激動。那時的情形,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真的不為過……

上回書中說道……

花開二朵,各表一枝……

胯下黃膘馬,掌中一條槍……

鞭敲金鐙響,齊唱凱歌還……​
那年那月,萬人空巷聽評書……​(圖片選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