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統帥克拉蘇是怎麼死的?

於無聲處34

應該是其去東征死地,死於帕提亞。好像是被俘殺死的(重步兵沒有遇到過弓騎兵,戰法相剋),看來還是不能當俘虜啊。古羅馬那麼強,為何他輸了,而且作為統帥還被殺了?因為其沒有強大的後盾元老院的支持,且輕敵冒進。但是還有一個因素必須要說,我用一個遊戲來舉例,大家就能清楚。

羅馬全戰有個獨立的戰役,就是讓你代入了克拉蘇來指揮,讓他逃出生天,行軍路上被包圍。對手都是鐵甲弓騎,很多人玩的時候別虐成了狗,打不過啊。我是玩的時候,最後是拼死爬到邊上山坡,才逃掉。

弓騎非常討厭,你大部隊追不上,他遠遠的射你,小部隊追出去,直接把你吃掉(有點像後來的蒙古騎兵)。打贏他很難,步兵可以龜甲陣,引敵靠近。騎兵部署在外側,然後吃掉一點算一點,如果能擠壓到步兵線,就能打散。最後就是靠整體的實力,你幾個軍團過去耗。

攻城戰裡面弓騎沒啥用,城市佔領了,流寇就簡單了。其實想想,克拉蘇應該先征服高盧,然後僱傭高盧貴族騎兵,靠高盧人貼上去剛對方就好了,何至於那麼慘。


李三萬的三萬裡

作為羅馬共和國晚期“前三頭同盟”的一員,克拉蘇是三者中最早離世的,他在公元前53年的卡萊戰役中戰敗,在與帕提亞人談判時被殺死。另一方面,克拉蘇之死也打破了羅馬政壇的平衡,失去制衡者之後,龐培和愷撒很快刀兵相見、引發了羅馬內戰。


公元前54年,已經60高齡的克拉蘇成為敘利亞行省總督。

到任之後,克拉蘇苦於自己此前戰功不足,希望對帕提亞發動東征、以此獲取榮譽和財富。在未經元老院批准的情況下,克拉蘇貿然率3.5萬步兵和8000騎兵進攻帕提亞。除了羅馬本部軍隊之外,亞美尼亞國王阿塔瓦茲德二世還率領6000騎兵前來支援。

不過克拉蘇在遠征開始時就犯了一個錯誤、選擇了一條危險的路線:阿塔瓦茲德建議他取道亞美尼亞進攻帕提亞,這一路線不僅有利於大軍補給、也可以防止帕提亞騎兵的騷擾。然而,克拉蘇拒絕了這個提議,決定直接穿過美索不達米亞沙漠、直撲帕提亞首都泰西封,企圖畢其功於一役。於是,公元前53年時,羅馬軍隊頂著猛烈的沙暴開始渡過幼發拉底河,渡河完畢後,

克拉蘇又犯下了第二個錯誤:在不熟悉地形、未做偵查的情況下,貿然聽信一位遊牧部落酋長的建議、讓後者引導著羅馬軍隊進入沙漠。在羅馬軍隊行進時,這個酋長藉口要騷擾帕提亞人,便帶著自己的部下逃之夭夭。隨後,羅馬軍隊在卡萊遭遇了由帕提亞名將蘇雷納率領的部隊,克拉蘇急於求戰,派自己的兒子小克拉蘇帶著高盧騎兵、300輕騎、500弓手和8個大隊的軍團步兵攻擊蘇雷納的騎兵部隊。但小克拉蘇的攻勢並未奏效,他本人也在戰鬥中被帕提亞騎兵殺死。

小克拉蘇戰死的消息使羅馬軍隊陷入混亂之中。隨後,蘇雷納又率主力部隊擊潰了另一些孤立的羅馬部隊,他們用長矛將小克拉蘇的首級挑起,在羅馬軍隊主力的大營前來回奔馳、展示這一戰功。克拉蘇眼見己方軍隊被團團包圍、交戰不利,便在部下的建議下前去與帕提亞人議和。談判時,克拉蘇剛見到蘇雷納不久就被帕提亞人殺死,他的腦袋和右手被砍下。就這樣,卡萊戰役以羅馬軍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蘇雷納僅用1萬騎兵便消滅了羅馬的4萬大軍,據說羅馬軍隊有2萬人戰死、1萬人被俘。戰後,克拉蘇的頭顱和右手被送給正在亞美尼亞首都訪問的帕提亞國王奧羅德斯二世。


平田君Bellatores

克拉蘇其實是古羅馬的第一個姓氏,而不是名字,通常我們說克拉蘇是指的馬爾庫斯·克拉蘇。他的父親普布利烏斯·克拉蘇是羅馬首富、元老院議員,還因軍功舉行過凱旋式,馬爾庫斯·克拉蘇就是誕生在這樣一個政、商、軍各界皆有豐厚人脈關係的家庭——十足的富二代+官二代。

不同於一般的富二代、官二代的是:克拉蘇絕不是一個坑爹的貨,恰恰相反他本人把克拉蘇家族的家產越做越大了:他從當時羅馬的奴隸市場購買了大批善於建造房屋的奴隸。他買這麼多奴隸是打算蓋房子賣嗎?可以說是這樣的。克拉蘇是當時羅馬最大的房地產商。不過他之所以能成為羅馬最大的房地產商還是頗用了一番手段的:每當羅馬城發生火災他就帶著自家奴隸去救火,這可不是無償的——房主必須將自己的房產低價出售給克拉蘇。房主一想:反正房子讓火燒了,自己將血本無歸,於是只好忍痛賤價出售。克拉蘇用這種辦法獲得了大量房產,然後就高價出租或出售。

精於斂財的克拉蘇同樣善於散財——如果說如何賺錢是一門學問的話,那麼如何花錢也是一門學問,因為無論你多有錢其實總歸都還是有最高上限的,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完成最大的功效就是考驗智慧的了。身為羅馬首富的克拉蘇並沒什麼聲色犬馬的愛好,也從未聽說過他有什麼桃色緋聞,那麼他的錢都花哪兒去了呢?他花錢主要是三個途徑:其一是用於羅馬市民——他常出資接濟窮人,又時不時在自家舉辦宴會招待市民,無論來的人社會地位多低賤,他總能叫出對方的名字;其二是借錢給在羅馬政、商、軍及文化各界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後的凱撒大帝,這時的凱撒正是一生中最為窮困潦倒的時刻,是克拉蘇的幫助使他渡過了難關;其三是用於結交軍隊官兵——克拉蘇家族本來就有軍事履歷,克拉蘇自己則說過:“如果一個人的錢不夠養活一支軍隊,那麼他還不夠有錢”。克拉蘇的錢比羅馬國庫還充裕,絕對能養得起一支軍隊,所以當斯巴達克斯起義爆發後羅馬政府因財力和軍力的不足而不得不依賴像克拉蘇這樣的大奴隸主的鼎力支持。當時的羅馬人被斯巴達克斯起義嚇壞了,在這種朝不保夕的狀態下幾乎無人再敢出任公職,然而克拉蘇卻在此時就任大法官,隨即被授權帶領6個軍團進攻斯巴達克斯起義軍。

在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的過程中羅馬政壇逐漸崛起了克拉蘇、龐培和凱撒三大巨頭,公元前60年三人結成對抗元老院的政治同盟,史稱“前三頭同盟”。隨後凱撒出徵高盧,龐培則剿滅了西班牙海盜,面對凱撒和龐培的功業克拉蘇也渴望建立自己的功業。公元前54年已經60高齡的克拉蘇成為敘利亞行省總督。這時羅馬已擴張到西亞的敘利亞地區,在其東部是橫亙在絲綢之路上的安息帕提亞帝國。渴望建功立業的克拉蘇將擴張的矛頭指向了安息帕提亞帝國:他在留下1個軍團駐守敘利亞之後帶著7個軍團向帕提亞城市塞留基阿進發。但在這條道路上必須穿越一段十多公里的沙漠,當克拉蘇的大軍進入沙漠後迷失了方向,當他們走出沙漠時幾乎已耗盡攜帶的乾糧和淡水。也就是在這時帕提亞將領蘇雷納斯正率部在沙漠的出口嚴陣以待:帕提亞輕騎兵的弓箭射程遠遠優於羅馬弓箭手,一時間羅馬人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不過他們憑藉以往的經驗認定:帕提亞人的箭很快就會射光,到那時他們就能輕鬆擊敗對手了。然而帕提亞人的箭卻源源不斷,羅馬軍隊的陣型開始鬆動。

克拉蘇命令自己的兒子率騎兵還擊以圖壓制帕提亞軍隊的攻勢,蘇雷納斯則率部後撤以暫避其鋒,結果不知是計的羅馬兩千精銳騎兵被誘入包圍圈。克拉蘇的兒子自殺,他手下的士兵不是陣亡,就是被俘。帕提亞騎兵誘殲了羅馬騎兵後再次衝到克拉蘇的本陣前扔下克拉蘇兒子的首級。原本就已開始動搖的羅馬軍團被徹底擊垮了心理防線,經歷了喪子之痛的克拉蘇為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只得率部發起絕地反擊,可當羅馬軍團見到帕提亞軍隊的軍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時完全喪失了鬥志(據說這面軍旗是用從中國傳來的絲綢編織的)。最終羅馬軍團全軍覆沒,克拉蘇本人也戰死沙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