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區傳真」同心引來致富泉——習水縣坭壩鄉南天門村黨支部扶貧側記

「县区传真」同心引来致富泉——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党支部扶贫侧记

“水廠修到家門口,平時就在水廠上班,放假時就回家種莊稼,我是既當工人,又當農民啊!”按下車間裡電箱裡的清洗機按紐,坭壩鄉南天門村貧困戶伍龍斌滿臉笑容地說。

坭壩鄉南天門村距離習水縣城110公里,靠近重慶、四川等地,常常被忽略為“三不管”地帶。以前,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後,無村集體經濟項目,是遠近聞名的“空殼村”和貧困村。

“天門山上龍洞多,天門山下清泉流。”這是南天門村流傳已久的一首順口溜。這裡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環境清悠僻靜,無任何工廠汙染,空氣負氧離子高。特別是半山腰的山脊上,一股曾經被民譽為“龍洞”的清泉四季流淌,聽村裡的老年人說,這股山泉來自地下100多米深的砂岩石夾縫中,水質清涼澄澈,甘甜可口,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哺育著這裡的世世代代。

以前,由於地勢較高,交通不便,沒有什麼產業引導村民脫貧致富,村民們只能種植玉米、紅署等傳統低收入農作物維持生活,經濟效益不高。

守著綠水青山,如何才能贏得金山銀山?南天門村黨支部苦苦求索。

2017年10月,南天門村黨支部黨員幹部經過到重慶、遵義等地市場考察,發現這裡對純天然山泉水需要較大,村黨支部決定利用國家大力支持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政策,靠近重慶等地地大市場的優勢,發展城市稀有的純淨山泉水生產加工,用山上的龍洞清泉,做山下水扶貧文章,打開山村脫貧致富的大門。

2017年10月,經過前期縣水務部門技術幹部的勘測,南天門村黨支部決定利用中石油貴州分公司幫扶貧南天門的機會,以“支部+黨員致富帶人+貧困戶”的形式,投入黨建幫扶資金42萬元,將村10戶貧困戶2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入股,共集資62萬元興建藍天門水廠,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

為了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南天門村黨支部決定聘請返鄉黨員簡耀等人參與水廠平時指導管理,通過專業人做專業事,讓農村返鄉黨員致富帶頭人參與其中,帶動更多人學習生產技術,培育狀大農村致富人群體。

“沒想到我們今天能放下鋤頭,到整潔乾淨工廠的工廠上班,做一名‘水工’……”來自南天門村六組的貧困戶陳定華說。

取得山中泉,反哺村中民。水廠建成後,南天門村黨支部聘請了像陳定華一樣的3戶農戶工人在水廠上班,每個貧困戶每月工資收入2000多元。財政資金入股的貧困戶,則年終分紅2000多元。實現了貧困戶平時家門口上班,年終家中獲分紅的扶貧效果。

如今,走進藍天門水廠,在乾淨整潔的生產線上,一桶桶山泉水在自動生產線上不斷傳遞,乾淨純淨的山泉水不斷映入眼簾。當地的貧困戶工人正在有條不紊的工作,清洗、灌裝,貧困戶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從山上引來的山泉淨水,只經過淨化箱裡的鵝卵石、石英沙過濾、軟化、處理等工序,就直接包裝成桶。廠區外,一輛輛汽車正在排隊等候裝水,將桶裝水運輸到附近的重慶、四川、貴州遵義等市場銷售,供不應求。

據悉,藍天門水廠每天能生產200桶山泉水,年裝8萬桶以上,年銷售額120萬元,帶動1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們村黨支部將把藍天門山泉水做成小瓶飲用礦泉水,打好大小‘組合拳’,做大做強產業鏈,壯大村集體經濟規模,讓更多貧困群眾參與進來,受益脫貧。”對於水廠的下一步發展規劃,南天門村第一書記趙健信心滿滿。

地處川黔渝結合部樞紐地帶的習水縣,屬大婁山系和長江赤水河流域,是川黔渝的交通要塞,周邊省市人口眾多,對優質水源需求較大。

為了扶持有條件的地方企業,通過護好用活水資源,引導群眾參與脫貧致富。近年來,縣水務局在執行最嚴格水資源制度,劃定水資源保護的“三條紅線”的基礎上,通過“盤活水資源,做好水扶貧”的模式,下沉服務,上門指導,對有扶貧效益的山泉水廠確定黨員幹部幫扶人,不定期下派水務黨員幹部到廠進行技術檢查指導,給予一定優惠政策進行扶持。

目前,縣水務局已扶持天然山泉水企業13家,帶動1580多人就業,除了滿足縣內居民的優質水需求外,還向省內外的其它市場供貨,讓水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造福更多貧困群眾。

主 辦:中共遵義市委脫貧攻堅辦 遵義市扶貧辦

編 輯:鄒玉婷 周 興

校 核:許 淵 盧賢隱

審 核:劉 強 王 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長按識別二維碼

「县区传真」同心引来致富泉——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党支部扶贫侧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