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胜门箭楼,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用“以德取胜”之意


德胜门箭楼位于北京城北垣西侧,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

明军攻占元大都城,将原先城池的北城墙南移五里新筑北城墙,设德胜门和安定门。明正统四年建成德胜门城楼、瓮城、箭楼及闸楼等,用"以德取胜"之意,称"德胜门"。

德胜门箭楼同瓮城一起,构成保护城门的军事堡垒,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1951年国家拨款修缮。1980年再次进行全面修缮。1982年设立文保所,并对外开放。1992年恢复瓮城内的真武庙。现箭楼上长年举办历史古钱币展。德胜门箭楼是北京市的重点文物,是北京市的一大旅游胜地。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此话不知是否属实,却道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北京城建成了,只有九个城门,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出入,给官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