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勝門箭樓,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用「以德取勝」之意


德勝門箭樓位於北京城北垣西側,是北京內城九座城門之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此後,歷代都對城門和箭樓進行維修。

明軍攻佔元大都城,將原先城池的北城牆南移五里新筑北城牆,設德勝門和安定門。明正統四年建成德勝門城樓、甕城、箭樓及閘樓等,用"以德取勝"之意,稱"德勝門"。

德勝門箭樓同甕城一起,構成保護城門的軍事堡壘,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此後,歷代都對城門和箭樓進行維修。1951年國家撥款修繕。1980年再次進行全面修繕。1982年設立文保所,並對外開放。1992年恢復甕城內的真武廟。現箭樓上長年舉辦歷史古錢幣展。德勝門箭樓是北京市的重點文物,是北京市的一大旅遊勝地。

北京有句老話:先有德勝門,後有北京城。此話不知是否屬實,卻道出了德勝門的來龍去脈。北京城建成了,只有九個城門,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時代,皇帝專門喝玉泉山的泉水,給皇帝運水的水車,從西直門出入,給官廷運煤的煤車出入於阜成門。正陽門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車輦。朝陽門走糧車,東直門通柴車,崇文門進酒車,宣武門出刑車,安定門出戰車。出兵打仗得勝還朝,要進德勝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