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本周继续聊钱币收藏,找到了收藏方向、放平了收藏心态,下面就是钱币收藏中一些具体的常识和技巧了。

1、钱币收藏品相为首

有这样一个现象,现在第三版人民币收藏越来越热,其实很多人家里或多或少都留有80年代的一些旧物,其中就包含第三版人民币,于是很多人问我家里有不少第三版人民币,现在市场上明明都标价那么贵,为啥我手里的你们却说就值面值加几块钱?

这就是品相的原因,小编在网上随便找了家钱币店,看看里面品相差距对价格的影响: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从左到右分别是差品相、8成新、全新品相,极端价格相差7倍多。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然后我们来看看放大的大图,看看品相的差距,十分明显。谁都想要保存完好的,而保存完好的又相对稀少,所以价格自然高出不少。

2、如何识别品相

硬币:未经流通、无明显伤痕、包浆光泽诱人。具体则看下面几点:

看底板:是否存在较大的划痕,不论人为的,还是出厂前留下的。

看高点:是否有磨损痕迹,细节是否完整清晰。

看光泽:硬币表面无氧化层或氧化层均匀,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可发现硬币表面存在连续的转轮光泽。

总结一下就是:底板无伤、包浆色泽均匀、车轮光完整。例外情况,一是当代精制币不能有氧化包浆,二是古币不必奢求光泽。下水洗过的硬币,再怎么洗底板上的划伤也洗不掉,只能增加划伤,而且硬币会洗得发白、失去车轮光。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高点是指硬币币面的凸起最高处,是流通过程中最容易磨损的部位。袁大头的高点在耳朵的上方以及颧骨处、船洋的高点是船帆上的几根线,站洋的高点是女神的胸,坐洋在女神的脸和衣服的褶皱上... 总之是人的看脸、看胸、看衣褶。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硬币的高点易磨损,高点细节不清晰的则有流通过的可能,高点的磨损越少说明硬币流通中的磨损越少,品相越有保证,所以硬币首看底板(划痕)、次看高点(磨损),最后看色泽(包浆)。

纸币:无折痕、无水洗、无污渍、无裁切、四角尖尖。

纸币有折印品相直接也打对折。不要隔着保护套看折痕,一定要拿出来看。塑料保护套由于光学折射原理,会让小的折痕看不出来。

水洗币颜色发白,不饱满,为了让颜色饱满,需要拿彩色铅笔补色,所以拿到纸币先戴上白手套轻捏一下,看看手套上有没有掉下来的颜色。有技术好的会让补色不容易掉,这时可以用手指夹住纸币中间,悬空看看纸币两边是否下垂严重,水洗币发软,不挺拔。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旧纸币边缘磨损严重,有毛刺,四角磨圆,为了翻新,会将纸币四边裁掉一小段边,这样纸币边缘没有了毛刺,四角也尖了,但是纸币尺寸会变小几毫米,对比尺寸也是重要的一点。

如何保存好钱币

硬币,首选封装盒、其次是小方盒或小圆盒、最后是纸夹。总之就是不要裸着放。

封装盒密封性非常有保障、全方位保护你的钱币,顺便还评了个分、鉴定了个真假,就是鉴定装盒是要钱的,而且不便宜,所以高价值的币首选(大于一千元的币),便宜的品种就算了,要不然盒子比币还贵,不值当。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中间档次的币(千元以下百元以上),可以装到小方盒或小圆盒,几毛钱一个,批发一些然后自己装好,实惠又大限度的保护了钱币,就是装盒时一定要戴白手套。另外德国灯塔牌的钱币方盒是质量最好的,价格嘛自然也贵一些。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常识篇

最后普通价值的钱币(百元以下的),直接用纸夹就可以了,不占空间又可以放到纸夹册子里,方便欣赏把玩。不过较新的还有光泽的铜币,也可以用小方盒或小圆盒保持,毕竟铜的爱氧化,纸夹最大的缺点就是密封性是这几种方法里最差的。

纸币就简单了许多,单张的放到纸币保护套里,然后再放入硬质的夹子里就可以了。较多张的、或者整刀的,直接放入刀币盒就可以了。

南方的朋友们,有条件再买个恒温防潮箱,把装好的钱币统一放进去,就万无一失了。恒温防潮箱不便宜,退一步可以弄些乐扣乐扣的塑料密封盒、再买点防潮剂放一起扣好也不错。北方的则这些可要可不要,毕竟天气干燥,装塑料盒里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