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雲宣布完成C輪融資 酒店供應與分銷之間還有多少賦能空間

【環球旅訊】酒店技術服務商泰坦雲向環球旅訊透露,公司已於近期完成億元級別C輪融資,該輪融資由珠海科創投和春曉資本聯合領投。

而早在今年4月,億歐網就披露泰坦雲已獲得C輪融資。

泰坦云宣布完成C轮融资 酒店供应与分销之间还有多少赋能空间

泰坦雲創始人兼CEO許青在接受環球旅訊採訪時表示,C輪融資自2017年第3季度啟動,於今年第2季度完成。該輪融資之後,泰坦雲將在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上加大投入,繼續深耕酒店供應鏈,不斷擴大供應和分銷網絡,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並重點提升市場拓展和團隊組織能力,為供應鏈中的企業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

技術公司只有深入供應鏈才有前景

“泰坦雲創業五年,從天使輪至今,平均每年融資一次。每一次融資,外界對我們比較關注,對我們都有一些看法。”

許青說:“天使輪融資時業界都認為當時的天下房倉是給包房商和批發商提供系統的,A輪融資時在業界看來又是做直連的,跟暢聯、德比那樣。”

A輪融資之前,天下房倉的業務集中於在線酒店預訂領域,主要為酒店業提供SaaS和交易連接的雲服務。之後,天下房倉推出技術品牌“泰坦雲”,同時推出基於雲端SaaS的DMS2.0(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面向度假旅遊目的地的旅行社,尤其是地接社、度假酒店和客棧主等客戶群體,通過移動信息化改造和交易的連接。

“B輪融資時,很多人問泰坦雲是不是想做B2B撮合交易平臺。”許青說,“從早期系統供應、直連,到之後的撮合交易,從B輪到C輪的兩年時間裡,我們在調整商業架構,未來我們要做賦能供應鏈的技術服務公司,會是一個新物種。”

之所以不停地調整商業路徑,既在規劃中也是中國創業現實環境的必然選擇,許青坦言,國外的酒店技術服務商,只賣PMS可以做到如EECO(美國加州電子工程公司)一樣的量級,做Switch也有盈利的例子,哪怕是幫酒店做圖片管理,在高度專業化分工的市場環境下,小公司也可以安身立命。

反觀國內的酒店技術服務商,幾乎都在拓寬邊界。比如石基就從酒店向餐飲及零售等旅遊消費行業拓展,提供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的開發與銷售、系統集成、技術支持與服務業務,旗下子公司超過50家,今年4月還實現對差旅服務平臺寶庫在線的控股。

“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比如OTA絕大部分的技術和系統都由OTA自己完成。”許青表示,與石基的橫向擴張不同,泰坦雲更希望往縱深挖掘,“技術公司只有深度介入行業供應鏈才有前景,才能產生一些核心競爭力。”

泰坦雲的迭代路徑,總結起來就是利用SaaS系統將酒店供應及分銷的行為在線化、軟件化,以此不斷產生和積累數據,同時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系統之間利用API實現數據流動,數據的相互調用、打通又使數據活化成閉環,這樣的網絡結構支持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以更低成本實現更高效的協同合作。用許青的話說,就是從B2B轉向S2b。

泰坦雲不是第一家提出要實現S2b的B2B公司,此前完成6億元融資的八爪魚,以及目前已轉型為差旅管理公司的思客智旅均提過相同口號。

“我到今天沒有看到一個完整的 S2b 的案例……目前只看到一些雛形。”S2b概念提出者、阿里巴巴總參謀長曾鳴曾通過“曾鳴書院”發聲,並強調S2b 的S作為大供應平臺,通過賦能小b共同服務C端用戶。

許青透露,泰坦雲創業之初的定位就是做一家賦能行業供應鏈的服務公司,“經過數年發展,泰坦雲的核心競爭產品是供應和分銷網絡。從中國酒店領域來看,目前泰坦雲是中立第三方中供應和分銷網絡做得最大的一家。這一輪融資之後,我們會加強供應分銷網絡裡的服務能力,為供應鏈裡的企業提供更完善的庫存、採購、分銷和結算等服務和能力”。

酒店仍是重心,下游分銷渠道更多元

泰坦雲官網顯示,其供應端已與國內外主要酒店大批發商庫存對接,超過500000家預付酒店數據直連,無縫連接酒店PMS、CRS庫存,而下游分銷網絡已實現B2B+B2C對接,同時支持國外主流OTA直聯對接,並覆蓋大中華區上千家旅行社B2B分銷網絡。

許青表示,目前泰坦雲絕大部分營收來自酒店供應和分銷相關業務,而目的地旅遊分銷的體量大概只有1個億的GMV。

“兩年前泰坦雲順應出境遊大潮發力出境遊,但目的地碎片化產品消費相對低頻、低客單價。”許青認為,於創業公司而言,如果業務增速及規模無法在預計的期限內到達一定量級,那被戰略放棄的可能性很大,“目前來看的話,目的地業務從零到一個億花了一年半不到的時間,還可以持續投入,有一個20多人的小團隊在運作,而實際上增速最快的業務還是酒店”。

過去兩年時間裡,傳統酒店供應與分銷市場發生了不少變化。國際酒店集團萬豪與喜達屋實現世紀大合併,全球酒店B2B集團Hotelbeds、GAT、Tourico三合一,國內市場則是OTA渠道進一步集中,對於連接資源供應和分銷渠道的泰坦雲而言,行業大合併特別是下游分銷的高度集中,無疑擠壓了技術賦能空間。

比如OTA集中了流量之後,都在試圖向上控資源。最明顯的攜程系,就投資或參股了香港華閩、深圳捷旅、上海大都市、龍騰捷旅和海南星海等酒店批發商,曾有行業人士透露,攜程系曾封殺泰坦雲並推出對標產品“再出發”,一度造成泰坦雲平臺交易流量震盪。

但也有一些新變化正在發生。許青說,一是中國新中產和新消費時代已經到來,直接反映到酒店領域,是經濟型酒店向中端酒店轉型、中端酒店向精品酒店延伸,還包括民宿、客棧、公寓等非標住宿的發展,酒店供給不再是大而單一的組成,而是以產品更多元、需求更細分的形態出現。

“二是技術發展帶來新的流量入口,以前酒店預訂的需求集中在OTA,現在美團這樣的本地生活入口,微信這樣的社交網絡入口,就如Airbnb的成長彈性優於傳統酒店,這些渠道的成長性都不容忽視。”許青說。

Trustdata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美團旅行酒店預訂間夜量居在線酒店預訂行業首位,達到57.7百萬間夜,而第二位的攜程僅為22.1百萬間夜。近期,同程藝龍赴港IPO申請書也顯示,藉助騰訊社交網絡的QQ錢包、微信錢包、微信小程序等入口,同程及藝龍合併後的平均月活用戶從2015年的8870萬增加至2017年的1.21億,複合增長率為16.9%。

“過去幾年時間,各大線上流量入口,以及大型的傳統批發商,能接的都接完了。”許青表示,B輪融資之後泰坦雲一直在轉移下游分銷重心,在OTA範圍之外,整合線下流量及中小電商渠道,包括線下旅行社、航司官方平臺、銀行信用卡平臺、銀聯平臺、阿里釘釘等中小企業辦公平臺,等等。

許青分析說,這些平臺的共同特徵之一,是希望將手頭的流量進行商業變現,比如,航司在從承運人向旅遊服務綜合零售商轉型的過程中,酒店是目標產品之一,“但這些平臺在酒店供應鏈上幾乎是零基礎,他們不僅需要基礎的系統架構,還需要供應商管理,以及不同平臺或渠道的打通對接、結算支持,在這些方面,泰坦雲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

減速轉型,做重服務

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許青說:“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從純技術服務商轉型為行業供應鏈服務商,過程還是比較痛苦的。”

痛苦首先體現在業務增速上。許青坦言,2017年泰坦雲營收增長速度下降,僅以2倍速增長,“這個挑戰不來自於行業競爭,考驗的更多是泰坦雲的團隊能力和組織再造能力”。

據悉,泰坦雲於2017年底進行一次減員調整,外界一度猜測泰坦雲陷於入資金危機,需要通過減員截流。許青也向環球旅訊表明確有人員調整之事,但資金危機純屬無稽之談,“當時BD團隊年底根據業績做了優化,目的地資源採購及商旅酒店供應鏈業務發展的確佔用了一定比例的資金,不過當時已經確定了C輪融資,接近年底人員有流動是正常表現,泰坦雲不是完成融資就大規模招人,人員都會隨著其業績和公司階段發展策略進行調整”。

許青表示,B輪融資時泰坦雲將近250人的團隊,技術和商務人員按1:1的比例組成,現在將近200人的團隊中,技術、商務、服務人員各佔三分之一,增加了供應鏈中提供採購、結算和服務等人才。

曾鳴曾在“曾鳴書院”撰文稱,S2b的最後一環是服務,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是服務,產品只是服務實現的一箇中間環節。

而泰坦雲也正在往服務方向做深做重。許青表示:“過往我們只需要做好系統或產品,印好名片就可以去推銷,之後是維護系統的工作。但現在,不僅需要有更加高效的系統,還需為供應商提供更好的分銷網絡,幫助分銷渠道提升銷量、優化預訂體驗。”

舉個例子,比如可控的酒店庫存對於優化酒店預訂體驗而言至關重要,過往泰坦雲作為技術服務商並沒有直採酒店計劃,而目前泰坦雲已聯合分銷合作伙伴,比如航司、會員權益制平臺等,簽約將近2萬家價格、庫存可控的協議酒店,這種聯合採購也減少了泰坦雲的資金壓力和分銷壓力。

再者,不同於以前和OTA標準化對接,泰坦雲現在所對接航司、商旅、企業服務平臺、銀行信用卡平臺等雖然都自帶流量,讓不同場景、服務需求的分銷渠道充分發揮渠道的能力以實現流量變現,比如釘釘背後的TMC服務在資源供給之外還涉及墊資、結算、發票開具等環節,這些都在技術賦能外考驗著泰坦雲增值服務的能力。

此外,泰坦雲的分銷網絡主要還是集中於國內,但許青表示,將國內酒店分銷至海外渠道的工作也正在起步階段,“主要是國際渠道的技術團隊都部署在海外,商務合同走得也比較慢,近期Agoda會從新加坡過來確定合同細節”。

“目前來自供應鏈服務的收入已經超過系統流量的技術收入。”據許青透露,供應及分銷網絡進一步完善之後, 2018年泰坦雲的營收要實現3-5倍增長,但賦能行業供應鏈的體系服務建立至少要到2019年之後才能真正成型。

後記

許青是個連續創業者,也是個技術崇拜者,泰坦雲是他的第三次創業。

許青表示:“這兩年其實泰坦雲經歷了蠻多誘惑,一方面是不少想深入佈局酒店業務的巨頭向我們拋來橄欖枝,另一方面是投資人也希望我們做成B2B交易平臺。但我們最終還是選擇初心,做一箇中立的第三方,並且堅持技術賦能,通過供應鏈服務的方式,為供應商和分銷商提供他們需要服務。”

相比B輪融資時想要同時做好酒店、目的地和供應鏈金融服務,C輪融資的泰坦雲則更加專注於酒店這一賽道。

比如近期泰坦雲也推出酒店渠道營銷管理SaaS系統iReve,通過給酒店帶來一套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的營銷技術解決方案,填補酒店在這直客、企業大客戶、電商渠道營銷管理方面的空白,提升酒店的在線多渠道營銷能力。

關注核心並拓寬邊界,這幾乎是酒店業供應鏈裡所有技術服務商的必經之路。不管是SaaS系統提供商、PMS廠商還是Switch服務商,在OTA的強勢延伸下,中立的第三方技術服務商,都在嘗試以更差異化的步伐調整商業模式。比如德比,除了繼續保持境外酒店直連的核心競爭力,還大力拓展數字化營銷服務,幫助酒店進行互聯網廣告投放。

而泰坦雲接下來,無論在引進S2b概念的賦能供應與分銷網絡中,還是從渠道分銷延展自渠道營銷,扮演的除了是熟悉的通路角色,還要提供更為多元的配套服務,在配套服務方面,相比OTA等擁有專業且龐大的客服、市場、營銷團隊分工配合,泰坦雲的團隊雖然出自OTA有供應鏈交易的經驗,但依然顯得單薄。

同時,下游分銷商的多元化及需求的多樣化,也將帶來系統標準化與個性化需求難以匹配和平衡的問題。誠然,沒有系統的分銷商可以採用泰坦雲系統,而原已有系統的分銷商,不同的系統之間如何兼容對接,個性化需求是否做單獨部署或者聯合開發,也需要泰坦雲進一步磨合。

在創投圈,C輪融資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創業的分水嶺,在這之前的早期投資看的或許是項目的成長性,而在這之後考驗的則是核心競爭力之下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許青說,目前泰坦雲每月仍有百萬級別的虧損,要到三季度才能基本打平,離規模化盈利還有一段路要走。

很顯然,對於泰坦雲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