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雨一直淅淅瀝瀝,情一直按捺不定。沿著乾淨的青石板路,走進那個慕名已久的村莊。在錯落有致的民房前駐足再駐足,緣因那些遙遠的清晰,在微涼的雨中,暖暖流淌,一些關於象達的思緒瀰漫開來......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煙雨濛濛的午後,因為一次採訪,我有幸走進象達鎮朱家莊,在這個乾淨整潔、民房錯落、壁畫精美、文化濃郁、生機勃勃的小村莊裡,昔日對象達的那些粗淺認識在模模糊糊的感覺中又似乎變得有些清晰起來。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象達是有名的歷史文化名鄉和知名僑鄉,作為滇邊龍陵、潞西一帶遠近聞名的文化古鎮,她的歷史積澱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也有教育、文化乃至外交方面的。彳亍其間中,一股莫名的力量“慫恿”著我用稚嫩的文字為象達唱首愛的讚歌。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踏著古驛道石板路上那些被歲月打磨過的馬蹄印,我聆聽到您的腳步鏗鏘作響。經商路途,春夏秋冬,雨雪風霜,“象達姑娘”您一步一步地丈量。從流動商販到定點坐地經營的發展,您的功勞賽天高、比水長。經營模式的轉變,不僅促進了象達物質文明的成長,而且還接受到了大量外來文化的滋養。您率先解開了封建社會千百年來對女性自由束縛的繩索,撕破了男尊女卑的那張網。所以,象達人的思想因您早日獲得了開放。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觀賞那把把古樸精美的油紙傘,我感嘆您的手藝舉世無雙。編織生活,年復一年,含辛茹苦,您不曾抱怨沮喪。當地能工巧匠鍛造、雕刻的精湛鐵木農具、傢俱等特產都被您的馬幫騾隊源源不斷地運往泰國、緬甸等異國他鄉,本地所缺少的生活必需品鹽巴、棉紗、火油、靛精等又被您運回故鄉。

往返要一兩個月的路程和時光您說不算長,只要這些來之不易的生活物品能溫暖人們的心房,能使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就是您畢生最大的願望。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追溯“象達姑娘”的經歷,滇西抗戰中的慘烈與悲壯深深烙在腦海上。我欽慕您的信念堅定恆長,描繪未來,亙古彌堅,您張開理想的翅膀竭力翱翔。

典型代表,朱旭、馮雲、朱家錫、朱家璧、朱家祥、張劍秋、朱華、朱家品,一大批象達愛國志士紛紛回鄉組織抗日救亡,英勇事蹟永駐心房。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張劍秋和家人主動把自家祖上靠走“夷方”艱苦打拼了幾代人才建蓋起來的新房,無私奉獻出來作為龍璐游擊隊司令部駐地。年輕的妻子王聰美二話沒說,一人擔起了照顧父母和三個還未成年兒子的重擔。雖說戰火交加的日子步履艱難沉重,但您們從未猶豫彷徨。您們以難於想象的勇氣、毅志和力量,成功地從困苦泥濘中走到了和平興旺的幸福一方。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放眼象達的發展,離不開您的牽腸掛肚與全心思量。我崇敬您愛國愛鄉熱情超強,千里迢迢,朝思暮想,從未忘記過建設家鄉。無論是在緬甸、泰國或是在東南亞其他國家,甚至歐洲、美洲各國定居,作為象達籍的僑胞,您都是身在異鄉、日夜思量。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1946年曉東中學創辦時,除朱曉東先生家屬及在外華人華僑親屬大力捐資辦校外,華僑馮老四之妻高美珍,捐贈象達街鋪面兩間,成為捐資辦學的先驅導航;僑轉檯商王之元先生,慷慨解囊建蓋營坡小學教學樓房,為方便學生上學,還捐資修路架橋樑;

緬甸亞洲經濟銀行副董事總裁李松枝先生及旅緬僑胞捐資為龍陵縣人民醫院尋建設,購置高檔醫療器材,建立放免室,成立愛心醫學基金會及龍陵趙氏教育基金會……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積極為家鄉的建設發展貢獻著力量。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淅淅瀝瀝的雨一直下著,回望小村莊,橙黃色的村落、綠油油的莊稼、氤氳的霧氣中,那股暖流依舊在流淌,流著、流著就流到了心房。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一份美好的祝願油然而生:如今,您心靈手巧、賢達能幹、勤苦耐勞、活潑開朗的形象巍然屹立,成為許多人心目中崇敬的偶像,您在世人的心懷世界裡崇高而又亮堂堂。未來,願您和著春風激昂的現代旋律,繼往開來,把新生活的歌曲唱得雄壯悠揚;願您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浪潮裡再譜新篇章,再創新輝煌!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Tips

象達,地處古代滇西交通要衝,境內山川縱橫,資源物產豐富,開發歷史悠久。考古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是滇西人類的居住地之一。漢晉以來,這裡一直是滇西古哀牢國、永昌郡轄地,長期有哀牢夷所屬的佤族、崩龍族先民居住繁衍。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象達”一詞即為崩龍語,意為:幽靜、美麗、富饒的壩子。元明以來,隨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展和中原漢族的大量遷入,又先後在這裡設置土舍、伙頭、練卡乃至區、鄉等軍政機構予以管轄。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如今,象達鎮以紅色文化為基礎,以集鎮、蘇帕河、勐蚌為載體,著力打造集觀光、休閒、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立體化旅遊路線。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名人故居:朱曉東故居、朱家璧故居都位於象達鎮朱家莊,朱家璧故居原址修繕工作正在進行;張劍秋故居位於營坡村張家坡頭村民小組,宅院佈局嚴密、設計合理,一幅幅龍鳳呈祥、松鶴延年、牛犢跪乳、金鼠刁果的木雕鑲嵌在房簷門窗上,工藝精湛,有“一兩刨花,一兩銀子”之說。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蘇帕河風光和勐蚌風光:

蘇帕河水流滔滔、兩岸峰巒疊嶂,黃龍玉中的極品籽料就產於蘇帕河,還有海螺化石可觀賞;勐蚌素有“小香格里拉”的美譽,高山、草甸、藍天、白雲、羊群、籬笆......是身心棲息大自然的好去處。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人面竹紙傘:製作極其富有特色,選材講究,工藝精細,共有72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是用手工完成。紙傘由傘把、傘抖、傘骨、傘頭和傘面組成。傘把選用當地特有的直徑為2.5釐米的三年以上的人面觀音竹(因竹節像人面觀音)來做,竹根部具有獨特的竹節造型。傘頭、傘抖選材須用當地的青皮香、山蒼子或矮頭瓜樹,用自制的木架車床車成圓頭和孔。

傘骨用荊竹片削成。傘面選用當地的綿紙和構皮紙,用制好的扇形模型比好大小,將紙剪成扇形,經過民間秘方處理後,裱在傘面上,傘面的繪畫常彩畫碎花、梅花、喜鵲等吉祥圖案。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八仙桌:桌面多以整塊色調高雅的黃心楠木製作,支架部分多以透雕八仙法器裝飾,並以不露頭的悶頭榫連接,真正做到精緻美觀與結實耐用的有機結合,產品不僅在本地受歡迎,且遠銷保山、鎮康、芒市乃至緬甸等地。

“象達姑娘龍陵雨”這個乘著時光隧道而來的古鎮故事可真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