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聯網的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稱為Web of Things。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擴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的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發佈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儘管上述場景令人難以置信,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類似場景終將成為現實。物聯網這一概念由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於 1999 年提出。阿什頓認為,計算機最終能夠自主產生及收集數據,而無需人工干預,因此將推動物聯網的誕生。簡單來說,物聯網的理念在於物體之#間的通信,以及相互之間的在線互動。這是一項很難想象的技術進步,但正逐漸展現在我們眼前。

物聯網博欣將物聯網定義為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線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

物聯網將是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是繼通信網之後的另一個萬億級市場。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甦提供技術動力。美國、歐盟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普及以後,用於動物、植物和機器、物品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籤及配套的接口裝置的數量將大大超過手機的數量。物聯網的推廣將會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驅動器,為產業開拓了又一個潛力無窮的發展機會。按照對物聯網的需求,需要按億計的傳感器和電子標籤,這將大大推進信息技術元件的生產,同時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物聯擁有業界最完整的專業物聯產品系列,覆蓋從傳感器、控制器到雲計算的各種應用。產品服務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環境保護、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各種領域。構建了“質量好、技術優、專業性強,成本低,滿足客戶需求”的綜合優勢,持續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物聯網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據瞭解,2011年,全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了2500億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5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