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納頓節是可稱“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納頓節是土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社交遊樂節日,是青海省民和縣三川地區獨有的民俗活動。從夏末麥場結束是{農曆七月十二日}開始,一直持續到秋天{農曆九月十五日}才告結束,歷時近二個月。

納頓節是土族人民最重要的文化娛樂盛會,是以各個村社為主體的群體活動,可由一村單獨舉行,亦可兩村聯合舉行,也是他們訪親探友,相互交流生產,生活經驗,學習和傳播新思想,新知識的大好時機,最常見的是兩村聯合舉行,一村充當“主人”,一村則為“客”,兩村男性排成長列,扛著各色彩旗,敲鑼打鼓,高呼“大好”,最熱烈最令人激動的時刻,在主方村外麥場上,伴著沉穩有力的鼓聲,幾十面大鼓被擂得震天響,會手們閃騰跳躍,在粗獷的高呼聲襯托下,表現出健與美的雄姿。舞在最前面的是身著長衫,手執扇子的老人,是納頓節的組織者和納頓舞蹈的傳人,年過花甲,銀鬚垂胸,從容自如,步履強健,手持各色彩旗的年輕人和拿著柳條的孩子們依次跟著後面,他們擺動身子,左騰右挪,繞場而舞。隨著而節奏的鼓鑼聲,整齊的舞步,諧調的跳躍,顯得十分優美,在舞蹈的同時,主方不停地用大海碗給會手們敬酒,喜慶和歡慶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熱鬧的納頓節對於情竇初開青年男女而言,也成為他們尋覓知音的天賜良緣。

納頓節的正會由“跳會手”,“跳面具舞”,“跳法拉”三部分組成。

會手舞表演的形式一環套一環,排成龍形的“一字長蛇陣”,兩行並行的“二龍戲珠陣”,變換成四行的“四門斗敵陣”等,令人眼花繚亂,興奮不已。會手歌舞表演結束後,接著有[莊稼其],[三將],[五將],[殺虎將]等古樸的民間儺戲表演,最後,人們將堆積如山的蒸餅分塊贈送給每個到會的人,老人們焚燒紙錢供於地方神前,馨香禱祝,風調雨順,民殷財皋。

納頓節內容豐富多彩,極富民族地方特色,其中的儺戲儺舞,保存著北方民族薩滿文化的殘影,同時也吸收了二郎神,關公崇拜等漢文化的內容,既表現了土族文化個性,又體現了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民族和諧現象,具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音樂,舞蹈,頒詞,服飾,儀禮等都富於特色。

納頓節活動是就像漫卷過全縣的“運動”,是一波接一波的歡樂浪潮,從糧食成熟最早的下川開始,逐村向西,過中川到上川結束,自始至終都有活生生的人參與其中,特點十分鮮明,流傳歷史久遠,是一種鄉人儺民的民俗活動,以民間信仰為連接村落的紐帶,具有嚴格的組織和程序,與鄉村管理和生產時序緊密結合,有明顯的社會調適功能,作為一種民間傳統文化現象,它是活形態的,又是原生態的,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006年5月20日,納頓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土族納頓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