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萬元禁出國拒錄公務員,拒服兵役被嚴懲冤不冤?

作者:小伍;圖片:網絡來源;美編:大大;

罰萬元禁出國拒錄公務員,拒服兵役被嚴懲冤不冤?

今天軍報公眾號發佈一條新聞,江西省有8名青年拒服兵役被重罰,每人罰款一萬元並作為嚴重失信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

新聞中詳細披露了拒服兵役的具體情況。8人皆自願參軍服役,其中1人新兵起運前,獨自逃出家庭,與武裝部長、家屬失去聯繫;7人入伍後,因怕苦怕累,無正當理由強烈拒服兵役,始終拒絕留隊服役,後被所在部隊退回。因上述違反《兵役法》的行為,8人不但每人被罰款人民幣1萬元,更受到不得被錄用為國家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兩年內不得出國或出境;兩年內不得升學;作為嚴重失信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等處罰措施,這些處罰措施不可謂不嚴厲,又豈是這些不過十七八歲的稚嫩肩膀能夠承擔的了的。可惜,大錯已然鑄成,後果必須自負,只能一聲嘆息。

罰萬元禁出國拒錄公務員,拒服兵役被嚴懲冤不冤?

曾經有段時間,不少拒服兵役的年輕人真的是被慣壞了。那時不可否認,部隊徵兵工作在沉珂的舊生態下也是弊病叢生,即便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新兵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適應部隊生活而選擇拒服兵役,但是早在2012年即頒佈,對此種行為有明確處罰規定的《兵役法》卻形同虛設,拒服就拒服,退兵就退兵,而且通過種種暗箱操作往往最終總能全身而退,似乎也從來沒聽說過誰誰因拒服兵役而被地方兵役部門公開處罰的新聞。在這種風氣下,一傳十十傳百,在很多年輕人的心中,拒服兵役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最多回家給父母丟個人罷了,但只要能實現逃離部隊這個“痛苦之地”的急切願望,也就根本無所謂,至於說拒服兵役是違法行為,那是天方夜譚,根本就想象不到。

不過改變終究是到來了。標誌性的變化出現在2016年。這一年的12月中旬,杭州市蕭山區依法對一名怕苦怕累拒服兵役的馮姓青年依《兵役法》進行了嚴厲處罰,引起了很強的社會反響。與其他社會熱點問題出現後往往呈現評論觀點多樣、思想交鋒熱烈不同的是,由這則消息引發的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支持兵役機關嚴格執法。因為當兵服役,不僅是公民的權利,更是應盡的義務,而拒服兵役,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更為民眾所唾棄。自此之後,越來越多的類似事件被媒體曝光,對拒服兵役的行為嚴格依法懲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罰萬元禁出國拒錄公務員,拒服兵役被嚴懲冤不冤?

有句俗話說“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但是這句話在這裡真就不適用了,有些錯誤無論什麼時候都絕不能犯,因為它的代價太大了。

罰款是小,失信是大。這些年輕人可能根本想象不到,把拒服兵役行為作為嚴重失信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在當下這個社會究竟意味著什麼。失信,它就是你個人檔案中的一個嚴重汙點,它會告訴所有人你是一個沒有責任、沒有擔當、懦弱的不值得信任的人,它會讓你失去在這個本就無比殘酷的社會生存下去的支撐,它會堵絕你本來有無數種可能的未來選擇,它將永遠是壓在你脖頸上再也摘不下來的枷鎖。一時任性,一時衝動,搭上的卻是整個人生的命運,又怎能不讓人為這些尚未綻放的年輕生命感到極度的惋惜。

然而作為一個年滿十八歲的成年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於這些拒服兵役的年輕人,在最終踏出無可挽回的這一步前,無論是部隊還是家庭都曾苦口婆心,想盡一切辦法試圖挽回,但最終也不敵他們極度不成熟,執拗又偏激的想法。或許他們真的是不懂法,於是不知敬畏,也沒有想到後果,但是面對嚴肅的法律,可不會有對“不知者不怪”的同情,缺乏法制觀念、擔當精神和吃苦意識,鑄成大錯終究是咎由自取。現在只能希望,這8名受到處罰的年輕人能早一點醒悟過來,真正明白這一處罰對他們自己,對他們父母,對他們的未來到底意味著什麼,生活總還是要繼續。

罰萬元禁出國拒錄公務員,拒服兵役被嚴懲冤不冤?

出現這樣結果,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家庭的悲劇。古語講“子不教父之過”,追根溯源,或許每一個悲劇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失敗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為了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各級教育部門迫切要將國防和兵役法規教育納入課堂,而我們的父母們更應該在家庭教育中補上這一課,真正提高青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