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松山戰役又稱松山會戰、松山之戰,是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役中重要組成部分。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1944年5月,遠征軍強渡怒江後,在面積只有18平方公里的龍陵縣臘勐鄉松山投入2萬多兵力,從6月4日開始到9月7日結束,歷時95天,以傷亡7763人的代價,全殲據守的1300名日軍。

松山戰役是日軍在二戰亞洲戰場上的第一場被全軍殲滅的戰役,也是中國軍隊在滇西戰場成功的攻堅戰。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據史料記載:松山戰役結束後,松山周圍密密麻麻地堆放著遠征軍官兵和日寇的屍體。有的互相扭打成一團,你抱著我的頭,我卡著你的脖子,有的甚至還在蠕動呻吟。沿途也是屍體,被炸飛的人頭、手腳、大腿,隨處可見。被死亡者汙血浸透的土壤發出陣陣腥臭。除了屍臭味,還有火藥硝煙味和東西被燒焦的味道。更多的遠征軍傷兵坐在被戰火燒焦的青天白日旗下抽菸發呆。

史料透露:戰後經過鬆山,都要戴上口罩,否則松山的屍臭非把人燻死不可。所有的車隊都不敢在夜裡經過這裡。陣地旁到處都是被炸燬的碉堡、坦克,丟棄的爛槍炮和散落在地的各種彈殼、鋼盔、軍衣。

由此推斷,那場戰役是多麼的慘烈。

在大雨中,我們與來此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昆明某單位員工們一起,在當年松山戰役的山腳下行走了一圈。看到74年前日軍開挖的壕溝、單兵掩體、修築的暗堡和藏身山洞。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在當年肉搏山戰場遺址,一幅黑白照片和下面的一段文字,吸引了很多參觀者。

“1944年8月20日,我遠征軍攻克松山主峰後,將戰線推進至該山山頂一帶,日軍不甘失敗,組織敢死隊瘋狂反撲。我遠征軍將士拼死抵抗,與敵展開近戰肉搏,並最終守住陣地。過後清理戰場,敵我雙方纏打撕咬, 死在戰壕裡的士兵就有62對。 陣地上肢離體解,腸肺狼籍。人手腳、耳朵、眼珠和腸子隨處可見,場面十分駭人。因此,後人把此山稱為‘肉搏山’”。

松山戰役指揮官是第8軍軍長、後任昆明警備總司令的何紹周和原副軍長、後任第8軍軍長的李彌。

松山戰役中國軍隊首次殲滅一個日軍建制聯隊(團)的戰役,日軍在亞洲戰場的第一個所謂“玉碎”戰。日本天皇親授的聯隊軍旗被毀,旗冠深埋地下,113聯隊不復存在。松山戰役成為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首次遺留上千具遺骨迄今無法收殮的敗仗(亡靈無法迴歸靖國神社)。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參觀松山戰役後我一直在想,遠征軍攻克松山時為什麼如此艱難地花了95天時間;遠征軍為什麼要平均付出6個人的生命來換取日軍1個人的生命;遠征軍用如此慘重的代價才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是不是太屈辱了!

現在滿山都是松樹,可74年前松山被炸得寸草不留。當年被炸死的三顆大榕樹於2006年間又神奇般地復活後,被龍陵縣重點保護起來,依稀還能看到當年樹下被燒焦的痕跡。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現在的松山戰役遺址,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戰場遺址之一,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

(未完,待續)


  • 來源:沈龍言(作者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