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19世紀中葉,一位舉著白茶花的巴黎風塵女,曾穿行於巴黎上流社會。貴族們盛傳她言語高貴,舉止大方。 “她身材修長,面色粉白,滿頭秀髮垂掛及地。柔和而透明的面容裡,隱約有淡藍色的靜脈穿過,彷彿在暗示她柔弱如柳,隨時可能倒入你的懷裡。毫無誇張地說,她的高雅無與倫比、獨一無二。倘若她舉起一朵白色茶花,則在表明她可以出售。” 19世紀法國作家古斯塔夫·柯羅丹曾如此描述她。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這位絕色佳人原名阿爾芳西娜·普萊西, 1824年出生於諾曼底。阿爾芳西娜家境貧寒,童年和少年時代歷經困苦,小小年紀就幹著洗衣女和傭人等賤活。14歲時,她被一個70歲的孤老頭兒包養,嚐盡被戲虐的滋味。15歲時,她回到手工粗活的困境,但不久被一位年輕公爵相中,又成了玩物。不堪忍受玩弄的阿爾芳西娜設計逃離了魔掌。之後,她改名為瑪麗亞·杜普萊西,以自己的美貌和優雅體態,開始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交圈。很快,她名聲大震,被眾星捧月般捧成了一朵奢華的交際花。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瑪麗亞舉著白色茶花賣身。見之,總有許多貴族蠢蠢欲動,渴盼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過,包養她是一件昂貴之事:她的豪宅裝飾極盡華麗,講究封臣式的排場,她甚至擁有如許豪華馬車和傭人。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為何我要出賣自己?因為按部就班的工薪不可能讓我如此揮霍地生活,而我渴望這樣的生活。我並不認為自己因此就腐敗墮落,也不會心生妒恨。我唯一希望得到的,無非是快樂、享受和高貴文明的環境。”瑪麗亞如是說。

作為高級交際花,瑪麗亞吟詩賦詞,習文作畫,還擅長歌舞。她附庸風雅,與當時諸多才子交往共遊,如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傳言李斯特曾對阿古爾女公爵坦白過:“她是我第一個愛上的女子……”。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同樣魂不守舍,為她寫下名作《茶花女》。然而,基於瑪麗亞原型的絕色佳人薇奧麗塔,卻被小仲馬毫不留情地拋棄,她患上肺結核,並死在遭人唾棄的羞辱裡。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

《茶花女》寫於1848年,即瑪麗亞去世後的翌年。最先將這作品搬上劇場的,也是小仲馬。作為茶花女瑪麗亞曾經的情人,小仲馬在他那封眾所周知的辭別信裡坦白道:“親愛的瑪麗亞,我既無巨資助我如願以償地愛您,又非窮得可讓您由著性子愛我。所以讓我們彼此相忘吧!對於您,我這個名字無足輕重;對於我,您的青睞是不可企及的幸運。無需贅言,我是多麼悲傷啊,您知道我多麼愛您!就此別了!”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

瑪麗亞去世前一年,曾與一位公爵結為秦晉,可惜這段姻緣曇花一現。那時,她已病魔纏身,而本性難移,不願放棄花天酒地的社交場所。她無法忍受經濟窘迫,胡亂接客,惹怒了不少男人,她也因此不斷受到威脅。當她病入膏肓,自知生命即將結束時,突然寫信給李斯特:“我將不久於人世。我也早厭倦了此世令人難以忍受的生活,並不留戀。帶著我去旅行吧,我不會成為您的障礙。白天我睡覺,晚上去看話劇。夜裡,您可以肆無忌憚地對我行事。”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1847年,年僅23歲的瑪麗亞因病去世。本已身敗名裂的她再次成為公眾輿論的熱點,她身後遺產,包括房屋及其奢華物件,悉數被拍賣甚至搶奪。不僅她的細軟和服飾,連她的頭髮和情書,都在市場待價而沽。

好在巴黎蒙馬特的墓碑上,她終於恢復了真實姓名:阿爾芳西娜·普萊西。瑪麗亞·杜普萊西是否銷聲匿跡了?不,時至今日,遊客們依舊興致勃勃,在她的墓前搔首弄姿,拍照留影。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當年小仲馬的《茶花女》問世4載後,意大利歌劇家朱塞佩·威爾第於1852年完成了同名歌劇。相比於小仲馬對薇奧麗塔結局的毫不留情,威爾第讓薇奧麗塔幸福地死在了阿爾弗雷多的懷中。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威爾第對女性的同情,有目共睹。在他的歌劇中,女性通常被迫成為社會的犧牲品,或因疾病折磨,或受他人脅迫,甚至無奈自殘,往往以悲劇告終。她們的死亡,有時被定性為罪有應得,有時卻被闡釋為凜然之舉。無論如何,活路沒有,唯有死,方能證明她們曾經的生命痕跡。

一個歐洲妓女的故事,猶如一部西方《紅樓夢》,讓無數中國人感動

花謝花飛花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白茶花,

歐洲女人曾經的哀婉,

從男人指間緩緩滑落,

沾著土腥,消失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