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美人起舞,鴻鵠一曲盡悲聲——劉邦換儲風雲(下)

衣賜履按:昨天我們講到,劉邦想換太子,受到各種阻擾,然而,換儲之心,依然未死。

前195年初,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想更換太子。張良勸諫,劉邦不聽,張良就託病不再理事。太子太傅叔孫通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最後已經到了撒潑的程度了,說,皇上,您要是非換太子不可,老臣就一頭撞死在大殿上!

劉邦只好說,行啦,我只是開玩笑而已!

叔孫通糾住話把兒不放,說,開玩笑!太子,是國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動搖,天下就會震動,這種事情怎麼能開玩笑呢!

劉邦簡直是無語了,恨不能把這幫傢伙都吊起來抽屁股,心說,老子立哪個兒子當太子,是特麼老子自己的事,你們特麼的怎麼這麼來勁!想是這麼想,又奈何不得這些臣子。劉邦明白群臣的心都不向著趙王,於是暫時放下此事不提。

衣賜履說:這裡其實碰到一個皇權和相權之爭的問題,對“相權”,我們不作嚴格區分,其實就是皇上和臣僚之間,誰說了算、怎麼樣說了算的問題。從歷史上看,不管是皇權還是相權,如果是壓倒性勝出,一般這個政府算不得太成功,那種皇權和相權有可能相爭,但實力相差不太多的時候,往往政治是清明的,政令是通達的,社會是相對平穩的,一般幹不出什麼太出格的事兒來,相互制衡的道理就在這裡。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況,皇權可以忽略不計,如曹操雄才大略,中國北方統治尚算清明,但因為沒有制衡,這種清明是不穩定的,稍有風吹草動,國家機器立即失控。

某日,劉邦設置酒席,太子劉盈在旁侍侯。劉邦看到有四個白髮老漢跟著太子,四個人年齡加起來恨不能一千歲,鬚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劉邦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

四個人上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

「醬香通鑑」美人起舞,鴻鵠一曲盡悲聲——劉邦換儲風雲(下)

【四個老漢,加起來一千多歲!】

劉邦大驚,說,我靠!你們就是商山四皓啊!我訪求各位好些年了,你們都躲著不見我,現在你們為何跟隨我兒交遊呢?

四人說,陛下輕慢士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想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

劉邦說,煩勞幾位老爺子好好調教保護太子吧。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飄然而去。劉邦目送他們走了,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看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注:“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角里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後來隱居於商山。後人用"商山四皓"來泛指有名望的隱士。

戚夫了哭泣起來(發自內心的悲鳴啊),劉邦心頭一酸,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於是唱道:

鴻鵠高飛,

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翮讀如何,意為鳥翅),

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

當可柰何!

雖有矰繳(矰讀如增,矰繳就係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短箭),

尚安所施!

意思是:大雁啊,天鵝啊,飛在千里高空。羽翼已經長成,能夠縱橫四海。能夠縱橫四海啊,你能怎麼辦?雖然手上有射麻雀的短箭,能對縱橫四海的大雁、天鵝怎麼辦?

「醬香通鑑」美人起舞,鴻鵠一曲盡悲聲——劉邦換儲風雲(下)

【戚姬絕命一舞,當不似此春風明媚】

劉邦一連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劉邦起身離去,酒宴結束。劉邦最終沒更換太子。

衣賜履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就義啊!劉邦強行換太子行不行?不行。因為,沒有人支持戚夫人,劉邦一死,可以肯定,呂后帶著一班老臣,立即廢了趙王如意,關起戚夫人。除非,劉邦殺了呂后和太子,然而,那是親老婆和親兒子誒,劉邦下不去手誒。

《史記》中主要講了張良、周昌和叔孫通反對劉邦換儲。叔孫通是太子太傅,當然要維護太子。張良是劉邦的智囊,現在是一邊煉丹當神仙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上班,劉邦當然想得到他的支持,然而沒有。周昌是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並稱為三公。三公職責的一般劃分是,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從職責設定上看,對換儲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宰相啊。是不是有點奇怪,宰相蕭何哪裡去了?怎麼沒有記錄他的意見?

史書篇幅有限,不可能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然而,我們可以推測,蕭何一定是發表過意見的,並且,與其他大臣意見一致,至少是不支持換儲。所以,劉邦才會去問半退休的張良,管監察的周昌。就算這些人都反對,劉邦也沒有完全放棄換儲的想法。然而,商山四皓居然出現了,劉邦立即明白,換儲沒戲了。原因是太子劉盈羽翼豐滿了嗎?非也!太子究竟什麼成色,他當爹的能不清楚嗎?劉邦是從商山四皓身上,看到了太子背後的力量,劉邦自己都沒能把四個老漢招來,但是太子招來了,這說明,所謂的羽翼豐滿了,是太子背後的力量太強大了!戚夫人母子,根本不是對手啊!罷了罷了,還換個茄子啊!

此時的劉邦,已無餘力唱大風,哀舞悲歌傷離別。

幾十年之後,漢武帝劉徹從曾祖父身上吸取了教訓,臨死前,殺了最他疼愛的老婆鉤弋夫人,留下一句名言,子弱母壯,必亂天下

下面講件似乎不搭界的事兒,劉邦殺樊噲。

樊噲,沛人,不但是劉邦的親老鄉,而且是劉邦的親擔挑兒,樊噲的老婆呂嬃(讀如需)是呂后的親妹子。樊噲功勞之大,在劉邦封的第一批十八個侯中,排第五啊!劉邦和樊噲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

「醬香通鑑」美人起舞,鴻鵠一曲盡悲聲——劉邦換儲風雲(下)

【這版樊噲,還不如陳小春版的看著舒服些】

去平叛英布之前,劉邦一度病得很厲害,討厭見人,躺在宮禁之中,下令誰也不見。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這樣的老革命都不敢進宮。一連過了十多天,沒人能見到劉邦,簡直就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還得了!樊噲聽到消息,來了,一把推開宮門,徑直闖了進去,後面群臣才敢跟著進去。入得劉邦寢宮,見他枕著一個宦官的大腿躺在那裡。樊噲痛哭流涕,說,老大啊,想當初,我們跟隨你從豐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麼樣的壯舉啊!而如今天下已經安定,老大你怎麼如此疲憊不堪啊!你病成這樣,我們都驚慌失措,你卻不肯接見臣僚商議國家大事,難道老大你只想和一個太監訣別嗎?難道你忘了趙高作亂的往事嗎?(趙高矯詔,殺扶蘇,立胡亥,大秦崩,詳見拙文《始皇一崩,巨輪失控》)

劉邦聽罷,大笑,一躍而起。

樊噲與劉邦如此親密,劉邦卻要殺樊噲,這是什麼情況?前195年,二月,劉邦命樊噲以宰相身份,率軍攻打燕王盧綰(詳見拙文《燕王盧綰被奪王爵,活該!

》)。此時,劉邦依然病重,有人報告說,樊噲和呂氏結黨,只要皇上一駕崩,樊噲就要帶兵把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全部殺死。劉邦聽說之後,勃然大怒,命令陳平、周勃直奔前線,見到樊噲立即斬首。陳平因懼怕呂后,並沒有執行劉邦的命令,而是把樊噲解赴長安。到達長安時,劉邦已經去世,呂后就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衣賜履說:劉邦要殺樊噲,常被人拿來作為劉邦殘暴、大殺功臣的證據。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啊。

我們可以肯定,在劉邦離世之前的日子裡,每一天都是煎熬,每一天都很無力,每一天眼前都是血淋淋的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結局已定,然而,貴為天子,他竟無能為力!劉邦讓陳平去誅殺樊噲,既不是他神經已經錯亂,也不是要殺功臣,而是最後向呂氏家族的抗爭啊。我殺不了呂后,殺不了太子,殺呂后的妹夫還不行啊!

結果是,連樊噲也沒殺了,呵呵。

劉邦死前,呂后請示後事,說,老公啊,你百歲之後,蕭何也會去世,誰能接替他的位置?

劉邦說,曹參。

呂后問,誰能接替曹參?

劉邦說,王陵。不過王陵有點憨,要請陳平幫助他。陳平智慧超人,但沒有魄力,不能夠獨當一面。周勃也是人選,他敦厚而不擅言詞。然而,將來保護劉家平安的,必然是他,可以任命他當太尉,作為準備。

呂后又問,誰接替周勃?

劉邦已十分衰弱,嘆息說,再以後的事,你已經用不著擔心了。

四月二十五日,劉邦在長樂宮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衣賜履說:不知為什麼,寫到此處,我竟然流下淚來。劉邦的無力感,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皇權的絕對權威還沒有建立,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政治,有其自身的軌跡,個人,哪怕是天子,也會力有不逮。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知道;怎麼做對怎麼做錯,不知道。這種無力感,劉邦如此,戚姬如此,呂后也是一樣。呂后死時,擔心她那些封了王的兄弟們啊!然而,不但呂氏全部被誅殺,就連她的親孫子們(惠帝劉盈的兒子們),那可都姓劉啊,就因為身體裡流著呂氏的血,也都全部被誅殺。

如果劉邦聽過張學友,他死前一定哼唱的是那一句:我早已看見,一出悲劇正上演……

「醬香通鑑」美人起舞,鴻鵠一曲盡悲聲——劉邦換儲風雲(下)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