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國價值觀國際傳播力?「價值觀話語嬗變」論壇學者怎麼說

如何提升中國價值觀國際傳播力?“價值觀話語嬗變”論壇學者怎麼說

6月23日,由武漢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高校及《理論與評論》《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等學術期刊編輯部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價值觀話語嬗變與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在福州召開。與會專家圍繞中國價值觀傳播的意義和方法、創新傳播話語體系、增強對外傳播效果,以及應對網絡時代傳播挑戰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創新話語增強對外傳播效果

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設,離不開有效的話語創新。在《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雜誌社常務副主編曹泳鑫看來,話語體系創新背後一定要有中國價值觀的支撐。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和今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與我們始終堅持中國價值觀密不可分。近年來,中國學術話語體系創新步伐加快,這恰恰是我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突出表現,也是我們進行對外傳播的思想基礎。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志丹認為,傳播中國價值觀既是凝聚發展向心力的需要,也是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在要求。《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誌社執行主編張永平表示,價值觀研究的學術話語要能夠轉化為生活話語,與現代傳播技術和人們的閱讀方式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進行傳播。

還有學者從具體概念和新方法入手研究話語創新。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魏傳光梳理了“美好生活”的演變過程,認為其內涵變化反映了適應人民群眾需求是價值觀傳播的基礎;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寶國以“國際話語權”為關鍵詞,對相關論文進行了量化分析,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共同點和今後可以拓展的方向。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尚旗稱,中國價值觀對外傳播不僅是為了提升國家形象,更要為國家戰略服務。當下中國要在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發揮更大國際作用的視野中進行話語創新,使中國價值觀的對外傳播凸顯國際性、道義性和責任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 運用好各種傳播手段

講好中國故事,手法不能單一機械,要靈活多樣並切合當下國際國內現實狀況,從而增強傳播的影響力。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項久雨認為,傳播中國價值觀要“巧用力”,在傳播的時機、手法、使用資源等方面實現綜合搭配和資源整合,尤其要發揮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混合力,融合官方和民間媒體的優勢。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龍柏林提出,要將價值觀隱含在符號、文藝、實踐等話語具象中傳播,解決傳播的“話語空轉”問題,並針對傳播中的“價值偏離”“價值解構”等現象提出應對策略。

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紅霞表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要注重日常生活化,找準它與現實的結合點,並注重使用講故事、網絡微表達等方式。長沙理工大學黨政辦主任周豔紅認為,在堅持宏大敘事的同時,要加強生活化敘事,用生活中的點滴故事傳播核心價值觀。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吳學琴從對外翻譯入手,分析不同翻譯用語體現出的制度和價值觀差異,認為成功的學術翻譯本身就是對外傳播中國價值觀的有效方式。

  • 加強話語提煉和闡釋能力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要在價值觀傳播領域具備內容和技術的雙優勢,才能更好應對時代挑戰,為建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傳播秩序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邱吉認為,我們要在全面瞭解西方媒體現狀的基礎上,看到其傳播中隱含的各種操控方法,在此基礎上增強中國價值觀的有效傳播。

廣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龔超對資本操控網絡話語現象進行了細緻分析,闡述了信息技術在資本支配下產生的信息鴻溝、技術壟斷等如何影響了核心價值觀傳播,我們要通過加快技術革新、強化網絡輿論引導等方式加以應對。

成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趙波表示,要加強新媒體傳播能力,塑造有影響力的國際傳媒機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間要建立媒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機制,共同為改變媒體國際傳播生態而努力。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我們要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加強話語提煉和闡釋能力,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的方方面面。

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