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轉鐵」來襲!運輸車輛結構該如何轉型?|中國汽車報

“公转铁”来袭!运输车辆结构该如何转型?|中国汽车报

以往採用公路運輸的煤炭、礦石、鋼鐵等大宗貨物正逐步轉由鐵路運輸,改變著當前長距離物流運輸的格局。在繼去年原環保部要求環渤海港口禁止汽運煤集疏港後,生態環境部再次提出港口“公轉鐵”運輸。

“公转铁”来袭!运输车辆结构该如何转型?|中国汽车报

6月20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政策吹風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大氣汙染治理要打好攻堅戰,加強源頭控制,尤其是在當前70%以上的貨運由公路承擔的結構下,應按照“車、油、路”三大要素三個領域齊發力,來解決機動車汙染問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增加鐵路運輸。

“公转铁”来袭!运输车辆结构该如何转型?|中国汽车报

從去年開始,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保護部等國家相關部門密集出臺政策,嚴控公路超載運輸、擴大港口集疏運改為鐵路、水路等運輸的範圍,促使貨源持續從公路向鐵路、水運回流,這對上百萬輛公路運輸車來說有不小影響。在“公轉鐵”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下,傳統道路運輸行業應如何轉型?公路運輸車輛結構會有什麼變化?

向“公轉鐵”兩端公路短駁運輸轉型

“在政策的影響和推動下,以後由貨車運煤的業務量會越來越少。從目前形勢來看,大宗貨物鐵路運輸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但由於各種限制鐵路無法到達,所以我們也在逐漸改變運輸方式,向鐵路接駁運輸與完成‘最後一公里’配送方向轉型。”在黃驊港區從事大宗貨物運輸的貨車司機王亮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儘管現在國家有關政策對公路運輸來說有些影響。但貨運終歸離不開公路運輸,火車不能把貨送到家門口,卸貨、配送也需要使用汽車。

王亮說:就算全國實現‘公轉鐵’,也會有‘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最後還要靠貨車解決。何況當前我國港口鐵路道線、接卸能力、堆存能力等配套設施和服務能力還有很多不足,貨車仍是不可缺少的運輸工具。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也認為:公路運輸可以實現‘門到門’服務,而且時間有保證。鐵路運輸除電廠可以直接將煤運至廠區外,集裝箱等其他大宗貨物,還需要通過公路等方式進行二次轉運。由於火車可能會出現延誤,時間不能保證。

因此,在“公轉鐵”趨勢下,公路運輸可以通過接駁方式做好二次轉運,做好小範圍、短途配送工作。

“公转铁”来袭!运输车辆结构该如何转型?|中国汽车报

其實在調整運輸結構方面,交通運輸部也多次提出,要加快推進大宗貨物集疏港,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既要做好中長距離貨運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也要積極做好“公轉鐵”兩端公路短駁運輸。在交通運輸部看來,雖然大宗貨物轉由鐵路、水路等渠道承擔可以減少貨物運輸成本,降低企業負擔,但不可否認,在中短途配送、接駁運輸方面,公路運輸的靈活性優勢不可忽視,公路貨運仍有用武之地。

在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靈活是貨車最大優勢,特別是在我國大的運輸範圍內,靈活是不可替代的剛需。“公轉鐵”的目的也不是替代公路運輸,而是將運輸合理化,採用公路、鐵路、水運等多種路線有效結合,以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

為新能源貨車帶來機遇

日前,首趟從唐山灤縣出發的“公路運輸轉鐵路”進京建築材料專列到達北京大紅門貨場,正式開啟“公轉鐵”的運輸結構調整序幕。據瞭解,此次專列的開通節省了上百輛重卡的運力,而以往北京地區使用的砂石重料幾乎都採用重卡運輸。

不過,這不代表公路運輸車要被淘汰,北京北控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乃偉表示:“列車從灤縣啟程到達大紅門貨場後,將通過環保卡車接駁‘最後一公里’。”這為新能源物流貨車帶來新機遇,比如LNG重卡及純電動重卡等。

“公转铁”来袭!运输车辆结构该如何转型?|中国汽车报

京鐵物流副總經理張金超介紹,下一步,鐵路部門將在貨場建設、集裝化裝備、新能源車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鐵路專用線路資源,合理佈局就近卸貨,縮短城市配送距離等綜合手段。

“國家對於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貨運行業,使用新能源物流車已成為發展趨勢,我們正在進行運輸車輛更新,向燃氣車和新能源運輸車轉移。”唐山灤縣一家貨車大賣場的王經理表示,在“公轉鐵”的背景下,新能源貨運車會大有市場。

在6月25日召開的交通運輸部例行發佈會上,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巡視員毛健表示,要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重點區域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作業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替換。

資深交通專家、山東交通科研院規劃研究中心研究員許雲飛認為,以港口散貨為主要拓展領域的公路長途運輸,必須實施動能轉換,發揮“門到門”的優勢,尋找發展新動能。如探索甩掛運輸、新能源車、無人駕駛、多式聯運和“大數據+”技術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卡車開啟天津港口試運營。天津港集團公司科信部副部長朱連義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重汽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在港口作業工況下實現智能駕駛的新突破,同時也為港口解決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水平運輸難題,提供可行的實踐方案。據瞭解,該純電動卡車整車滿載行駛可達120公里,充電時間小於1小時,不僅實現了可再生資源對燃油的替代,還解決了機動車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

“公转铁”来袭!运输车辆结构该如何转型?|中国汽车报

記者瞭解到,除了純電動卡車外,不少重卡生產企業也在大力研發氫燃料電池卡車。據中國重汽技術中心研發人員介紹,由於港口相對封閉,配建加氫站比較容易,氫燃料動力首選這類車型比較容易成功,不少港口已經開始關注並考慮引進氫燃料碼頭牽引車。

積極開拓鐵路輻射不到的線路

當然,在“公轉鐵”的大趨勢下,一些卡車司機心存擔憂。來自天津的卡車司機王文利表示,從去年環渤海港口禁止汽運煤集疏港開始,已有不少司機變賣車輛轉型零擔運輸。

在王文利看來,“公轉鐵”會分流一部分重貨,但零擔貨物並不適合走鐵路。每個客戶三五噸的零擔貨,要求今發明至。反觀鐵路運輸,不僅門檻比公路高、車皮審批難,鐵路局分散經營零擔貨需要湊夠一車皮才發鐵路,在時效性方面無法保證。

“公转铁”来袭!运输车辆结构该如何转型?|中国汽车报

卡車部落創始人劉樹森看來,“公轉鐵”政策暫時對他們影響不大。他表示,公路轉向鐵路運輸的貨物一般是以粗放型貨物為主,而他們主要以高端產品為主,在貨源上有效規避了與鐵路的競爭。據悉,此次“公轉鐵”主要針對的是煤炭、礦石、鋼鐵這些大宗物品,而對其他生鮮、冷鏈以及鋪貨市場沒有太大影響。

“‘公轉鐵’是大勢所趨,長距離、大載重的貨物更適合鐵路。但仍有很多鐵路延伸不到的地方和鐵路無法承運的市場,這類市場空間很大,貨運行業可以開拓鐵路輻射不到的路線。”一位行業專家表示。

該專家建議,貨運企業可以採用甩掛運輸方式,提高運輸效率,從根本上避免“公轉鐵”帶來的運力不足問題,積極開展“公鐵水”多式聯運,以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