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辛斯加盟勇士,寒冷的市場到底有多扭曲?

考辛斯加盟勇士,寒冷的市場到底有多扭曲?

今天早上考辛斯以一年530萬迷你中產的合同加盟勇士,相比詹姆斯投奔湖人,前者更具震撼力。從諸多條件來看,考辛斯絕對是市場中的特殊交易,但以這份合同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首先簡述考辛斯的處境:跟腱受傷的全明星中鋒,預計得休養至12月甚至是明年1月,考慮到受傷的部位,極有可能導致考辛斯戰鬥力的下降。首先問的是,考辛斯原先的市場行情值多少?若沒有受傷,絕對是頂薪,考辛斯或許願意配合組團微調薪資,但整體來看2500萬的尊重是跑不掉。

為何最終考辛斯會簽約勇士,簡單來說,就算今年並非冷淡的夏天,鵜鶘也不見得100%願意高薪續留考辛斯,但縱使如此,願意花大錢賭一年的球隊大有人在,只是偏偏今年全體都沒有錢,所以考辛斯才會找上勇士。在此不針對考辛斯的抉擇做出歷史地位高低的評判,而是指出幾個事實:首先鵜鶘對於挽留考辛斯有所保留,其次市場缺少冤大頭,因為大家都沒錢,最後有錢的球隊(例如湖人、獨行俠甚至太陽)有更好的選擇。

考辛斯加盟勇士,寒冷的市場到底有多扭曲?

目前許多球員清一色選擇一年合同,或者於第二年附帶球員選擇權,就是為了重新投入市場,以獲得更好的報價。從小喬丹、蘭德爾,甚至是諾埃爾、塞斯-庫裡等人都是如此。籤多年合同的人數變少,母隊多半缺少續約空間。只是讓我們想想明年,如果加上合同2019年才到期的成員,意味著明年將擁有海量的自由球員參與競爭中。

打如此算盤的不只是考辛斯,幾乎所有一年合同的成員都是如此,屈就於中產價碼,甚至略低的薪資,期盼明年有更好的行情,但下賽季薪資上限為1.01億美元,2019-20賽季則微升至1.08億美元,薪資上限成長幅度有限。大頂薪時代的有毒合同要全部清理完畢,預計要到 2020年。市場上的明星球員仍舊搶走大部分的薪資空間,再次重新洗牌,仍舊有人會慘遭遺忘,狀況也許會比今年好,但不可否認的趨勢是,一年合同的數量在這兩三年間,可能會持續暴增,一年一簽或將成短期的主流。

雷迪克、波普和蓋伊都選擇與母隊簽下一年續約,但回顧去年他們簽約的當下,同樣都抱持明年重新簽約的打算,三人都有不錯的成績,但市場對於這層級的球員,顯然給不出合理待遇。除非採用先簽後換,否則沒有球隊可以清出1200萬薪資給雷迪克、蓋伊這些球員,歸隊再戰一年,明年尋求複數年續約,或許在財務上可以承擔比較小的損失。當然相對的,一年合同一但受傷或是失常,隔年價碼就會被打壓。

如果所有人都傾向一年一簽,可以想象抱團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事實上,現代NBA早就是大組團時代,奪冠陣容組成的基本條件,就是先擁有兩名全明星,如同艾佛森的組隊模型難以出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考辛斯與勇士籤屬的是迷你中產,該條款適用於薪資超過俗稱土豪線(豪華稅門檻再往上一點)的球隊。NBA全額中產目前的價碼已經來到900萬,在大頂薪時代開幕前,薪資上線所增加的中產條款,原先被視為可以抬高角色球員的價碼,但制度走到現在,許多球隊反而開始改用迷你中產,因為數年的全額中產合同,很容易成為取代難以脫手的負資產。

考辛斯加盟勇士,寒冷的市場到底有多扭曲?

今年有使用全額中產的球隊少之又少,許多隊伍因超額的空間只擁有迷你中產,某些隊伍則根本不願意交出全額,後續球員如果同樣在這波寒冬無法獲得合理報價,設想一下,綠葉球員只能獲得部分中產,全額被拿來補貼給抱團的球星,這幾年NBA球員的薪資M型化恐怕會加深。

考辛斯新合同掀起組團與寒冷的自由市場相關議題,可以確定會是短期,但未來的自由市場趨勢誰也不能預估。十年前我們或許還相信,組團只是邪門歪道,像馬刺這樣的經營模式仍舊能成一番氣候,馬刺用好幾座冠軍與季後賽證明這項理論,但當倫納德喊出Trade Me,市場又是如此浮動,主流價值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當勇士獨強,現代NBA如何放眼未來經營,又或者梭哈跟勇士拼了,就考驗各隊總經理的運作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