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藏古寺-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梵行寺(揚州江都邵伯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到邵伯的名勝古蹟,自然而然地包括那數不清的廟宇庵堂。

據說,邵伯曾有九十九座半庵觀寺廟,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教派林立,源遠流長。規模宏大的廟宇,可謂比比皆是,鼎盛時“四方僧眾來歸,日亦不啻數十?”。 其中,寶公寺在斷頭街塘南,為僧寶公募捐所造,建於北宋元祐五年(1090)。寺有兩座山門,南門到北門相距甚遠,有小和尚“騎馬關山門”之說。塘南有寶公橋,在寶公寺左側;南堤叫寶公堤。城隍廟,建於何時無考,廟址在舊鹽治所,南北鄉皆有行宮。此外,蔡家巷有郡土地廟,下橋鄉有五穀廟,鎮中有關帝廟三、關帝樓二、大王廟三、龍王廟二,其它有財神廟、三茅宮、如來庵、大悲閣、都天行宮、百子堂、地藏庵、鬥壇廟等,皆因年代久遠,或毀於戰火,已查無遺蹟了。

鄉鎮藏古寺-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的梵行寺(揚州江都邵伯鎮)

梵行寺遠景

而歷史最悠久的,首推梵行寺。梵行寺,俗稱西寺,建於東晉寧康三年(375),距今已1630餘年,比創建於南朝的揚州大明寺還早近百年。

梵行寺位於風光綺麗的邵伯湖濱。梵行寺旁有一片方圓幾十米的綠地,形似《西遊記》中鐵扇公主手中的巨扇,名曰“蒲扇墩”,也有佛門弟子稱之為“普善墩”。它好似一塊浮在水面上的碧玉,碧綠的墩面和清清的水面幾乎相平。這碧玉十分神奇,據說,不管湖水怎麼漲落,即使白浪洶湧,它總是平靜地浮在水面,似乎會隨著波動的湖水而上下。

梵行寺前後3進,紅牆碧瓦,翹角飛簷,巍峨壯觀。一進山門,便見是頂天立地的哼哈二將和四大金剛及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都是雕塑精妙,栩栩如生。最有特色的是那與眾不同的海島,在腳踏鰲魚背的觀音大士身旁,多了一尊衣衫襤褸的窮和尚——濟公。

鄉鎮藏古寺-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的梵行寺(揚州江都邵伯鎮)

大雄寶殿

梵行寺南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草亭,名曰“茶庵”,這裡是歷代文人墨客品茗觀景、吟詩作對的佳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多次光臨邵伯,不惜踏雪冒雨前來賞玩,留下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肖 勤)

鄉鎮藏古寺-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的梵行寺(揚州江都邵伯鎮)

梵行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