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運用唯物史觀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的名著|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200種第74種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本書由郭沫若先生編訂,是最早運用唯物史觀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的一本史學名著,它突破了以往歷史研究當中僅依靠歷史文獻為“國故”的侷限,將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實物,把《詩》、《書》、《易》裡面的的紙上史料,把甲骨卜辭、周金文裡面的地下材料,熔於一爐,提出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名著|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世界文化史的關於中國方面的記載,正還是一片白紙。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上沒有一句說到中國社會的範圍。

外國學者對於東方情形不甚明瞭,那是情理中事。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蝟毛還要難於接近的逆鱗。外國學者的不談,那是他們的矜慎;談者只是依據舊有的史料、舊有的解釋,所以結果便可能與實際全不相符。

在這時中國人是應該自己起來,寫滿這半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頁。

外國學者已經替我們把路徑開闢了,我們接手過來,正好是事半功倍。

本書的性質可以說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續篇。

研究的方法便是以他為嚮導,而於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古代希臘、羅馬之外,提供出來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國的古代。

恩格斯的著作中國近來已有翻譯,這於本書的瞭解上,乃至在“國故”的瞭解上,都是有莫大的幫助。

談“國故”的夫子們喲!你們除飽讀戴東原、王念孫、章學誠之外,也應該知道還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沒有辯證唯物論的觀念,連“國故”都不好讓你們輕談。

然而現在卻是需要我們“談談國故”的時候。我們把中國實際的社會清算出來,把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思想,加以嚴密的批判,讓你們看看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傳統,究竟是否兩樣!

對於未來社會的待望逼迫著我們不能不生出清算過往社會的要求。目前雖然是“風雨如晦”之時,然而也正是我們“雞鳴不已”的時候。

1929年9月20日夜

目錄

新版引言

自序

解題

導論 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展階段

一 社會發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中國歷史之開幕時期

三 周代——鐵的出現時期——奴隸制

四 周代以來至最近時代之概觀

五 中國社會之概覽

第一篇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發端

第一章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

第二章 《易傳》中辯證的觀念之展開

第二篇 《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說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推移

第三篇 卜辭中的古代社會

序說 卜辭出土之歷史

第一章 社會基礎的生產狀況

第二章 上層建築的社會組織

第四篇 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

一 序說

二 周代是青銅器時代

三 周代彝銘中的奴隸制度

四 周代彝銘中無井田制的痕跡

五 周代彝銘中無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銘中殷周的時代性

七 餘論

附錄 追論及補遺

一 殷虛之發掘

二 由《矢彝考釋》論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矢令簋”考釋

五 明保之又一證

六 古金中有稱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紀錄

八 殷虛中無鐵的發現

九 夏禹的問題

十 “舊玉億有百萬”

後記

郭沫若先生學術年表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導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