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函谷關並不是你所知道的那一處

赫赫有名的函谷關,在河南卻有兩個!乍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是真的!

赫赫有名的函谷關並不是你所知道的那一處

函谷關

一個秦朝的:函谷關位於靈寶市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處於洛陽至西安故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古稱函谷。春秋時秦孝公從晉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函谷關。此關城東西長7.5公里、穀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公元前241年,楚、趙、韓、衛諸國合縱攻秦,至此敗還。現代此處有令尹望氣臺、孟嘗君雞鳴臺,老子著《道德經》的太初宮等,太初宮已經成為國內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場所。1992年,靈寶市政府按照原古關圖形,投資重建了關樓。目前,這裡已成為知名旅遊景點。

一個漢朝的:新安縣城東里許,有漢函谷關,為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建。

赫赫有名的函谷關並不是你所知道的那一處

漢武帝

據史記栽:戰國時代,秦國為了防備東方諸國西進,在豫西“崤函孔道,,的西端,據險設關,名“函谷關”。 漢武帝時,有位樓船將軍叫楊僕,為新安縣鐵門鎮南灣人,因“屢有大功,恥為關外民,上書乞徙東關”,而“武帝意亦好廣闊”,於是便由楊僕主持,把函谷關遷建到新安,史稱“漢函谷關”(簡稱“漢關”)。是關南靠青龍山,北託邙山,坐西向東,前臨澗水,距今洛陽市20公里,據歷史記栽,原漢關的建築非常壯觀:北抵黃河,南橫洛水,直抵宜陽散關。關塞相連,有似長城。關前更仿秦關布居,築有“雞鳴”、“望氣”二臺, 以壯其勢。由此可見,函谷關的東遷,實有其重要的軍事目的。東漢末年,京師洛陽設八關都尉官,漢關居首。此後各代帝王多有登臨,文人墨客代有題詠。

赫赫有名的函谷關並不是你所知道的那一處

戰國時期勢力分佈圖

2000餘年來,漢關歷盡風雲戰亂,屢遭破壞,多次重修,最後一次是在1923年。此次重修的規模據載為:關高25丈,南北長10丈,東西寬6丈。關額“漢函谷關”為康有為手筆; 門對聯:“功始將梁今附驥,我為尹喜誰騎牛”;西門對聯:“勝蹟漫詢周柱史,雄關重睹漢樓船”。關上四周有護關寨牆,中間是兩層關樓,飛簷畫棟,氣勢磅礴。關樓四門均有對聯,東門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層紫氣萬層煙”;西門為:“佑彼周室,宏我漢京”;南門為:“紫氣猶存賢令尹,青牛重度古函關”;北門為:“巍乎直同百二險, 煥然重築一丸泥”。重修漢關雖未必能與古關原貌相比,但兩山夾峙,孔道中通,雄關橫臥,城樓高聳,東面遼闊天空,西襯新安古城,其氣勢亦頗為壯觀。每當夜幕降臨,人跡斂息,寒星寥落,月上山頂,晚風蕭瑟,澗 濤轟鳴,乘夜登臨,雖不聞古戰場聲聲刁斗,只這冷月寒光,風聲濤鳴,也足使人森森然如臨嚴陣。

可惜,它又經戰亂風火和風剝雨蝕,毀壞嚴重。現在僅存基層磚石結構平垛,有待重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