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能打的幾個純爺們兒!

商紂王帝辛(約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後世稱商紂王,在位30年。是商朝最後的一個君主,都於,改沫邑為朝歌 (今淇縣)。帝乙死,應立長子啟,因啟母賤不能立,而立少子辛為帝。帝辛自幼聰敏過人。《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

歷史上最能打的幾個純爺們兒!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湯把他諡號桀(兇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發之子,在位52年(前1818—1766)。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生卒年不詳。商湯在名相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湯先攻滅了桀的黨羽韋國、顧國,擊敗了昆吾國,然後直逼夏的重鎮鳴條(今山西省安邑縣西)。後又被湯追上俘獲,放逐在此。在位52年,國亡,被放逐而餓死。為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歷史上最能打的幾個純爺們兒!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歷史上最能打的幾個純爺們兒!

南宮長萬是宋國猛將,為人常驍勇,而且擅長拋戟,能將數百斤重的戟拋到空中數丈之高,並能以手接住,百無一失。在乘丘之戰時,兵敗遭魯軍俘虜,後來得以釋放回國。後因與宋閔公爭勝,遭到宋閔公的羞辱,南宮長萬於是惱羞成怒,大罵宋閔公是無道昏君,而後將宋閔公打死,並殺死大臣仇牧和華督。之後,南宮長萬立宋閔公堂弟公子游為君,將宋國公族全部驅逐出境。不久亳邑大夫蕭叔大心率領宋國公族攻殺公子游,南宮長萬於是逃到陳國。陳國接受宋國的賄賂,設計將南宮長萬灌醉後,用犀牛皮包裹起來,連夜送回宋國,宋國將南宮長萬剁成肉醬。

歷史上最能打的幾個純爺們兒!

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竇皇后第三子。是古典小說《說唐》與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天下第一條好漢,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傳說為金翅大鵬鳥轉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坐騎為"萬里雲",日行一萬,夜走八千。於晉陽宮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舉金獅上殿,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歷史上最能打的幾個純爺們兒!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李存孝最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令對手聞風喪膽,名揚天下。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

歷史上最能打的幾個純爺們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