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血壓跟著增加,脈壓差還越來越大!這種情況要不要治療?

血壓有隨年齡增長的趨勢。流行病學的數據顯示,55歲之前沒有患高血壓的人群,55歲之後患高血壓的概率大於50%,並且大部分都是高壓升高、低壓反而下降(脈壓差增大)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北京地區的資料表明,80歲以上人群有67.61%會出現上述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又該如何控制?“問上醫”為您詳解。

隨年齡而逐漸加重的動脈粥樣硬化是主因

(1)動脈粥樣硬化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嚴重

動脈粥樣硬化到一定年齡後,幾乎人人都有,只不過程度不同。有研究指出,從14歲開始,血管就開始緩慢老去,人體的衰老死亡很大程度上與血管不斷老化或者堵塞有關。

年齡越大血壓跟著增加,脈壓差還越來越大!這種情況要不要治療?

動脈粥樣硬化是血管內皮損傷再修復的結果。健康的動脈血管壁有一層光滑的內皮。但血管中的血流、糖類、脂質等會不斷刺激它,使其產生細小損傷,表面變粗糙。流經的脂質就容易被掛住。之後,體內的巨噬細胞就會吞下這些脂質,搬運到血管壁內部以保通暢。

時間長了,血管壁中積存的這些脂類物質越來越多,並逐漸與周圍的血管平滑肌細胞嵌合,形成了新的鈣化、脆硬的組織。這會導致血管的彈性下降,無法自行恢復到最初彈性十足的狀態。

(2)粥樣硬化會使血壓升高,脈壓差增大

血管變硬、彈性降低會導致高壓升高、低下反而下降的現象。正常情況下,心臟收縮大量血液瞬間射出,彈性十足的動脈會在血液的推擠下及時擴張,此時的血壓即高壓。心臟舒張時,擴張的血管因彈性而回縮,繼續擠壓血液向前流動,所以血管內仍然有一定的壓力,此時的血壓即低壓。

年齡越大血壓跟著增加,脈壓差還越來越大!這種情況要不要治療?

動脈硬化後,當心髒向動脈射血時,動脈無法有效擴張使血液進入,所需的壓力就越大。而當心髒舒張時,血管又無法及時回縮,故而低壓降低。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即高壓超標、低壓正常甚至偏低。

從某種程度來看,脈壓差是可以反映血管硬化程度的指標。正常人的脈壓差通常小於40mmHg,而老年人在60歲之後脈壓差會逐步增大,有的甚至可達50-100mmHg。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有啥危害?

大量臨床研究顯示,ISH較普通高血壓更容易出現靶器官損害、心血管病變。若高壓超過160mmHg,則發生心血管病變的概率為正常血壓的2.5倍。老年ISH若不治療,每年100個男性患者中,就有82人會發生事件,而女性患者則會有43人出現問題。

年齡越大血壓跟著增加,脈壓差還越來越大!這種情況要不要治療?

由於老年人的高血壓同時出現高壓升高、低壓降低的特徵,因此治療應儘可能使高壓降低的同時,確保低壓不至於下降太多

當低壓<60mmHg時,高壓大於等於180mmHg,可單藥小劑量開始,謹慎聯合用藥,以防止低壓進一步下降。若高壓處於150-179mmHg區間,單藥小劑量開始,密切觀察。

若低壓正常,高壓超過150mmHg即可開始降壓治療。為了保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應避免高壓低於130mmHg,低壓低於65mmHg。

老年人高血壓吃什麼藥好?

(1)降低高壓的藥物

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如氨氯地平)、噻嗪類利尿劑降低高壓的效果明顯強於普利類降壓藥、β受體阻滯劑。因此,長期以來利尿劑或地平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治療是老年人高血壓的主要方案。

此外,沙坦類降壓藥(如替米沙坦、纈沙坦)對老年人高血壓的療效也得到諸多大型研究的證實。它們單獨或者與地平+利尿劑聯用也常用於治療老年人高血壓。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不適合服用β受體阻滯劑(洛爾類),這種藥對治療低壓偏高有較好的療效。

年齡越大血壓跟著增加,脈壓差還越來越大!這種情況要不要治療?

(2)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

動脈粥樣硬化是老年人高血壓的主因,因此在降低高壓的同時,還要兼顧降延緩脈粥樣硬化硬度、改善大動脈彈性的措施:服用他汀類藥物。

他汀不僅能調血脂,還可改善動脈彈性。這是因為他汀類可上調內皮源性一氧化氮表達、增加NO的合成和釋放,還能減少氧化自由基的產生,長期治療可延緩或微弱逆轉硬化病變。

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幾乎不可逆的病變,想要使老年人高血壓低於140/90mmHg很難。日本、歐美等國均做過相應的老年人高血壓防治的大型研究,發現大多數患者積極治療後,血壓均未能降至140mmHg以下。少部分人降低至140mmHg後,所獲得的的臨床收益也並未增加。

年齡越大血壓跟著增加,脈壓差還越來越大!這種情況要不要治療?

基於此,2017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壓應該將血壓先控制在150/90mmHg,如果患者身體能夠耐受進一步的治療,可進一步朝著140/90mmHg目標邁進。

更多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