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本文轉自:醉愛西安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又到了收穫的季節,七月的關中平原,四處散發著麵食的清香。人們會迫不及待地用新收的小麥,磨成精細的麵粉,製作各色的麵食。這其中肯定少不了美味的鍋盔,濃濃的麥香在烙制中散發出來,極大的刺激著人們的食慾。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一提到鍋盔,人們肯定會想到“個大兒,餅厚,瓷實”這幾個詞。如果鍋盔像人一樣,也有性格,肯定就是純樸厚道、誠懇善良。秦人外表剛強,實則內心柔軟,正好像外表酥脆、裡面柔軟的鍋盔。關中漢子有錚錚鐵骨的一面,也有溫潤柔情的時候。鍋盔養育出勤勞勇敢的陝西兒女,他們在品嚐美味的同時,也不忘感念黃天厚土的恩賜。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鍋盔不僅在關中受歡迎,也是整個大西北人們喜歡的食物。關中農村烙製出的鍋盔“徑二尺,似鍋蓋”,被稱為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正宗的鍋盔以“幹、酥、白、香”為特點,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剛出鍋還熱氣騰騰的鍋盔,夾上幾筷子liu(綠)辣子,三兩口便能吞下。關中漢子性格豪爽,咥個三五塊,才覺得過癮。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鍋盔,諧音“郭魁”,即城邦中的第一,彰顯了秦人的自信。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吞萬里如虎,生猛的秦軍食過;漢武帝遠逐匈奴,打通河西,一展雄漢風采,凱旋的漢軍食過;唐太宗東征西討,平定中原,開啟貞觀之治,威武的唐軍也食過。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鍋盔很管飽,作為戰時儲備糧最適合不過。由於秦實行的是“戰民一體”的策略,士兵上戰場要自備盔甲武器,據說那些家裡窮買不起好盔甲的秦兵,就會在上戰場前準備兩個鍋盔,用牛皮繩穿起來,一前一後搭落在肩膀上。又硬又厚的鍋盔像盔甲一樣能防身,關鍵時刻能替得上擋箭牌,紮在鍋盔上的箭,拔下來還能為我所用。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鍋盔在製作過程中,會用文火將水分炕幹,所以保質期較長,很適合戰場上攜帶。秦人久居關隴,和戎狄相處,飲食習慣也更貼近。秦統一六國後,將大量的六國貴族移民到關中地區,由於長期打仗,關中的存糧不夠數十萬的移民食用,所以秦始皇就讓人做了大量的鍋盔,作為迎接六國貴族移民的第一頓飯,鍋盔焦香酥脆的美味輕易打動了這些從來沒吃過麵食的人,從此麵食從關中傳遍整個北方,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烙鍋盔看似簡單易學,但其中的訣竅,卻需要細細揣摩,多次練習才能掌握。要親手做出好吃的鍋盔,關鍵的幾步要熟悉:

和麵:最好用關中地區產出的小麥,磨製的麵粉,製作出的麵食會更筋道,口感要好。面要稍微硬一些,提前一天將面醒好,拌上少許麵粉,在案板上反覆揉勻。當面團用刀切開,看到均勻的氣孔,就揉的可以了。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製作:將揉好的麵糰切下一塊,傳成坨狀的“面紀子”,用手壓平整,再用擀杖將薄厚擀均勻,大小和鍋相當即可。還可以切些蔥花、花椒葉進去,蔥花的辛香、花椒葉的麻香會和鍋盔的麥香充分融合,吃起來會滋味無窮。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火候:農村人用大鐵鍋燒麥稈烙鍋盔,這樣容易把握火候,不易烙焦。現在使用電餅鐺則更為方便,上下都能上火色,烙至兩面金黃即可出鍋。鍋盔厚實,要用竹籤子扎眼,便於透氣,不然外表都焦了,裡面還沒有熟。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配菜:吃鍋盔一定要有配菜,不然味道淡,空口吃兩塊就不想吃了。絕佳的配菜是liu辣子炒雞蛋,白淨的鍋盔饃裡,夾上些綠油油的辣椒和黃燦燦的炒雞蛋。辣味的刺激和蛋香的誘惑,讓人饞的直流口水。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西安街頭專門賣鍋盔的倒不多見,在街巷裡信馬由韁的走著,偶爾會碰到某個沿街攤點或巷口老店,攤主會將鍋盔和手工饃、託託饃等擺在一起賣,而店裡一般將鍋盔作為輔助,主打水盆羊肉、羊雜湯等西北風味吃食。當然也可以在週末約三五好友,去秦嶺腳下的農家樂逛吃,一般均有liu辣子夾鍋盔這道美食。

陝西八大怪,鍋盔像鍋蓋!

鍋盔夾liu辣子,陝西人的最愛。寫著寫著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晚上得美美的咥一頓!

我們崇尚分享,尊重原創。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