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林忠禮:商網信息流式改版未必適合傳統媒體

大众网林忠礼:商网信息流式改版未必适合传统媒体

大众网林忠礼:商网信息流式改版未必适合传统媒体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總經理林忠禮(題圖)

編者按:媒體深度融合、全面轉型正成為中國傳媒業的最強音。作為國內成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行業垂直門戶和定位於“影響擁有影響力的人”的“媒中媒”,觀媒已連續舉辦兩屆觀媒峰會,引發行業廣泛討論和關注。第三屆觀媒峰會於2017年5月27-29日在上海召開,峰會前,傳媒大觀察(ID:bigmedianews)特別策劃推出《媒體深度融合對話》欄目。本期對話邀請嘉賓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大眾網董事長林忠禮。

Q:建設“中央廚房”幾乎已成媒體融合的標配工程。除了央媒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這個“樣板間”外,各地“中央廚房”建設也是亮點多多,比如浙江日報的“大編輯中心+垂直採編部門”模式,湖北廣播電視臺的“長江雲”。在這些模式中您更認同那一種?您心目中的“中央廚房”應該是怎樣模式?

A: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任務,各地各新聞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積極探索融合發展路徑。浙江、重慶、深圳、湖北等報業集團紛紛推動“中央廚房”建設,統籌採編資源,打通報、網、端、微,推進融合傳播能力建設,通過內容與技術雙輪驅動,帶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此長彼長,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中央廚房”,本質上是對新聞生產的產業化重塑,在建設中應注意:一、內容永遠是根本,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依靠內容優勢才能贏得發展優勢;二、“中央廚房”建設,關鍵是體制機制的突破,重點是觀念理念的轉變,核心是人的融合,通過改革再造採編發流程,加強全媒體隊伍建設,推動內容生產向新媒體、融媒體轉型;三、各媒體應充分結合自身實際,該統的統,該分的分,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融媒體採編線路、指揮路線、多平臺協同路線,通過新聞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的支撐,最終實現全媒體信息採集、全媒體產品生成、全媒體渠道傳播、全媒體平臺發佈。

媒體深度融合,沒有現成的經驗照搬,沒有成熟的模式複製,無論是“融媒體中心”“大編輯中心+垂直採編”,還是“長江雲”“融合雲”,都是充分結合自身實際的結果。近年來,大眾網也以“中央廚房”為指引,大力推動融媒體報道創新,以高度扁平化的管理統領內容生產各環節,以技術打通多個傳播平臺,建立起一次採集、多產品生成、多平臺發佈的高效運行模式。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大眾融媒的力量再次得以全面施展:記者以專欄對深度報道進行個性化包裝,編輯、評論、美編等多平臺跟進,將海量碎片化報道與獨家深度相結合,生產出一大批政治鮮明、紮實厚重、細膩活潑、生動直觀的優秀報道,網、報、端、微全面開花,用“融報道”唱響山東好聲音,並實現了與母報大眾日報的報網聯動、深度融合。

在這融合的大時代,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媒體既要積極主動變革,又要充分結合自身特色,才能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為黨的新聞宣傳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Q:媒體融合中不少傳統媒體都建設了新媒體,但很多最終都流於形式。大眾網的新媒體發展模式是怎樣的?運營情況如何?

A:新媒體的發展,需以產品為主要載體,在內容和經營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少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發展並不順暢,大多是沒有找到能夠有效支撐產品和產業發展的模式。

大眾網作為大眾報業集團的新媒體品牌,自出生起,就擁有強大的新媒體基因,近年來,更是積極探索新媒體發展模式,把握網絡傳播規律,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主站為基礎、以山東手機報和“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為延伸、以全省17市地方頻道建設為保障的互聯網矩陣,形成了覆蓋山東、輻射全國的主流輿論場。

兩網(大眾網、掌上大眾網)一報(山東手機報)一端(“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一刊(大眾輿情參考)一社(大眾音像出版社)一屏(城市大屏聯播網)兩平臺(大眾海藍電子商務平臺、大眾信息產業電子政務平臺),形成了上下聯動、固定移動結合、紙質網絡互補、室內戶外並行的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傳播體系。

截至2016年底,山東手機報總用戶數突破3500萬,2017年要突破5000萬,“山東24小時”客戶端下載註冊用戶突破250萬,大眾網網站深度影響億萬級用戶,網站綜合傳播力連續多個月份位居省級新聞網站傳播力榜單首位,並蟬聯中國新聞網站綜合傳播力前十強。在經營方面,以“互聯網+活動、+產品、+平臺”等特色營銷統領運營,深耕行業,精細服務,精準投放,全媒體全案營銷轉型突破,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兩翼齊飛”,經濟效益繼續呈現較高速增長。

Q:大眾網的上市準備工作情況如何?

A:按照加快推進省屬文化企業上市的部署要求,在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等主管部門和大眾報業集團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奮力推動籌備上市各項工作:完善企業結構,規範公司治理,梳理產業佈局,培育和打造新的業務增長極。

2016年,公司上市籌備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6月28日,集團IPO申報材料被中國證監會受理;7月1日,上市信息被正式披露,進入上市排隊階段。今年3月22日,集團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反饋意見通知書》,上市工作再進一步。

Q:作為一種“老”的“新”媒體,山東手機報的新聞如何做到最快最全觸達用戶?“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的運行情況如何?

A:從全國各地開始規模化推廣到現在,手機報已暢行10餘年,近年來又飽受WAP、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平臺的衝擊,移動互聯浪潮帶來一片唱衰之聲,但大眾網始終堅定信念,堅守主業,毫不動搖地推進手機報的融合和創新。

一方面,大力拓展用戶,2016年8月,山東手機報被省裡明確為“具有黨報黨刊性質的新型主流媒體”,市縣專刊在全省迅速推廣,用戶規模突破3500萬,到2018年有望突破6000萬用戶,山東手機報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和輿情管控的重要平臺,是山東人瞭解時事資訊和本地生活服務的第一窗口。另一方面,不斷豐富傳播業態,細分讀者群,實現信息的快速、精準傳播。山東手機報建立起“短信+WAP+彩信”的多樣化傳播形態,以“短信快訊”作為提高時效性和應急發佈的重要手段,將重大突發事件或生活提醒第一時間送達用戶手中;注重產品細分,推出覆蓋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縣域報、企業報、行業報等,形成了手機報集群。

“山東24小時”客戶端是大眾網繼山東手機報之後推出的又一款移動端產品,於2014年6月上線,以山東新聞和本地生活服務為主打,突出地域性,不斷增強用戶粘性,以優質的內容贏得數十萬計的日活用戶,目前成為山東省內日活量、月活量、評論量、轉發量絕對領先的新聞端,躋身全國新聞網站APP排名第一方陣。

Q:如今在媒體融合轉型中很多門戶都發力打造了自己的移動新聞客戶端產品,大眾網發力移動端打造了哪些產品?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您對網站傳統的PC端和移動端建設分別有哪些思考?

A:在PC端、移動端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大眾網提出了“固報、強端、融網”的六字訣,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推動實現影響力再造:

全面融網。統籌發展“以PC端為大本營,以客戶端為第一增長極,以手機報、論壇、微信、微博為傳播第二原創,以培育公眾號為第三梯隊”的新媒體矩陣,打造立體傳播新格局,塑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口碑和影響力。

固報強端。在移動端,大眾網穩固手機報這一傳統優勢不動搖,緊抓客戶端這一新興載體牽引媒體轉型,同時,積極發展立足於山東省內17城用戶需求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建立起覆蓋全省的新媒體產品矩陣。報、端、兩微全面下沉,帶動內容、產業、服務向地市、縣區拓展,以高度的本地化、貼近性、服務性快速佔領山東市場。

堅守內容。堅持優質內容是核心競爭力,報、網、端、微各媒介資源的創新,都要堅守底線,不碰紅線,堅持生產高質量的新聞產品。

持續創新。在編髮環節,重新定義編輯屬性,提高編輯的整合力、聚合力、評論力;在頁面呈現上,PC端向輕型化改造、社交化延伸,向社交化媒體開放入口傾斜,使得新聞資訊能更容易被分享;在個性化表達上,圖表圖示、動漫、微端、VR、直播、航拍等,都成為大眾網原創報道的生產要素, ”成為大眾網原創報道的“標配”。

Q:前不久搜狐首頁改版放棄海量新聞模式,引入機器推薦。這種門戶改版新模式,是否大眾網以後也會嘗試?您認為傳統主流媒體網站是否會往搜狐這種模式轉變?

A:搜狐首頁改版,採用“信息流”的形式呈現,並引入機器推薦模式,這一做法在移動終端已不算新鮮事。搜狐將其引入到PC端,是對信息技術深入介入新聞生產和傳播的一種主動適應和求變追隨。改版的優點顯而易見:在視覺體驗上,更符合移動時代的用戶閱讀習慣,簡潔、清爽、舒適;在平臺技術上,有利於稿件的集中採集和多平臺一鍵分發,有利於解放編輯力;在內容層面上,通過大數據、算法、用戶畫像等,有利於發現用戶的閱讀需求,實現信息的精準推送。

但個人認為,這一模式是否適用於主流媒體網站尤其是門戶網站的首頁,還有待商榷:一、改版後,網站首頁的承載力被嚴重削弱,以往能承接大量新聞和廣告的首頁首屏,如今僅剩寥寥數條,更多優質內容和廣告資源無法得到有效曝光;二、“門戶”的定位似乎難以找到落腳點,過去搜狐、網易、鳳凰、新浪四大商業門戶,靠不同的定位和編髮風格在互聯網時代成為霸主,此次搜狐改版,門戶的屬性已難覓其蹤,在內容風格上也必然會留下濃重的技術痕跡;三、改版後用戶從原來的海量閱讀,變成了偶遇式閱讀、興趣式閱讀,對已形成閱讀定勢的老用戶來說,這或許會是一種“傷害”,當閱讀習慣不再,用戶也會隨之流失。或許,傳統主流媒體網站可以嘗試在二級頻道探索推進。

Q:媒體融合關鍵在人才,您怎麼看待最近幾位門戶總編離職的現象?

A:近兩年,媒體圈高層 “跳槽”的現象屢屢發生,甚至有調侃稱“鐵打的媒體,流水的總編”。這種現象級事件,暗合著媒體變革下整個新聞行業和從業人員的激盪:一是傳統媒體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內容優勢被移動互聯網、自媒體、社交媒體蠶食,媒體人才在加速流失,廣告經營上也出現斷崖式下滑;二是話語體系的解構,在這個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傳統媒體的新聞把關人的重要性被消解;三是商業的力量推動變局。在三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總編離職或者高層人才的流動,是非常正常也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來,大眾網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注重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以“責任至上、創新發展、開放合作”的價值觀形成了大眾網乃至於網媒集團獨特的精神標誌。我們通過內部挖掘培養人才,通過特殊政策引進人才,不斷鼓勵員工敢於冒尖冒險,鼓勵大家進行顛覆性改革嘗試,為每一位員工提供施展才華和理想抱負的舞臺,搭建公平、正義的成長成才環境。

Q:今年兩會高科技採訪設備“鋼鐵俠”爆紅媒體圈,但也引發不少爭議。您怎樣看待當前媒體在重大新聞報道上過度注重技術比拼的現象?

A:2014年的谷歌眼鏡、2015年的自拍杆、2016年的VR眼鏡,2017年的“鋼鐵俠”……近年來,網絡一線記者們在報道中頻頻祭出“神器”,這種“拼”勁兒,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得到。

在融媒播報、技術革新的大背景下,各大媒體紛紛追求報道創新,對科技產品的追逐也漸成常態。當一種新型報道方式出現並被用戶追逐和認可,當重大新聞報道只有極少數記者參與且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為多個接口提供信息時,唯有“神器”,能夠承接這一期待。

至於這種“神器”到底是高效多能的報道手段,還是譁眾取寵的媒體作秀,是該批評還是值得推廣,恐怕還是要看媒體人最終的使用效果,看其對報道是否有真實的輔助提升功效。

Q:您的2017媒體融合關鍵詞是什麼?請做簡要解讀。

A:“整合、融合、提升”,是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2017年的關鍵詞,也是我們深度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詞。

這一年,我們分散的各個平臺、渠道需要整合融合提升;我們分散在各個平臺及渠道的影響力需要整合融合提升;我們的影響力和資源變現能力需要整合融合提升;我們聚合起來的資源需要整合融合提升;我們的體制機制、隊伍建設、企業文化需要整合融合提升。一句話,我們的各種能力需要再提升。

這一年,我們提出了“堅定厚植內容優勢,做大做強集團影響力;堅定深化運營轉型升級,做強做大做優健康多元的產業格局;堅定推進技術研發創新,推動集團創業創新;堅定事業發展信心,為推動上市和對標超越奮力前行”的企業總體目標,整合、融合、提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由之路。

往期回顧

北方網韓穎新:不能完全靠機器推薦

華龍網李斌:中央廚房可常態化運行

東方網徐世平:紅日計劃扶持自媒體

大众网林忠礼:商网信息流式改版未必适合传统媒体

報名請長按此二維碼並掃描

大众网林忠礼:商网信息流式改版未必适合传统媒体

[觀媒推薦]

河南報業成立宅配聯盟

東方網推出“紅日計劃”

華龍網李斌談中央廚房

練濛濛談媒體深度融合

版權聲明:傳媒大觀察公眾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轉載時請保留作者、來源。本公眾號部分使用圖片、轉載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利,敬請與我們聯繫。

觀媒(傳媒大觀察)成立於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門、媒體總編、傳媒學子等關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長按二維碼即刻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