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戰機其實無法隱身,美軍心知肚明,阿帕奇中隊傳回圖像才放心

隱身戰機其實無法隱身,美軍心知肚明,阿帕奇中隊傳回圖像才放心

三體軍事 國之利器第854期 關於F-117隱身戰機的生涯其實是很有爭議的,根據美軍最新批量的消息,至今還有幾架F-117隱身戰機仍然處於飛行狀態,當然是針對隱身性能進行改進。F-117隱身戰機首飛於1981年,於1983年投入使用,作為第一代隱身戰鬥轟炸機,其實就是轟炸機,無法進行格鬥,其飛行控制系統來自F-16,發動機是F/A-18使用的F404渦輪風扇改進,取消了的後燃裝置。

最終,F-117隱身戰機共建造了59架F-117A型和5架YF-117A發展原型機。2008年,F-117隱身戰機退役,一個時代結束了。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F-117隱身戰機在海灣戰爭期間其實沒有足夠強大的隱身能力,在沙漠風暴行動期間,美軍派出了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對伊拉克進行空襲,其目標正是伊拉克低頻預警雷達。

隱身戰機其實無法隱身,美軍心知肚明,阿帕奇中隊傳回圖像才放心

伊拉克低頻預警雷達工作在VHF和UHF頻段上,這兩個頻段可以對F-117隱身戰機進行探測和跟蹤。而F-117隱身戰機的隱身能力也僅僅針對C、X和Ku波段的雷達設計,因此阿帕奇中隊傳回圖像之後,美軍才敢讓F-117隱身戰機執行打擊任務。

真正的隱身戰機是B-2,單價貴也是有貴的道理,針對除可見光之後的全電磁隱身進行了優化,不敢說完全隱身,至少B-2是真正做到了在低頻雷達探測的情況下,也能夠隱藏在背景噪聲和雜波中。在南聯盟衝突中,F-117隱身戰機被擊落也是一種必然,其實這款隱身戰機的隱身性能是不佳的。

隱身戰機其實無法隱身,美軍心知肚明,阿帕奇中隊傳回圖像才放心

論隱身理論,美國人還是得感謝蘇聯專家,F-117隱身戰機的設計方程起源於蘇聯,即物理衍射理論中的邊緣波理論研究,這是俄羅斯科學家在1962年撰寫的論文。之後洛克希德臭鼬工程公司的工程師看到了俄羅斯物理學家建立的方程,然後才研製出F-117隱身戰機。事實上蘇俄早期的基礎科學是非常強悍的,連工程建造也是佼佼者。比如F-35使用的升力風扇和發動尾噴管偏轉設計,也來自雅克141的設計。

隱身戰機其實無法隱身,美軍心知肚明,阿帕奇中隊傳回圖像才放心

F-22和F-35的真正優勢還是擴大的隱身範圍,F-22的雷達橫截面比F-35 更低,所以F-35的隱身性能不是很好,至少沒有F-22強。但F-35也有自己的優勢,航電界面更先進,被動防禦能力更好一些,側重對地攻擊。對於那些從來沒裝備過隱身戰機的空軍而言,F-35已經算是很拔高了,只不過對於F-22而言,還有一點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