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非遺故事丨古老的龍舟競渡仍在每年端午讓安康全城沸騰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每年端午節前後,對在漢江水旁生長的安康人來說,龍舟競渡這項又“燃”又熱血的活動幾乎是這段時間能讓全城沸騰的“頭等大事”了。這個最早由民間自發形成,集祭祀、祈福、竟技、鬥志、追憶先賢、祈福求平安等目的於一身的民俗,據說已經有千餘年曆史,安康龍舟習俗在2007年6月已被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龍舟賽的賽況及細節,也會成為當地人未來一年茶餘飯後的談資。

今年64歲的鮑成漢(中)和66歲的馬和興就是漢江兩岸有名的龍舟競渡高手,每年的五六月份通常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我記憶裡第一次見賽龍舟是在1958年,那時候我母親帶著我在岸邊看龍舟,大人們熱鬧的樣子給童年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後來的三十年裡,鮑成漢再也沒有見過那樣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畫面。直到1991年,安康開始籌備首屆龍舟節,接到報名的消息,鮑成漢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從1991年到現在,鮑成漢見證了龍舟習俗在漢江兩岸的一脈相承。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據鮑成漢介紹,目前安康龍舟節競賽所用的船隻全長15米,參賽隊員27人,其中領隊、教練各1人,橈手、鼓手、鑼手各1人,棹手2人,劃手18人,以及候補隊員2人。作為安康恆口示範區代表隊的龍頭(教練),鮑成漢要全權負責所有隊員在訓練和比賽期間的日程安排,用老鄉們的話說,這個活必須要個“能鎮得住的人”,而鮑成漢就是大家心裡的這個人。

劃手們平時亦農亦商亦醫亦雜工,只是遇賽事才集合起來。“每年我們的隊員名單都是有變動的,雖然一開始報名想參加的人多,但很多年輕人吃不了苦,訓練一兩天有人就打退堂鼓了。”鮑成漢的隊伍裡,年輕小夥只佔三分之一,四五十歲的劃手反倒成了主力。但是鮑成漢說,每次遇到有靈性肯吃苦的年輕人,他都願意重點培養,為的就是讓龍舟習俗能被年輕一代傳承下去。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隊裡的鼓手陳輝煌就是鮑成漢一眼相中的“好苗子”,人長得高大結實,性格也隨和活潑,敲起鼓來力道十足。“一個好的鼓手對一支龍舟隊來說特別重要,所有的劃手都要跟著他的節奏來划水,鼓手的好壞能直接影響一支隊伍的氣勢和節奏。”鮑成漢表示,自己想好好培養陳輝煌,讓他好好把鼓敲下去。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鮑成漢曾多次在安康的龍舟節中取得好成績,家中至今保留著一張老照片,當年意氣風發還是個小夥模樣的鮑成漢,領著只有四五歲的兒子鮑曉賓在龍舟比賽二等獎的獎牌前合影留念。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如今的鮑曉賓已經34歲,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從15歲起就登船,如今他是隊伍裡的一名鑼手。每年到龍舟節前夕,鮑曉賓就暫停自己跑車的生意,全心全意幫襯父親。“從小看父親在漢江上賽龍舟,可以說是耳濡目染受到影響,自然而然也就喜歡上了。現在的想法就是好好傳承我們漢江邊的龍舟文化,和大家一起好好比賽,爭取取得好成績。”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鮑成漢對龍舟的熱愛,影響的不只是兒子。“這些年最感謝的還是妻子,我忙龍舟節的十幾年,真的多虧了有她。”每年訓練籌備的這段時日,龍舟隊的二三十號人都要在鮑成漢家裡吃喝休息,此時鮑成漢妻子就要每天負責採購食材,張羅人手到家中幫忙,還要請來附近手藝不錯的廚師安排每日的伙食。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除此之外,對丈夫的愛好,她總是大力支持,妻子是鮑成漢眼中當之無愧的“賢內助”。去年,鮑成漢自費又製作了兩條訓練用的龍舟,每條船的造價都在兩萬元左右。“8000元是工費,為了木料也花費了不少精力,選用的是紅椿木,然後請了我們當地有名的匠人做了兩艘龍舟。”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今年66歲的馬和興的一生都和漢江水密切相關。平時他以打漁和擺渡為生,到了端午前,他便作為“龍頭”張羅隊員訓練比賽。老馬與龍舟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上三輩”,從爺爺輩開始,划龍舟的技藝和龍舟精神就一代傳一代,他也是安康龍舟風俗省級非遺傳承人。“好多年我都拿獎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老馬無不自豪地說。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因為從小受父輩影響,馬和興在很小的年紀就開始接觸龍舟。提起參加的第一場龍舟賽,他目光閃爍:“一共有17個隊參賽,從十點多開始,有上下水賽、渡江賽、搶鴨子、摸鯉魚……那會兒可熱鬧哩!”馬和興回憶,那時比賽的時候會有很多姑娘特意來觀看,所以小夥子們都會藉著龍舟賽拼盡全力展示男子氣概,他和妻子就是這樣結識的。後來通過媒人介紹,兩人見過一面就決定結婚。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婚後馬和興和妻子有了一兒一女。在兒子馬根紅17歲的時候,馬和興就帶他參加了龍舟賽。爸爸掌舵兒子划槳,妻子和女兒負責後勤工作。每年在龍舟賽這一天,馬家可謂是全家出動,興致滿滿。“他年輕點的時候,在龍舟賽上真的特別威風!”時隔多年,馬和興的妻子提起往事,還是掩飾不住對他的崇拜。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2010年龍舟節,老馬在搶鴨子環節搶得4只鴨子,這幾隻鴨子頗通人性,很快就和他建立了感情。通常老馬在前邊走著,鴨子就在後邊跟著,一時成為了漢江邊的一道風景。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今年因為身體原因,老馬已無法再參加龍舟比賽,他便將掌舵的任務交給瞭如今也在漢江邊靠打漁和擺渡遊客為生的兒子馬根紅。明天就是龍舟節了,馬根紅將帶領漢陰隊參賽。在自家樓下的儲藏室門口,馬和興和馬根紅拿著船槳比劃著,交流龍舟競渡的經驗和技巧。“我現在帶了三個徒弟,希望以後能把從父親那裡學來的龍舟技藝傳給更多的人,”馬根紅說。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6月16日,人們期盼了一年的2018安康漢江龍舟節終於啟幕。鮑成漢說,每年最好看的環節除了競賽本身,就是開幕式上26支隊伍一起橫渡漢江的場景。幾百名漢水男兒奮勇爭先,一齊駛向彼岸。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除此之外,每支隊伍還要派出水手一個猛子扎進漢江,搶奪江中的鴨子和鯉魚,以討得好彩頭。“一般來說,我們搶鴨子都是要先一把拔掉鴨子頭上的羽毛,然後迅速撒上一把鹽,趁鴨子把頭扎進水中的時候迅速抓起來。”在6月16日開幕式的搶鴨子環節,鮑成漢所在的恆口代表隊果然不負眾望,一口氣搶到了五隻鴨子。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這一天,安康全城的目光都聚集在漢江邊的這場盛大的賽事中。鮑成漢、馬和興,以及鮑曉賓、陳輝煌、馬根紅們,這些被漢江水滋養的安康人,為著一個目的齊聚漢江,在歡慶的人群和密集的鼓聲中,喊著古老的號子,將“岸流同頻、同舟共濟、眾槳奮起”的“龍舟力量”,將勇立潮頭、奮勇前進的安康精神合力划進漢江,讓安康龍舟習俗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