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手機,真的只是手機病嗎?

深夜刷劇刷小說什麼的都是日常?拿起手機就清醒,放下手機就困?一段時間不看手機就覺得心裡慌得不行?事情越多越想玩手機?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離不開手機,這一個屏幕究竟誘惑了什麼?又隔閡了什麼?

放不下手機,真的只是手機病嗎?

前陣子同學婚禮上,我遇到了原來班上保研的一個同學,我意外地發現婚禮互動的時候她並沒有像以前那樣積極,表情淡淡地,好像對一切都不感興趣。在與她的交談中我得知,她的生活充斥著論文、項目、實習、賺錢的多重壓力,事情越多越是無從下手,往往是索性躺上床看兩三天的劇,然後趕在deadline的前一天把事情趕完。我很詫異,這與我記憶中的她相差甚遠,她在大學的時候是我們宿舍最早走最晚回的人。她並非是只知道學習的那種學生,她還參加了很多學校組織和社團,學習任務和學校活動也令她經常缺席宿舍的週末之約,但她一直都處理地很好,到底發生了什麼?

放不下手機,真的只是手機病嗎?

我突然想起婚禮活動中她那張與世隔絕般的面孔,便笑問她怎麼現在變得如此沉穩?而她卻笑了,“沉穩?只是無力罷了。”伴隨著談話的深入,我發現她明顯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自信,身邊高手如雲讓她無法從容過招,有時甚至發現連擂臺都不是同一個。表面上說著什麼事兒都不是事兒,看似最為通透豁達,實際上只是為自己的不自信做的開脫。這種人我將其稱之為隱藏的完美主義,習慣了把事情做到極致來贏取掌聲和讚賞,所以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時選擇了逃避,而手機就恰恰成了他們逃避的窗口。他們把注意力寄託給那一片小方屏幕裡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大家都習慣了做旁觀者,或大笑或感傷。而與此同時現實中煩惱的那些,便都不存在了。學生可以不斷追求一百分的完美,可以追求排名第一的認同感,而生活卻往往落於惺忪平常的瑣事,當完美的標準不復存在,當更多的競爭者湧來,當社會的排名遠不及拼知識、拼努力那麼簡單,當更多的人只是以平常人存在,那些曾經輝煌的完美主義者,難免受到生活的衝擊,轉身投入安全區,點點屏幕揮霍光陰。

放不下手機,真的只是手機病嗎?

放不下手機,也許只是選擇從現實中逃避,害怕結果不盡如人意,於是選擇不開始,化身拖延的奴役。其實,短暫的逃離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是對眼前苦難的一種緩衝,時間是一劑良藥,它會漸漸稀釋苦悶。但長期頻繁的逃避不得不引起警惕,時光衝得淡情緒,但衝不破困難堅實的囚禁,還是要沉下心來去克服去完成,一件一件,盡己所能,不害怕結果,因為過程永遠不會辜負。

作者簡介:依希,浙江溫州人,內心向往自由的女子,跑去帝都腳下肆意青春後又在黃鶴樓邊搖擺吟唱,期待遇見每個珍貴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